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抑郁的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1

卒中后抑郁的护理干预

张亚宁

张亚宁

(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神经内二科;河北张家口075000)

近年来随着脑卒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PSD不仅使脑卒中合并症危险性增加,而且延误患者功能康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医药开支,给家庭、个人带来极大的负担。因此,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这些负面的影响。

患者主要表现为:表情淡漠、兴趣不足、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沉默寡言、与家人关系紧张,导致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不高、影响康复训练,是临床护理工作的棘手的问题。为了帮助患者建立起心理防御机制、减轻病人的负性心理,保证日后康复训练顺利进行,促进生活与社会功能的恢复

在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支持和非语言沟通两个方面。1.心理支持与患者家属沟通,详细询问患者的性格特点、文化背景、职业、家庭背

景等,并在征求患者的意见后,人性化安排病室床位。在与患者聊天的过程中,护士多看多听,通过其肢体语言和动作分析患者的性格特点及较容易接受的相处方式。向患者耐心讲解手术情况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介绍检验项目的相关知识。查房时,护士面对面同患者及其家人聊天,保持微笑、多倾听、适时的触摸患者,选择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引导患者参与聊天,每天至少1h的交流谈心,深入内心世界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树立对日后康复的信心,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2.非语言沟通时刻保持微笑,微笑具有很大的感染力,给患者带来亲切和安慰的感受,消除顾虑和不安,在对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中通过肢体语言和眼神的交流传达善意。谈话的声音一般较轻而柔和,要特别注意性格内向、情绪敏感的患者,避免过近的接触。时刻观察情绪变化,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运用眼神、表情和肢体动作让患者感受到护士对他的重视、关心、体贴[2]。

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对待患者应采取理解和同情相结合的方式,尊重患者的个性,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交谈,耐心倾听患者的需求,解答患者关注的问题,经常鼓励患者,与患者家属共同体贴支持患者,建立护患之间的信任,使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以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4.建立自信心抑郁患者大多缺乏自信,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充分利用家庭、同事朋友、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帮助鼓励患者,根据患者的个人特长组织活动,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减轻患者患病后的无助感。患者可以通过良好的社会支持缓冲自己的情绪,获得情感上的支持,保持积极的心态进行疾病治疗,有益于早日恢复健康[3]。

参考文献[1]王素祥.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30(4):265.

[2]周次雄.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抑郁患者接受康复干预及其疗效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6):3008.

[3]孟祥方,丁伟,郑加平.脑血管病的现代治疗[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200-203.

[4]徐海琴,周文意.脑卒中后抑郁情绪的护理与研究[J].现代护理,2006,12(16):1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