初谈桥头跳车问题的原因及处理方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初谈桥头跳车问题的原因及处理方案

马进宝

马进宝(隆德县公路管理段,宁夏隆德756300)

摘要:近几年,随着运营车辆的增多和荷载的加大,桥头跳车现象已经成为在公路使用过程中普遍现象,现简要论述一下桥头跳车问题的原因及处理方案。

关键词:桥头跳车;原因;处理方案

1概述

近几年,随着运营车辆的增多和荷载的加大,桥头跳车现象已经成为在公路使用过程中普遍现象,危害表现为:降低行车速度、影响行车安全、加速桥梁及路面的病害,对道路桥梁的运行影响极大。因此综合分析、研究、探讨产生桥头跳车的原因,以及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及早提出防治处理措施,可以为我们的公路建设总结和积累经验,达到有效的解决桥头跳车这一质量隐患,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桥头跳车的原因分析

2.1桥台基础和路基的沉降差是桥头跳车现象的根本原因

主要是柔性道路与刚性结构物之间的连接处发生不均匀沉降,产生错台所致。桥梁与路基、路面的组成材料、刚度、强度、胀缩性等存在差异,且桥头连接处受力时易形成集中应力。在车辆荷载、结构自重、自然因素作用下,桥梁与道路同时发生沉降,但两者的沉降量有很大差异,道路的沉降量远大于桥梁的沉降量,形成错台,导致行车时发生桥头跳车。

2.2设计不周、施工不当是产生桥头跳车的主要因素

2.2.1在设计方面,搭板下面的路基未作特殊的设计处理。当路基的沉降还未处于十分稳定的状况下,应详尽的考虑桥台与台背填土的沉降差异,在没有试验检测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应该急于浇筑混凝土搭板,并且应对搭板的设计进行全面考虑。黑色路面与桥梁的衔接也是设计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2.2.2在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单位盲目施工,没有严格按照施工工艺的程序进行作业,施工工序不符合要求,如台背填筑速度过快,沉降也较快,对台背挡土墙等构造物的挤压相对较大。或填筑材料在桥台两侧堆放时间过长,含水量蒸发,填筑时不洒水,没有达到规定的密实度,质量意识较淡薄。另外台前护坡或挡墙砌筑不及时,则可能引起土体滑移,影响压实机械作业效果,严重时还会危害桥基。加之施工作业面有限,压实机具不能充分压实台背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规范及设计的要求。没有严格按“三分法”(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分层检测)施工。台背填料的选用不合理,如使用了含泥多的沙砾或渗透性不良的材料,这些都能成为造成桥头跳车的因素。

3桥头跳车质量通病的防治方法

3.1设计上的防治:设置桥涵构造物应允分考虑台背填方路基的地质情况、填方高度、路堤长度、填料来源及路堤沉降等问题,选择恰当的桥涵位置、跨径及桥台后部防护工程,尽量避免大河面小跨径桥涵。设计单位应严格执行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和相关的规定要求;对桥头跳车的部位进行详细设计,提出施工指导意见;并且认真详细地进行设计交底。其次设计单位要优化桥台设计形式,推荐采用U型桥台;100m以上的大桥桥头必须设置桥头搭板;设计中对设置搭板的桥头必须按预防两次跳车进行设计;对桥台台背路基应进行换填处理,大桥台背填料顺路线方向长度自台身起,底面不小于3m;拱桥台背填筑长度不小于台高的3~4倍,涵洞两侧填筑长度每侧不小于2倍孔径长度,并且其填筑的材料应选择强度高、渗水性好、塑性好、压实快、透水性好的材料;新建明涵应采用方涵形式,原则上涵顶标高不高于路面基层底标高;暗涵可采用圆管涵,孔径不得小于1m;台后及桥头处路基必须设置排水设施如横向泄水管或盲沟,避免水对路基材料的浸润,来减小台后路基的沉降量;对台前、台后的不良地质路段,按要求必须采取特殊技术措施进行处理,使路基固结减少沉降。

3.2施工管理上的防治:施工单位要严格按设计文件、施工规范、合同条款及相关的技术标准进行组织施工;施工单位要根据产生桥头跳车的具体原因制定具体防治措施,在完善质量自检体系和质量自检程序的同时,要加强对施工原材料和施工工艺的控制,特别是要加强对产生桥头跳车部位的施工工序的检查,将产生桥头跳车的隐患消灭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上。

3.3施工过程中的防治:施工单位要根据桥涵两侧的实际地质情况,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选择切合实际的施工工艺和施工工序;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处理好台背填土前软弱地基,是控制桥头跳车的重要措施。对软基处理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处理方法,如排水固结法、换土法、振动碎石桩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应用,以改善地基性能,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缩小桥台与路堤的沉降差避免错台。同时考虑到桥头大多为高填土施工,可在桥头可考虑采用材质较轻的粉煤灰填筑,且应控制好填筑宽度,严禁因填筑宽度不够进行贴坡,致遇雨期间引起滑坡,导致桥头路基不稳而沉降。因遇暴雨引起滑坡现象,致外侧3m范围内结构层开裂等现象。桥台台背填土碾压应与锥坡填土碾压同时进行,涵洞两侧填土碾压应对称进行,都应采用小型振动夯或手扶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确保压实度达到要求。桥台台后填土的填料应以透水性材料为主,分层压实,台背回填前应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水处理。台后地基如为软土时,应按设计进行软基处理,预压时应进行沉降观测,预压沉降控制值应在搭板施工前完成。

3.4加强监理工作,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在台背填料施工中,监理应对施工单位选择的台背填料、压实机具进行认真的检查,严格遵守监理

旁站制度,严格执行分层转序,控制好每层填筑厚度、碾压遍数,尽量使不易碾压地方的压实度达到要求,并且对每层填筑质量及时进行抽检,控制好压实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桥头跳车。

结语

桥头跳车是现存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桥头跳车预防和治理、施工质量控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规程下,还需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及其它相关方等各单位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使桥头跳车问题得到进一步的控制和解决,创造一个良好的行车条件,提高行车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