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药学领域制备微粒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浅析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药学领域制备微粒中的应用

张莹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150088

【摘要】目的:研究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药学领域制备微粒中的应用。方法:将超临界流体应用到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法、气体抗溶剂法、气体饱和溶液沉析法中,依次作为溶剂、抗溶剂、溶质制备微粒,观察微粒特点,实验优缺点及应用。结果: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法、气体抗溶剂法、气体饱和溶液沉析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RESS操作简单、产品无毒安全,GAS操作过程不繁琐,对设备要求低,而应用到产业中还需要一定的改进,PGSS实现了产业的连续化,将其应用到产业中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结论:超临界流体的存在提醒着我们要不断研究和完善实验的发展,它的应用对生产业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与传统方法相比,超临界流体更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药物领域;制备微粒

引言:超临界流体技术是近年来在药物领域方面新兴的一种科研技术,它作为可以制备微粒的一种方法,受到了医药学工作者的关注。超临界流体因为其自身的特性,在实验过程中具有安全无危害、成本造价低等优点。作为一种新型物质,它与传统方法相比较,更能体现出它的利用价值。本文将把超临界流体作为溶剂、抗溶剂、溶质,分别用三种方法进行研究比较,得出优缺点进行总结,根据三种方法不同的特性,应用到具体的情况中。

1.资料的选取

1.1一般资料

超临界流体技术实质是一种流体,它均匀分布在体系中,在气体与液体的界面极易消散,是长期存在于温度与压力临界点以上状态的物质。其密度与液体密度相似,粘度近乎于气体,因其有较大的扩散系数,故传递特性极好。研究超临界流体试验中所用的气体都极易获得,温度和压力的临界点都比较低,而且较其他物质比较,超临界流体具有低价环保、安全无害的优点。

1.2方法

1.2.1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法(RESS)

此法将萃取釜内的超临界流体作为溶剂制成溶液,再注入制粒斧,目的是降低密度,使超临界流体的溶解度降低,溶质可以快速从中析出。影响RESS的制备因素有很多,大致分为以下几点:①溶质的物理性质,如溶解度、浓度、摩尔质量等;②环境因素,如制粒斧内的气体成分、气体浓度、温度等。这些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极其重要,如果控制好这些因素,微粒的形态、直径、体积、浓度都可以得到很大改善。RESS法操作简单快捷、产物安全无毒,但由于其溶解度不高,也在一定程度限定了应用。我们一直在不断研究解决办法提高其产率和厚度。我们通过利用Meziani、Thies、Imura等,分别调节了RESS法过程中的气体环境、温度和压力、溶解度,然后与未调节之前进行对比,根据结果进行分析。

1.2.2气体抗溶剂法(GAS)

其原理是利用CO2气体作为抗溶剂,将事先配置的实验用品注入制粒斧中,施给制粒斧较高的压力,在压力大的环境中,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溶剂中,使溶剂溶解度降低,溶液更容易达到饱和状态,从而将药物析出。我们将超临界流体作为抗溶剂,主要考虑到它的选择很灵活,不会对外界条件有很大的限制;其次,实验用品可以调节浓度,当浓度较大时,更有利于实验的进行,确保实验的准确性。GAS法的研究以及良好的应用在各个企业中,但它的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因此我们还需要我们不断完善。

1.2.3气体饱和溶液沉析法(PGSS)

PGSS是将超临界流体作为溶质,将压缩后的气体与溶液相混合,所形成微粒。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将超临界流体作为溶质的气体饱和沉析法,因其可以降低试验中的气体压力,并且节省用量,同时使用多种有机溶剂进行操作,更可以完成生产的连续化。PGSS在研究中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如何使微粒的载药量更高就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因此我们在多方面进行了改进,由此形成了二氧化碳辅助雾化及泡式干燥法和液态有机溶液降压膨胀法,两大方法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

2.结果

2.1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法(RESS)

经研究发现,以超临界流体为溶剂所产生的快速膨胀法制备微粒,操作简单便利,微粒本身安全,不会产生毒性作用,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溶解度及超临界流体的临界点,经过改良后产率有所提高,所致得微粒比例增大。

2.2气体抗溶剂法(GAS)

以超临界流体作为抗溶剂,操作过程不繁琐,对器材要求并不高,但因所注气体浓度并不能达到完全均匀,限制了饱和度,很难使该方法应用到工业中。

2.3气体饱和溶液沉析法(PGSS)

PGSS是将超临界流体作为溶质,一段研究后发现,PGSS因其操作所需温度不高,减少了气体压力及用量,实现了连续化生产,将这种方法引入生产业,提高了产量,促进了经济发展。

3.结论:

超临界流体在制备微粒方面占据了极大优势,相比于传统方法,超临界流体所衍生的方法更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它更体现了在制粒方面的优越性和实用性。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中,我们应该投入大量的精力,将超临界流体引入实验乃至生产业,不断完善超临界流体的不足,根据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法、气体抗溶剂法、气体饱和溶液沉析法的不同特性,应用到具体的情况中去,实现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岚;张岩;李保国;等.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阿莫西林缓释微囊的初探[J].中国药学杂志,2004,39(11):842-844

[2]赵淑娥;付健柯;超临界流体应用新进展[期刊论文]2007(1)

[3]何涛;胡红旗;刘洪波;陈鸣才;等.超临界流体技术发展及应用概述[期刊论文],200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