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防范和缺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眼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防范和缺陷

应玉艳郑灵娥

浙江省台州医院浙江临海317000

摘要: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问题一直是临床所重视的课题之一。对眼科护理中的风险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护理实践,探讨提升眼科护理质量措施。眼科手术中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安全防范意识不足、护理质量监管力度不足、宣教及心理指导工作不足、环境问题等,针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改进,调整护理管理对策,才能确保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文章就眼科手术中的安全隐患及护理管理对策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眼科手术;安全隐患;护理管理

1导言

近年来,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眼睛作为人身体暴露在外的器官之一,受到外界伤害的概率较高,一旦受到伤害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眼科在临床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护理风险因其特殊性而增加,目前眼科工作护理缺陷已成为眼科护理工作重点关注的课题。

2眼科手术中的安全隐患

2.1安全防范意识不足

由于眼科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往往存在一定的视力障碍,尤其是围术期的患者,很可能发生碰撞、跌倒、误食等安全问题,而护理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护理观念,对此防范不足,也没有向患者做好说明工作和帮助工作。加上眼科护理人员不足,流动性较大,护理水平参差不齐,思维模式固定,对于新技术、新思想的接受能力差,在遇到紧急事件时不能及时做出应对,导致患者健康受损。对于领导层而言,部分领导不能意识到眼科围术期存在的安全隐患,导致防护设备缺乏,投入力度不足,未能广泛开展护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

2.2医护缺少沟通

因为患者失明或失聪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沟通交流能力,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了解患者内心所需,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部分患者因难以接受自身障碍而容易存在孤僻、抗拒治疗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帮其重拾信心,以乐观心态面对临床治疗;由于部分医护人员认为和患者之间无任何关系,所以对患者态度冷漠,缺少关心,难以实现良好的沟通效果,导致原本就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更加抗拒临床治疗。

2.3感染风险因素

感染因素是护理工作当中一个影响护理质量比较严重的因素,导致出现感染的原因也较多。病情程度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结束之后由于存在手术创面,使得患者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而且如果患者不良的卫生习惯也容易污染到创面,造成感染的发生。尤其是在夏季,患者出汗比较多,汗渍或者是患者清洗的时候创面也比较容易沾到水,造成感染。

2.4视力下降风险因素

眼科患者当中老人与小儿占有较高的比例,而护理人员基本上都是专科护士,无法及时有效的对患者的全身病情做出正确的评估,容易出现其他的问题。患者在术后为了保障术眼的安全,一般都需要用敷料进行包扎,导致患者视力下降行动不便,容易出现跌倒或者摔伤碰伤等现象。在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容易诱发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症,加大了患者跌倒的风险。

3防范对策分析

3.1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是降低不安全因素发生的重要举措,既要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操作技能,同时也要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科室内部应定期开展不安全因素的学习讨论,并借鉴先进的护理经验,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此外,还可通过举办护理技能比赛,来提高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是保障护理质量的关键措施,因此针对护理人员的管理,科室必须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文件章程。护士长应严格履行职责,对护士的护理行为进行监督,发现违规行为,应予以批评处分。对表现优异、责任心强和勤奋上进的护士予以表彰和鼓励,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的管理体系,来提高眼科护理的整体水平,杜绝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3.2做好预防感染工作

针对感染,嘱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要保持全身以及眼部周围的干净清洁,嘱患者不能用手或者是不干净的物品进行揉眼。在夏季患者容易出汗,嘱患者及其家属在床头放置一块干净毛巾,及时进行擦汗;在清洗的时候,要小心谨慎,防止用水沾到创面;针对伤口裂开,嘱患者不要用力挤眼睛或者是揉眼球,对于好动的小儿患者,嘱家长要看护好,在必要的时候要舒服双手,以保障伤口的愈合。嘱患者不要做一些剧烈运动,防止张力过大;针对摔伤或者跌倒,在患者进行行走的时候,嘱家属要在旁照顾,小心搀扶,防止患者跌倒摔伤。

3.3加强患者教育

结合患者自身因素特点,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时起,便进行详细全面的患者教育。在患者教育过程中,应注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利于患者接受。患者教育的形式应不拘一格,如可采取举办患者教育沙龙、在病房内播放相关视频和面对面交流等形式,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面对患者提出的疑问,应耐心讲解,并注意态度和蔼。针对不配合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并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策略,向患者传递正向观念,以改变患者的错误想法。

3.4完善规章制度,成立质控小组

按照医疗护理规范原则,建立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的整体护理模式,做好围术期患者需求调查,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集思广益找出防范对策,并将其纳入护理管理制度中,定期进行考核,确保持续改进。在科室内成立质量控制小组,确保眼科护理质量,尤其做好围术期患者的安全护理措施,由护士长带头,不定期对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质量进行抽查,建立奖惩机制,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3.5加强细节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要重视护理细节管理,在术前做好患者的风险评估,根据患者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护患双方通过计划后开始实施,通过这种预见性的护理方案,来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隐患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同时要改善患者的住院环境,避免碰撞、跌倒、坠床、误食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从人员、体质、技能等方面做好全面考虑,在全体护理人员会议上讨论防范细节,进一步保证手术患者的护理安全。

3.6强化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眼科患者由于自身出现的疾病及生理障碍,无论是其身体还是心理都承受着巨大压力,情绪和心理波动都比较大,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增强彼此交流和沟通的时间,尤其是要了解患者心理变化以及行为方式的改变等,积极帮助患者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从心理、生理等方面帮助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必要时可将安排孤僻患者和性格开朗的患者多接触,以更好的帮助其走出困境。

3.7做好常规护理

护士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观察敷料有没有渗血,患者的创面有没有红肿,对被污染的敷料或者沾水的敷料要及时更换。定时对病室进行消毒、通风,病室的温度以及湿度要适宜。在换药以及点药的时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当患者去暗室检查的时候,护士要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4结束语

眼科患者手术后护理具有特殊性,护理风险很大,眼科护理患者术后活动过度、伤目张力过大,会造成伤口裂开,从而影响患者患者预后。为了避免伤口裂开,需要对患者做好健康教育,避免用力挤眼、不要用眼揉眼等,尤其是眼科患儿,需要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要求患者安静卧床。术后的护理操作用稿规范,密切观察手术部位愈合情况。为了做好眼科护理,需要细心严谨、规范操作,树立风险意识,采取有效的方式防范眼科护理风险,应付临床突发事件,最终确保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潘兴丽.眼科护理中的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6):1.

[2]俞翠萍.眼科护理中的风险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