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战后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化

贾晓娜

贾晓娜

(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战后,随着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和日本经济的完善发展,女性的自我意识逐渐提高,生活的重心从家庭转移,开始追求自由的生活,日本女性的婚姻观念逐步改变。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日本女性不婚、晚婚已经成为日本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也导致了日本“少子化”“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严重影响了日本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日本女性;婚姻观;晚婚;不婚

前言

日本女性从传统的婚姻观到现代婚姻观之间的变化,深刻地反应了现代日本社会的现状以及导致其发生的原因。此外,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化造成了“晚婚、晚育、不婚、不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研究日本女性的婚姻观的变化,对了解日本社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田晓红认为,现代已婚的年轻女性的自我意识已经超越了传统意识的范畴。她们的结婚观从以前的以经济第一,家庭第一服从他人的形态转变为以爱情第一,个人第一的自我意志型。她们反对绝对的夫妻角色,认为家庭应该是夫妻共同搭建的暖巢。现代日本女性的观念的确变了。在她们的观念中,家庭的和谐是靠夫妻双方共同维护和稳固的。傅紫琼认为,传统的婚姻观是束缚自身发展的,日本女性逐渐摆脱这种束缚,寻找新型婚姻观,探索新型家庭模式。而这些变化也成为了女性在社会上地位提高的重要表现,也成就了女性在意识上的巨大飞跃。

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日本女性结婚观念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日本女性的传统婚姻观及现代婚姻观

1.1婚姻观的内涵及婚姻形式

婚姻观是组成人生观和社会伦理观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伦理观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人们对道德要求和婚姻家庭制度的根本观点,作为人生观的一部分,它主要指人们对自己的家庭生活、婚姻的基本态度。《现代女性知识辞典》将婚姻观定义为对婚姻行为的总观念。其中包括爱情观念、男女平等观念、择偶观念、夫妻义务观念、以及生育观念等。

在不同的时期下会有不同的社会背景,也就会有不同的婚姻观念。日本的婚姻制度总体上经历了四个变化过程。日本女性在不同的婚姻制度下的家庭中,权力和地位都是有很大差别的。

访妻婚时期男女之间的婚姻在各个方面都是绝对自由的。女性成为婚姻的主体,女性也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而且也有权利支配和继承家庭财产,还享有领导和监护子女等家庭成员的权利。这种婚姻习俗反映了日本古代“女尊男卑”的社会现象。

日本的大化改新活动完成后,原始氏族社会形态下的访妻婚逐渐被招婿婚这种新的婚姻制度所取代。婚姻的决定权掌握在女方父亲的手里。女性逐渐失去了婚姻的自主决定权,同时,指挥家庭的话语权也被剥夺。但是家庭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日本进入武家社会后,男权至上,招婿婚被嫁娶婚所取代。在嫁娶婚中,男性统治整个家庭,女性在家庭中一切都听从丈夫。女性始终把婚姻视作自己的终身归宿。直到1947年,日本政府大幅度修改了《明治民法》,明确了在继承和婚姻等问题上夫妻双方都享有平等权。越来越多的人才走上了自由恋爱的道路。

1.2日本女性传统的婚姻观

传统婚姻观认为:婚后从夫是一种美德,并且代代流传下去。“身材高、学历高、收入高”,对于过去的女性而言是完美的结婚对象。传统的婚姻观中,女性基本没有权利自主选择婚姻对象,而且由于大多数女性没接受过什么教育,她们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到了年龄就要结婚,婚后要对家庭尽职尽责,挑起照顾家庭的重任并当作唯一的职业。

1.3日本女性现代的婚姻观

随着战后女性运动的兴起,女性的思想不断进步,对于女性而言结婚不再是最重要的事。结婚完全因个人兴趣,与家庭、社会没有必然联系。这种自主独立的思考方式是导致晚婚、不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至今为止,单身和晚婚的女性越来越多,离婚的女性也变得很多。在现代日本出现以下几种观念:

