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式药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隧道式药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

李积良

青海省中医院肛肠科810000

【摘要】目的:探究高位肛瘘患者运用隧道式药线引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以便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高位肛瘘患者,均给以隧道式药线引流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50例患者经隧道式药线引流术治疗后,治愈45例,治愈率达到90%;平均住院时间为(16.5±1.5)天;术后随访半年,本研究组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论:高位肛瘘患者运用隧道式药线引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复发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实践。

【关键词】隧道式药线引流术;高位肛瘘;临床疗效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肛门疾病,目前来说手术治疗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治疗手段,但术后极易产生多种并发症,综合效果欠佳,临床急需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为研究高位肛瘘患者运用隧道式药线引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本文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高位肛瘘患者,以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的50例高位肛瘘患者均于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肛门流脓、流液症状,参照2012版《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经临床肛管直肠MRI和AUS诊断为高位肛瘘。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范围均在25-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2±2.4)岁;病程范围均在6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2.0±0.2)年;其中38例两个外口,8例两个内口,4例三个外口。

1.2方法

治疗前进行肠道准备,患者取侧卧位,应碘伏对术取进行有效消毒;切除外口瘢痕后用探针向内口探测已明确所在位置,使之贯穿;用硬刮匙对内口及管道间存在的坏死组织进行有效清除;准备引流药线,并将其用探针置入主管道内,两端打结,切记药线要保持松弛,方便后续药液的引入。

术后禁食3天,给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每日一次,0.9%生理盐水清洗瘘管;清洗后将复方珠黄散(组成:麝香、牛黄、冰片、煅石膏、珍珠粉、升丹等)将适量敷于药线上拖入瘘管,一到两周后,根据患者创面情况,若无无明显脓性分泌物,则可将药线分批撤除,垫棉压迫加快创面愈合。术后随访半年。

1.3观察项目(1)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对肛瘘治疗疗效进行评定。治愈:患者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术后切口完全愈合,排便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术后切口基本愈合。无效: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未明显改善甚至有所加重。(2)住院时间;(3)术后随访半年,观察并发症、复发情况。

2结果

2.1治愈率评定本组50例患者经隧道式药线引流术治疗后,治愈45例,治愈率达到90%。详细结果见表1.

2.2住院时间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间区间为15-23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6.5±1.5)天。

2.3随访半年,并发症、复发情况术后随访半年,本研究组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说明效果显著。

3讨论

肛瘘分为高位和低位肛瘘两种。高位肛瘘是指患者的瘘管位置偏高,在肛管直肠环附近甚至以外[2-3]。就目前来说,高位肛瘘的有效治疗手段仍然是手术治疗,权衡每种手术方法的利弊,发现中药药线引流术在诸多方面较其他手术方式来说优势明显。

中医药线是传统的外治疗法,该方法是通过药线将药物通过窦道及溃疡引流坏死组织和脓水,实现泄浊的目的。切口愈合需要保持创面的湿润环境,加快血管生成、氧张力的调节和细胞的生成,保持细胞活力,加快症状消失和创面愈合,提高治疗效果了。

隧道式药线引流法是将复方珠黄散掺于丝药线之上,用探针将其贯穿于瘘管中并每日来回拖拉摩擦,使药物留存在管腔内,脓腐化脱,加快新肌生长,促进瘘面愈合。药线中的药物--复方珠黄散是由麝香、牛黄、冰片、煅石膏、珍珠粉、升丹等中药药材组成。牛黄具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的重要功效;麝香具有破血化淤的重要功效;煅石膏具有生肌、止血、敛疮等重要功效......以上药物合用,能够起到相辅相成,活血止痛,去腐生肌的效果,且治疗过程中对肛周组织的损伤较小,愈合快,同时并发症、复发情况较少,具有重要治疗价值。

本文发现,患者经隧道式药线引流术治疗后,治愈45例,治愈率达到90%;平均住院时间为(16.5±1.5)天;术后随访半年,本研究组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研究结果与相关学者研究结果相一致[5]。说明高位肛瘘患者运用隧道式药线引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复发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实践。

参考文献:

[1]钱海华,曾莉.低位切开结合引流挂线治疗高位肛瘘55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5):428-430.

[2]张少军,杨巍,应光耀等.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3):249-251,289.

[3]于丹丹,常忠生,张媛等.中医挂线拖线引流法治疗高位肛瘘的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8):67.

[4]黎耀成.中医挂线配合对口引流疗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研究[J].北方药学,2013,(7):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