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厌学心里问题的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关于中学生厌学心里问题的浅析

孙燕瑞邹杨禹璐

孙燕瑞邹杨禹璐

(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15级30班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厌学是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容易普遍发生、较突出的一种学习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分析了中学生厌学的成因,探讨了解决中学生厌学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厌学;浅析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352-02

中学是青少年掌握知识,形成良好品质的关键时期。当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造成了中学生种种学习问题。其中,厌学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学习差的同学厌学,而且学习好的同学也有厌学倾向[1]。

1.什么是厌学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而持冷漠态度甚至厌恶、逃避的心理状态及其在行为方式上的不良表现。一般来说,有三种表现:

(1)对三分之二以上学科学习失去兴趣而不愿继续学习;(2)学习动力不足、消沉、没有活力,学习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状态,缺乏自制力和顽强性;(3)心智活动差,在课堂学习、课外阅读、课外作业等学习环节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特别是对几何、代数、外语等学科有畏难情绪。注意力极易分散,听课不专心,作业不用心,预习、复习无恒心,死记硬背多,理解记忆少,知识缺乏系统性和长久性,绝大部分学科学习成绩差而毫不在乎。除此之外,部分学生还伴有不守纪律,爱出风头,混学、闹学、弃学、说谎、作弊、夜出不归等不良行为[1]。

2.厌学现象出现的原因

2.1家长的不良言行导致学生厌学

大部分学生厌学主要是因为家长的不当教育和无意行为所致,家长一厢情愿的望子成龙,对学生更是无形的压力。

2.2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读书苦,读书累,考上大学不分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调查显示,这样的一首歌谣如今在社会流行开来,认为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辍学现象抬头。学校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制度的影响。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往往是以升学率为主要依据,在这种无奈下,学校也只好以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目标[2]。

3.厌学的对策

要解决目前农村部分学生厌学现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单方面能解决的,我们必须从教育体制本身入手,彻底转变教育思想,改变评价方式,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从全人的角度出发实施教育。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新为最终教育目标。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明确提出“教育的首要作用之一就是使人类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学校要搭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各种平台,创设自由、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养成健康的人格。第二要正确评价学生,尽可能多的从各方面评价,如生活态度、学习态度、人格、性格、人际关系、孝敬父母、个性特长等,使学生在正确全面的评价中,找到自我发现优点,获取成功,克服缺点,弥补不足,得到发展。加强师德修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变“厌师”为“喜师”。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崇高的敬业精神、人生的准则、处世的规范都在学生心灵世界的教育中起

着迁移默化的作用。调查表明,学生喜欢的是公正无私、和蔼可亲、言行一致、学识渊博、精通教学技术、富有幽默感的教师。现代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育是服务行业,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在平时、课内、课外我们都要努力做到真诚的微笑多一点,不恼怒;尊重多一点,不歧视;公正的处理多一点,不偏袒;表扬鼓励多一点,不责骂;以身作则多一点,不强求民主平等多一点,不专横少严厉;批评讲艺术,不讽刺。教师的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也就没有了事业。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充满爱,让爱撒满每个角落。特别是学困生,更需要爱。爱不但给以力量,而且给以动力。我们要知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失去信心和勇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教师对学生失去信心[2]。只要教师不把这些学生看成“朽木不可雕”的废物,认真分析其心理特点,耐心的帮助,热情的鼓励,就一定能使学生燃起希望之火。我们应该记住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讽里有爱迪生。”我们可以允许学生失败一百次,我们必须有一百零一次的耐心和努力。(1)学校必须转变教育模式。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责任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状,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唤起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向上意识。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灌输和引导的过程,更是一个感化、熏陶和养成的过程。(2)学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权,尊重学生受教育的平等权和自主发展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要以平等的身份面对学生,多从情感上交流与沟通,多给予生活上的关心与体贴多在学习上加以指导和帮助,努力融洽师生关系。(3)丰富学校课程,为各层次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国家规定的课程结构中校本课程、综合性实践活动等课程在整个课程结构中占有将近20%的比例,并且给了基层学校很大的主动权。这些校本课程和综合性实践活动等属于价值性知识的体系,它是为学生成长服务,旨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承志,刘经兰.中学生厌学的归因及对策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郭秀英,喻兴波.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