1)不结婚一族

根据日本平成7年国民生活白书的统计,战后50年的日本男女未婚率分别上升了4.5倍和3倍。为了自身自由,确保经济上的独立,不会因为家庭放弃工作,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作单身贵族,形成了“不结婚一族”。

2)婚前同居一族

在70年代后半期至80年代初期,出现了“新生代”这一日本年轻女性的代名词。她们的共同点是崇尚没有责任的生活,追求享乐。她们完全没有要结婚的打算,并不是为了结婚而结婚。他们虽然生活在一起,但彼此经济独立,并且有和外界交往的自由,也不会给对方任何承诺。

3)离婚热潮

现代女性开始追求生活品质,尊重自我,注重精神生活,一旦感情生活出现不满,就希望自己能重新选择,渴望自由。近年来,离婚的热潮不断涌现出来。“熟年离婚”是其中比较典型的。日本经济高度发展时期,由于经济、社会的影响波及到了家庭,导致战后日本社会的婚姻状况出现了很大的波动。

二战后日本女性婚姻观变化的原因

2.1女性独立意识的萌芽

战后,日本女性在社会中越来越活跃,婚姻不再是女性追求的事业。女性对于婚姻也有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很多女性认为经济方面独立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自己一份自由、独立、稳定的生活,所以她们认为自己能够自己实现目标,选择单身不结婚也可以生活的很好。与此同时,工作经验以及经济独立带来的消费需求等,致使大多数女性希望先事业有成后再成家。还有,所谓的“寄单身一族”,他们都是独生子女寄住在父母家里,无忧无虑的享受单身的生活。因此,她们不会愿意涉足婚姻,也不会承担婚后养家糊口,相夫教子的责任。

2.2日本经济的发展与政府政策的支持

经济的发展是女性婚姻观改变的根本原因。1975年后,日本进入经济萧条期,昂贵的教育经费成了家庭的负担,这就导致了很多已婚的女性只能选择重新就业。

日本政府为了保护女性的合法权益颁布了一系列有关于妇女们就业的法律法规。如1996年制订的《男女共同参画2000年计划》;1999年日本政府修改《育儿和看护休假法》、《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这些制度的出台,保障了女性享有和男性同等的劳动机会。保障了女性的权益,使女性在外打工有了法律的保障。

2.3女性的高学历化

高学历也是导致女性晚婚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去的日本女性不仅受过的教育程度低,而且大多数的企业甚至就业机会都不给女性。随着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女性开始接受良好的教育机会,也有大量就职机会。受到过教育的女性自我意识增强,开始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高学历的女性视野和知识面更加开阔,思想进步的女性不愿再做一名家庭主妇,她们希望涉足社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于是,更多的女性进入了职场。

同时,女性的高学历化也使得女性在选择结婚对象时的标准提高了,男性的经济水平不高,两个人思想、性格不和也是导致女性晚婚晚育的一个原因。

结语

综上所述,日本女性在战后婚姻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是日本女性的婚姻观变化的大致过程。遵循传统婚姻观,到了适婚年龄就结婚,然后辞去工作,在家中做一名家庭主妇,并且认为婚姻就是自己的终身归宿;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开始步入社会就业,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有了更大的欲望,于是女性就逐渐不再过早地期待婚姻。

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是促使日本女性在婚姻观上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正因为社会的进步,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了,并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女性的思维模式发生了转变,不再只满足于家庭主妇这一单一的职业,而是在事业上投入更多的精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生。

参考文献:

[1]李秀莲.歴史につれて変化した日本女性の結婚観[J].城建学院报.2013(34).

[2]沈智.浅析日本女性晚婚现象[J].文化视野.2012(204).

[3]王晓冬.战后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

[4]邹洁.论日本当代女性文学[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44).

作者简介:贾晓娜(1992.1—),女,黑龙江省哈尔滨人,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尔滨理工大学日语专业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