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术创面面积与负压值的关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1

负压封闭引流术创面面积与负压值的关系研究

冯洁蒋群花

冯洁蒋群花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院上海201499)

【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中创面面积大小与负压值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在奉贤区中心医院骨科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患者120例。将研究对象按照创面面积大小来设定负压值。将创面面积在20~50cm2负压引流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实验一组30例和对照一组30例;将创面面积在51~100cm2负压引流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实验二组30例和对照二组30例;分析比较这两对患者负压引流后的引流量、堵管等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两对患者在引流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差异,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中,可以根据创面面积来调节相应的负压值,有利于创面的引流,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负压值;创面面积;负压封闭引流术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0-0096-02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一种全方位、高效的引流方法,因其是在一个密闭的系统内进行,负压引流使引流区的渗出物和坏死组织被及时清除,使引流区内达零积聚,能显著加快感染腔隙的闭合和感染创面的愈合,防止细菌入侵,有效控制感染[1]。保持持续有效的负压是负压封闭引流成败的关键,负压值过大过小均不利于创面愈合[2]。我科于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对120例实施VSD引流术患者根据创面大小来设定负压值,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与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6月在本院骨科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术患者120例。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18~65岁,上肢创伤47例,下肢73例。入选标准:均为创伤后所致四肢开放性骨折,皮肤撕脱伤等,创面面积符合要求,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患,无精神疾病,心肺功能均正常。将研究对象按照创面面积大小来设定负压值。将创面面积在20~50cm2负压引流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实验一组30例和对照一组30例,实验一组负压值设定为-0.02~0.03MPa,对照一组负压值设定为-0.04MPa。将创面面积在51~100cm2负压引流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实验二组30例和对照二组30例,实验二组负压值设定为-0.05~0.06MPa,对照二组负压值设定为-0.04MPa。分析比较这两对患者负压引流后的引流量、堵管等并发症等发生情况。这两对患者在年龄、性别、创面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观察指标

①引流量:引流量的观察是把VSD术后3d内的平均引流量。②疼痛值:使用长海痛尺进行评分,由轻到重为0分~10分。0分:无痛;1分~3分:有轻微痛感;4分~6分:病人疼痛并影响睡眠,能忍受;7分~10分;病人有强烈痛感,不能忍受。术后3d内疼痛例数。③堵管次数:术后3d内堵管次数,排除负压引流管折叠受压,中心负压故障等其他因素引起的堵管发生次数。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2.1表1

创面在20~50cm2不同负压值引流量的比较情况(x-±s)。

3.讨论

3.1VSD能使创面得到有效的覆盖和保护,起到良好的渗透和抑菌作用,减少机体组织对毒性产物的重吸收,降低再污染的危险;能及时清除坏死组织,改善局部微循环,刺激肉芽生长;利于消灭死腔,缩小创面,其透明薄膜有利于创面的观察;同时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治疗时间,促进创面愈合[3]。

3.2研究显示,不同的负压值在创面面积20~50cm2的负压引流中引流量及堵管、疼痛等并发症无明显差异。而创面面积在51~100cm2的实验二组负压引流情况从表3、表4可以看出,三天的引流量及堵管、疼痛等并发症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说明创面面积在51~100cm2的负压引流负压值设定在-0.05~0.06MPa较负压值设定在常规值的引流更彻底、更有效,由于引流彻底,导致发生堵管次数减少,疼痛情况也较对照二组有明显好转。

4.小结

综上所述,VSD是一种新型的引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课题我们通过对创面面积大小与负压值的关系研究发现,可以根据创面面积大小来调节相应的负压值。它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创面保持持续的空虚状态,还可以减少创面细菌负荷,增加创面的血液供应,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加速创面的愈合,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吴兆清.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皮肤严重毁损伤患者的护理中国社区医师[J].2013,15(4).

[2]史同焕,董淑香,张志欣.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护理体会护士进修杂志[J]2010,25(12).

[3]王丽娟,王晓芳.负压封闭引流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