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肾内科中的实施及其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人性化护理在肾内科中的实施及其效果分析

华蕾

(江苏省金湖县人民医院江苏淮安2116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内科病房患者的护理中,总结并阐述人性化护理在肾内科中的实施及其效果。方法:特选取我院接收的内科病房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融入人性化的护理。观察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4.1%,对照组为79.4%,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CL-90评分比较中发现,实验组的敌对、抑郁、躯体化、恐惧、焦虑等各类因子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科病房患者的护理中,相比于常规的护理方法来说,人性化的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优化敌对、抑郁、躯体化、恐惧、焦虑等各类因子的评分,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值得应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肾内科;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7-0323-02

现如今,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展开转变,患者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护理模式俨然难以和患者的实际需要相满足[1]。本文主要选取的是我院接收治疗的68例内科病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在内科病房患者的护理中,总结并阐述人性化护理在肾内科中的实施及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特地区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内科病房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每组34例,实验组中女性20例,男性14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2.2±3.2)岁。对照组中女性19例,男性15例,年龄(50~69)岁,平均年龄(62.5±3.3)岁。两组在基本资料的比较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实验,并且已经签订自愿治疗协议书[2]。

1.3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均精神失常者。

1.4方法

3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的是常规的护理路径,按照传统的护理路径展开系统类型护理;32例实验组患者提供的是人性化护理手段,其内容主要涉及了:第一步:构建人性化护理理念。将护理工作者的传统护理观念进行转变,集中培训护理人员,构建”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理念,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模式,进一步强化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心,强化服务工作者的专业技能,从患者的具体需求着手,需要护理工作者真诚的关注患者的病情,全面掌握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尊重患者的权利、人格,强调对患者的关爱,给予患者一个更具针对性、更高效的人性化护理,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环节的需求。第二步:展开人性化情感关注。需要护理工作者多加尊重患者的权利、人格,关爱患者,在和患者展开交流时,需要面带微笑,保持温和亲切。护理工作者需要经常探视病房,和患者积极展开沟通、交流,询问患者的康复状态,展现对患者的关心[3]。在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发生不良心理情绪时,需要提供及时的安抚、开导,在患者、家属存在疑问时,需要耐心的解答患者、家属宣教病症的有关治疗知识。第三步:大力满足患者、家属的合理需求。一般情况下,内科病房中患者家属展开陪护较为常见,医院需要进一步强化陪护管理。第四步:构建人性化护理环境。确保病房环境的舒适性,让患者可以在病房中体会到温馨、舒适,并且帮助护理工作者的工作压力得以缓解,降低其负面情绪的出现率,强化对护理工作者的关爱力度,优化不科学的规章制度,在确保内科病房内24h都有护理工作者值班之余,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排班制度,确保护理工作者精神负担的降低。以便患者的体征监测,在病房内配备科学的设备、仪器。众所周知,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可以优先的强化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强化患者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给展开人性化护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1.5观察指标

在患者出院时发放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表中一般涉及了护理工作者的工作态度、责任心、技能等,评判标准主要包括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满意率为满意、比较满意之和[4]。

1.6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选择SSP16.0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x-±s)表示计量资料,同时通过t进行检验。

2.结果

2.1两组护理后护理满意率对比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4.1%,对照组为79.4%,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

表两组护理后护理满意率对比[n(%)]组别例数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满意率

2.2两组SCL-90评分比较

在SCL-90评分比较中发现,实验组的敌对、抑郁、躯体化、恐惧、焦虑等各类因子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人性化护理主要是将以人为本作为原则,在治疗、护理时,需要多加关心患者的生命健康,被作为一类个性化的、有创造性的、整体的的护理模式,主要是为了借助全方位的护理,让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精神上都得到舒适而满足的状态,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不适的程度[5]。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4.1%,对照组为79.4%,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CL-90评分比较中发现,实验组的敌对、抑郁、躯体化、恐惧、焦虑等各类因子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相关的研究报道数据吻合[6]。

综上所述,在内科病房患者的护理中,相比于常规的护理方法来说,人性化的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优化敌对、抑郁、躯体化、恐惧、焦虑等各类因子的评分,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高明芳,赵剑侠,梅娜,等.人性化护理、个性化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8):1030-1033.

[2]陈健,徐婷.人性化护理应用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6(b03):485-485.

[3]黄晓兰.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7):222-222.

[4]张彩敏,应晨飞,陈琳.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骨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s2).

[5]王晓亭,王晓梅,郑英花,等.心内科住院患者人性化护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9):3734-3737.

[6]惠兰.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5(9):1622-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