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心理状况影响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团体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心理状况影响的研究

刘梅媛蒋霞志胡茂珍朱玉琼

刘梅媛蒋霞志胡茂珍朱玉琼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肿瘤内二科江苏无锡214062)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团体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月时间段内于我院诊治的80例晚期肿瘤患者进入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以护理方法的异同为标准来划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团体心理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经过SAS及SDS不同时间段的评分可知,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评分相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此两项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肿瘤患者团体心理护理可以显著调节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对其心理状态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团体心理护理;肿瘤;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1-0301-02

肿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近几年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恶性肿瘤在肿瘤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高。恶性肿瘤患者大多会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特别是晚期肿瘤患者因受到死亡的威胁而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负性情绪更为严重[1]。这样的不良心理状态不利于临床护理治疗的顺利进行。目前临床上对于晚期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常局限于常规的护理,护理人员因缺乏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没有科学规范的程序、无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法,使得心理护理在临床上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效甚微。临床的心理护理是一种操作性非常强的护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的护理效果。由本院长时间的临床实践可知,给予晚期肿瘤患者团体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本文将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月时间段内于我院诊治的80例晚期肿瘤患者进入研究,采用临床实践的对照方法,探究对肿瘤患者应用团体心理护理时,对其心理状况的影响。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月时间段内于我院诊治的80例晚期肿瘤患者进入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以护理方法的异同为标准来划分。对照组的患者数为40,其中男性患者数为23,女性患者数17,患者的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为43岁,平均年龄为(62.4±1.7)岁。其中乳腺癌8例、肝癌5例、直肠癌6例、胃癌10例、肺癌11例。观察组的患者数为40,其中男性患者数为22,女性患者数为18,患者的最大年龄为79岁,最小年龄为45岁,平均年龄为(62.9±1.9)岁。其中乳腺癌10例、肝癌4例、直肠癌5例、胃癌11例、肺癌10例。合并多种肿瘤、精神意识严重障碍、有既往精神病史、认知能力障碍、正在服用抗焦虑抑郁药物的患者不纳入此次研究。在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研究的目的及流程后,患者签署参与同意书。经过对比可知,在基础资料方面,两组患者相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顺利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心理护理,主要内容为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针对其出现的负性情绪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等。观察组患者接受团体心理护理,主要内容如下:

(1)首先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深度的心理访谈交流,通过聆听患者的主诉或适当的询问等方式了解患者现阶段的心理状态,并分析其负性情绪出现的原因。告知患者负性情绪对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由专业的医师为患者举办一次集体的知识讲座,向患者介绍此次团体心理护理的计划及时间的安排。医师以专业的知识回答患者及其家属的问题,减少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疑问。

(2)团体心理护理的团体模式为结构化及半封闭式的团体。采用综合的心理疗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相识。团体之间的成员大多为首次相识,要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关系。可以团体成员一起完成音乐放松及肌肉放松的训练,既学会了放松的方法,又可以建立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第二阶段:相知。以团体成员之间进一步的接触、了解及接纳为目的,护理人员引导患者形成集体意识,培养集体观念,注重观念的综合统一性。通过“组员心声”等游戏节目来增进患者的集体意识。第三阶段:自我探索。护理人员引导患者进行自我的探索,通过自我的剖析强化对自身的认识,勇敢开放地表达自己,形成健康的自我形象。注重自我观念及自觉意识的培养。这一阶段主要的活动有“自画像”、“人生曲线”等。第四阶段:总结及分离阶段。护理人员引导患者做此次团体护理活动收获的总结,指出自身哪些地方需要进步及改善。鼓励患者之间相互支持,增加疾病治疗的信心。通过“祝福卡片”、“把心留住”等活动来感谢成员之间的积极参与,处理好离情别绪,患者之间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3)在此次团体心理护理研究中,患者们经历相遇、相知、乃至分离的过程,通过一系列集体活动的开展促使患者增加对疾病的了解。患者可以坦然地表达自己,同时接纳鼓励他人,大家相互支持,真诚对待,加深了集体凝聚力,增强护理效果[2]。

1.3观察指标

在护理前及护理后使用SAS及SDS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分,评估其心理状态。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19.0版本统计学软件做本次研究的数据分析软件,通过数据分析模型的建立,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指标差异检验分别采用(χ2)和(t),以P的临界值作为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存在的判定标准,当P<0.05时,则认定相比较的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SAS及SDS评分相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此两项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晚期肿瘤患者在得知具体病情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如焦虑、抑郁等,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疾病治疗及预后均会有影响[3]。团体心理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在团体环境下进行,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成员通过观察、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等方式,调整及改善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学习以前不曾有过的态度及行为方式,以促进心理状态的有效调节[4]。由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知,接受团体心理护理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显著优于接受常规心理护理的患者,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见其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给予肿瘤患者团体心理护理可以显著调节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对其心理状态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瞿松梅.心理护理对老年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0):109-109.

[2]姚大志,张全志,朱文英,等.团体心理训练对癌症病人配偶疲乏感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202-205.

[3]秦毅.心理护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1):115-115.

[4]庄建阳,刘雪梅,庄建艳.团体心理辅导结合引导式教育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为问题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1):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