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的生态修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0
/ 2

新疆地区的生态修复

王晶辉

王晶辉

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

摘要:围绕“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借助新疆核心区域优势,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不断创新新技术与运营模式,共促新疆地区的生态修复实业。

关键词:生态修复、与自然和谐相处、新模式

人与自然基本经历了这样四个时期,分别是人类被迫屈服于自然,人类努力征服自然,人类屡遭自然的惩罚,人类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现阶段人类已经进阶到第四阶段,今后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必将进行生态修复,所以生态修复是我们现阶段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全国生态修复在行动

“一带一路”生态修复论坛在甘肃兰州举办,中外专家探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修复和生态保护与“一带一路”战略的结合方式。

中国林业致力于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为沿线经济体提供生态修复的经验与范例,并将用5年时间治理沙化土地1000万公顷。1999年-2014年,中国沙化土地净减少24904平方公里。中国还编制了《“一带一路”防沙治沙工程建设规划》。

中国绿化基金会宣布,成立“一带一路”生态修复国际专项基金,同时面向全球募集资金,用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生态修复项目的资助,并将率先实施“一带一路”胡杨林生态修复计划。“一带一路”胡杨林生态修复计划是推进绿色丝路长廊建设的重要载体项目。胡杨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特有树种,构成了丝绸之路沿途高大壮观的绿洲森林景观和生态屏障,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稳定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新疆生态修复与保护记录

新疆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安全关系子孙后代。“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禁‘三高’项目进新疆,加大污染防治和防沙治沙力度,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疆。”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同志的殷殷嘱托,体现出对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关切和重视。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要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把发展建立在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切实保护好新疆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让新疆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如今新疆正在不断强化生态环保理念、严守生态保护底线、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严格水资源管理、落实生态保护责任六方面下大力气,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绿进沙退,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清澈的湖水、绿油油的草场,邻近赛里木湖,仿佛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海洋。2013年起,博州将赛里木湖核心区的600多户牧民、12万余头牲畜全部迁出,湖畔草原全面实行封育禁牧,自此赛里木湖东岸的草场日渐被密集的喷灌设备所覆盖,牛羊不再在这里吃草,草场得到养育。

如今,赛里木湖景区湖区植被已恢复4.7万亩,治理入湖河道82公里,生态环境大为改观,也因此吸引了更多游客前往观光。为进一步扩大成果,今年,赛里木湖景区将禁牧面积扩大到19.05万亩。

一般性草原禁牧、水源涵养区草原禁牧、草畜平衡……一系列机制为草原生态修复和保护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实际上为保护生态,再现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2011年,新疆启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生态环境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以及水源涵养区草原实行禁牧。经过修补改善,目前我区天然草原牧场基本达到草畜平衡。

2016年,新疆启动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全疆落实草原补助奖励总面积达6.91亿亩,其中禁牧草原15010万亩(一般性禁牧14500万亩,水源涵养区草原禁牧510万亩),实施草畜平衡化管理54090万亩。每年发放补助奖励资金24.7725亿元。

持续不断的生态保护投入,让新疆生态环境日益改善。近年来,新疆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加;湿地与河湖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取得积极进展;荒漠生态系统生态整体恶化趋势得到遏制。截至2016年年底,绿洲森林覆盖率达23.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41.3%,林网有效保护了95%的农田,年均治理“三化”草地2000万亩,沙化土地年扩展速度下降到82.8平方公里。

因地制宜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之路要生态保护,也要经济发展。同时退牧还草、退耕还林、湿地保护等生态修复与保护过程中,多措并举,走上了一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道路。“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减畜不减肉”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着力点是草原生态保护,落脚点则是促进牧民增收。实施几年来,转变了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也拓宽了牧民就业增收渠道。

在草原生态修复与保护过程中,各级政府十分注重因地施策。例如昌吉回族自治州探索建立牧区草畜联营合作社,实行牧区暖季放牧、冷季舍饲;新源县打造了全疆第一个以民俗旅游为主的哈萨克第一村阿拉善村,鼓励牧民参加家政服务、特色餐饮等工种的技能培训,发展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烹饪、手工艺品制作等二三产业;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为每户牧民提供一座日光温室大棚和一亩特色林果,户均修建一座80平方米的暖棚,在有条件的定居点建设了规模养殖小区。

三、新疆生态修复的未来

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理清工作思路,规划部署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新疆自然资源厅组织召开了生态修复工作座谈会。

一是应尽快建立健全新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制度体系,指导修复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尽快开展全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基础调查工作,摸清新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现状,明确修复对象,确定重点区域(流域、地块)和修复目标;三是摸清地方政府对生态环境修复的需求,学习兄弟省份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经验,推进新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四是建立生态修复项目库,将项目分为不同层级(自治区级、地级、县级),体现重点区、焦点区、敏感点区,尽快出台项目管理制度和项目申报指南,建立项目中期考核、审计等制度,把控项目质量;五是积极探索多元化生态修复资金运营机制,推进中央财政、地方政府及社会资金,共同参与推进市场化、多元化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六是开展新疆生态补偿理论研究;七是重视生态修复队伍建设。

我们需要以生态健康为主线,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系统观和科学观。健康的生态结构应稳定、生态构成有序、生态功能能够正常发挥,强调的是生态特征与人类需求的高度统一。必须加强生态系统、生态指标的研究和监测。应尊崇生态观,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坚持系统观,追溯起源,根治其本;需要科学观,加强顶层设计,打好这个持久战。

环境引领、生态善领、以人为本,可持续环境的绿色未来,需要全社会持续而务实的努力,需要我们一起为之奋斗,希望未来的新疆自然环境会是和谐、共生、延续的,为子子孙孙留下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