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岁儿童蹲踞式出发与抓台式出发教学效果的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8-10岁儿童蹲踞式出发与抓台式出发教学效果的比较

周漫璐王浩陈龙灏

北京体育大学

摘要:纵观当今高水平的竞技游泳比赛中,最常用的出发有蹲踞式和抓台式两种。这两种技术一直被广大科研人员关注,更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报道。但专门针对8-10岁儿童在两种出发教学效果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通过从理论分析和测试检验的两个角度出发,以12名初学出发者使用文献资料法、教学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抓台式与蹲踞式出发技术的优劣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出结论:蹲踞式出发技术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发力效果好、起动速度更快等特点,比抓台式出发技术的反应时间短,成为主流出发技术,适应儿童年龄小、力量差、启动慢等特点;建议:在儿童教学过程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童教学;蹲踞式出发;抓台式出发

1前言

游泳应该从小抓起,出发作为游泳比赛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进行更好的教学?许多人认为出发的两种教学效果式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实际上,两种出发具有一定差异。一个从未学习过出发技术的学生,常常会因教法不当,而导致出现“摔肚皮”(即腹部大面积接触水后发红、有痛感)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头或颈触及池底的伤害事故。所以,我们在出发教学后,测试儿童对出发的不同效果进行分析,从中寻找两种出发技术的不同动作特征,分析两种出发的差异,从而更科学的进行出发教学。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8-10岁儿童蹲踞式出发与抓台式出发教学效果的比较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广泛查阅游泳出发技术相关资料,对出发技术动作的环节和特征,以及研究方法和改进措施进行了文献资料分析。

2.2.2访谈法

在调查的16名四川省游泳运动员中,10名男运动员中有8名采用蹲踞式出发,2名采用抓台式;6名女运动员中有4名采用蹲踞式,2名采用抓台式;16名运动员的4位教练中有3位倾向于蹲踞式出发,1位倾向抓台式。调查中8名男运动员采用蹲踞式出发的原因是:认为蹲踞式出发不易犯规,他们的专项则以短距离居多,训练以速度为主。采用抓台式出发的2名男运动员认为蹲踞式虽有优势,但因习惯已经改不掉抓台式出发。4名采用蹲踞式的女运动员认为蹲踞式出发更有优势,她们的专项是短距离、中长距离。2名采用抓台式出发的女运动员她们的专项是中长距离、长距离。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倾向蹲踞式的运动员及教练比例远大于选择抓台式出发技术。

2.2.3数据统计法

运用Excel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根据统计的结果,对关键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和纵向比较研究,并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2.2.4实验法

在四川省成都市少儿游泳学校选取12名,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名,8-10岁有蛙泳基础的儿童进行实验,训练平均年限为1年,根据编号信息,单数的为实验组,双数为对照组。(见表1)

表1研究对象信息

3结果与分析

3.1实验组与对照组出水距离的对比分析

图1出水的距离对比

在实验中测试学员的出水距离。12名学员的出发技术已达到测试的规格要求,测得每人三次出水距离,取得平均值。由于测试仪器、条件有限,学员年龄较小,训练时间短,动作稳定性差,反映能力也不尽相同,测试时体力消耗,出发及水下技术不完善等因素,故测试时出现多次出发反映不一样的现象,通过三次出发技术所用时间的平均值,进行出发技术的测试检验,消除了部分误差,得到蹲踞式出发优于和抓台式出发结果。见图1

使用蹲踞式出发的学员是在抓台式出发的基础上,增加了蹲踞式起跑双脚前后分开先后发力的特点,预备姿势时身体不需要前倾,有利于快速发力,通过两次用力从而获得更大的蹬力,入水后速度较快,水下滑行时间较长,水角度较小,但因儿童年纪较小,初学出发水平不稳定在水下的滑行速度提不上来,所以需要出发后尽快出水面,在水面上继续游进。因出水后游进过程中各学员速度相差不大。所以认为蹲踞式出发在离台时间和水平速度方面优于抓台式,能够使学员可以较快地入水。虽然蹲踞式出发技术存在腾空后入水角度比抓台式出发技术小,入水后水下滑行速度较慢的弊端,但由于具有启动反应迅速,入水速度快,入水浅,容易快速浮起,且稳定性比较突出的特点,因此更适合儿童组游泳所采用。

3.2实验组与对照组入水距离的对比分析

入水距离指的是指入水点到出发台岸边的垂直距离,测试时只需要学员出发入水后滑行,不需往前游进,因孩子年龄较小有时会精神不集中以及恐惧心理,在测试时会出现部分误差,所以需要每人测试三次,数据使用最远一次的距离。然后对6名学员的成绩予以综合,得出以下成绩。如表(2)所示

表2入水距离

教学实验结果分析,采用蹲踞式出发的学员,在离台时,身体是垂直是向下的,因此,腾空的时间较短,身体落入水中的时间也比较早。入水时学员大多数可以达到洞式入水,这为形成良好身体姿势准备入水提供了基础。但由于学员年纪较小,在出发时难以达到短时间内低头屈体,所以会造成入水距离的过近。

而采用抓台式出发技术的学员,在出发离台时,大多数孩子的身体重心是先向上然后在向下入水(形成的是类似斜上抛的运动轨迹)因此,入水距离比对照组学员远。

3.3实验组与对照组学员自身感觉及教师评定

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8课时的出发教学后,请到2名成都队教练员对其出发动作进行观察指导并予以评定。评定的标准为学员出发至入水时的身体姿态是否标准,台上的身体姿态,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的评价,每项评价分值为100分,最终分数取平均数。(见表3)

表3教师评定

通过访问学员以及在教学及测试中观察得到,实验组的学员认为在出发台上如果控制不当,由于身体前倾,易掉入水中,所以孩子们会有掉下去的心理压力以及紧张的情绪。导致采用抓台式出发技术的学员有较大心理负担。所以在有时候,学员会担心在出发台站上不稳掉入水中,宁愿晚跳也要避免枪挑犯规。

而采用蹲踞式出发技术的学员,在出发台上身体的支撑面更大,因此,学员普遍反映出发的稳定性好,心理压力小,使得学员可以集中精力听出发信号,不必担心重心过于前移,导致枪挑,因此结果表明采用蹲踞式出发技术的学员自我感觉较抓台式出发教好。

4结论

4.1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员出水后的不同距离可以看出,对照组的学员在蹬离出发台时角度小、入水快,在入水后可以快速起游,所以蹲踞式出发的学员出水距离更远。

4.2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学员入水距离的差异得出,实验组的学员出发时身体是先向上再向下入水,固入水距离稍远。但会延长入水的时间较长。

4.3通过学员的自身感受和教师评定得出,对照组的学员在台上的稳定性好,心理压力较小。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也一致对蹲踞式出发给予较高的评价。

4.4教学后不同的效果,反映出蹲踞式出发利于掌握和发挥,更适用于8-10岁的儿童。

参考文献

[1]高捷.《游泳比赛出发技术的比较》[J]。光明日报,2006-4-10(005)。

[2]杨红春,陈谦,李旭鸿,王丽《第14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出发技术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2(01)

[3]殷剑侠《对游泳出发技术的分析》

[4]李磊,《游泳助推器出发台上蹲踞式出发技术生物力学及入水方式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4

[5]张铭,王琰.《游泳出发技术研究综述》[J].2003.29(5):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