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材料选择及质量控制策略李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材料选择及质量控制策略李立

李立1于洋2

1大连梓金发展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041

2大连市旅顺口区城市建设发展中心,辽宁大连116041

摘要:工程质量除了受建设人员影响之外,与选择的原材料同样存在关联。原材料的选择理念主要是包括选择针对性、选择贴合性,在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时,除了对参与人员进行规制外,还要对验收体系、质量标准、抽样手段等进行改进。在此我根据经验分析了我国土木施工选择材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控制施工材料质量控制的对策,以供广大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土木施工;材料选择;质量控制;对策

1土木工程材料管理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的材料管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可以说施工管理是否能够正常的运行,这就要看施工材料的管理是否有效。如果从材料管理上就没有做好,那么在施工的时候就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只有保证建筑施工材料的完好,才能够保证土木工程建设的完好,建设项目的质量才是完好的。同时又因为施工材料是建筑项目中的重要指标,所以施工材料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成本,进度,质量等等。也就是说在土木工程建设管理中,如果能够提高对施工材料的管理,运用合格的施工材料在建设中,那么可以使建筑工程的发展事半功倍,同时还能够节约施工的时间,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好的效益。土木工程在材料的选择上,是提高施工效率以及施工质量的关键,所以一定要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降低维护的成本,才能保证土木工程建设质量。

近些年来,我国土木工程的材料研究也在不断的发展。更多的新型材料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年代,材料的选择上也应该有所创新,降低材料的成本,提高材料的质量,从外观到使用年限上都需要进行加强。建筑师对于新型的建筑材料是有很大的兴趣的,所以能够大大的促进了新材料的研究发展。也只有选择好的建筑材料让客户更加满意,才能够有更多的成本选择施工材料,提高施工材料的质量,提高土木工程建设成本的质量。这种材料的选择,也可以帮助土木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吸引更多的客户,不仅极大的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保证建筑行业的施工质量。另外,建筑材料的管理不仅会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同时还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影响,如果企业不能意识到材料管理的问题,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上没有更多的进行选择,可能就会影响到以后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2材料有效性选择

2.1材料的针对性原则

为充分保障材料选择的针对性,首先根据施工总图,对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类别、数量予以确认,避免错误采购,造成材料浪费,或是形成违约事项,造成违约金支出等;其次,施工活动中,因产生突发事项,比方说存货浸水、施工环境突变、施工要求更改等,需要对施工所用材料微调时,有关负责人应编制正式的报告,交由工程负责人审批,只有在审批通过之后,财务部门才能根据采购清单,购置相关材料,切不可越过审批人员,直接进行采购;最后,材料的进货、存储应当实现清单可查,或管理信息化,从进货环节上来看,主要是在进货时,确保厂家不会发错货,从存储环节中,不会因为长久保存,导致部分材料被大片材料隐藏,误以为材料丢失,而重新下单。

2.2材料的贴合性原则

材料的贴合性是材料的各项参数要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无论抗拉抗剪等物理性能,还是耐腐蚀等化学性能,材料的各方面的参数不合格情况下,将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质量,具体措施主要是:首先,根据施工总图明确材料的参数要求,比方说,承重力构件最大承重力,在选取材料参数时,还应设置一定的上浮空间,即实际选取材料的参数要高于理论参数数值,以避免因为突发情况,产生性能衰减,或是部分厂家的标准化生产不合格,同批次产品同样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其次,合理仓储原料,避免较长时间的室外暴露,或避免部分后期使用到的部件,在建设周期进行时,产生浸水、变形、失效等状况;最后,为尽可能的保障选择的材料符合工程建设需要,对建设工程中的突发现象,比方说钢筋在轻度弯折下发生断裂等,应及时上报,对同批次产品停止使用,进行质检,质检若不合格,应将该批次的产品予以更换。

3材料质量控制策略

3.1介于规章制度的质量控制策略

规章制度主要是包括产品采购流程、质量标准、质量验收流程、惩戒措施等,首先,采购流程是财务人员,或是其他部门办事人员,在一定经费使用权限下,按照采购清单,对产品的市场价格、制造厂家等进行筛选,在洽谈合作、签订意向书、正式合同等的一系列活动中,经费使用与厂家选择两份工作结合在一起,会给予办事人员舞弊空间,造成原材料为残次品,不符合工程建设需要等现象,需要采购人员、生产厂商抉择人员、谈判及合作签署人员等不应交由单个人完成,总的来说,是贯彻钱权分离、职业分化的理念;其次,合理的质量标准,是确保材料参数符合工程建设需要的关键,质量标准除了使用国家标准体系外,企业还可根据自身需要,在标准件的基础上,对参数予以改动,此时质量标准体系含有企业自用标准,在进行质检时,也应当重视自用标准体系;然后质量验收流程中,验收人员应是较为独立的,且不能是产品采购人员,验收时,除了使用较为专业的验收方法之外,为尽可能的保障产品的质量,验收人员还要根据采购清单,对不同类别、不同批次的产品进行逐一检查,确保产品质量信息的全面性揭示;最后惩戒措施是在发现职员存在舞弊现象时,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人员进行处罚,由于舞弊现象存在较高的主观色彩,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也为了工程质量,应对舞弊现象狠抓狠打,迫使职员自发规制自身行为等。

3.2介于人的质量控制策略

无论是舞弊现象,还是流程执行,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在材料质量控制活动中,质控人员以及被监督人员都可能存在某种契机,从而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首先,从质控人员来说,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规范化运作的关键,换句话说,内部控制人员进行舞弊,对企业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介于此,质控人员的任命,除了需要考察质控人员的专业素养外,还需要考察质控人员是否与企业办事人员存在关系密切的状况等,以尽可能的规避质控风险,保障质控体系的应用效力;其次,具体参与人员中,采购人员、合作谈判人员、厂商寻找人员、验收人员也都有可能收受回扣、红包等,为厂商大开方便之门,造成材料质量不符合工程建设需求,介于此,一方面,需要积极运用质控体系,加强对办事人员的监督,另一方面的,还需要改进奖惩机制,发挥“养廉金”作用的基础上,将部分职员舞弊的念头扼杀在摇篮里;最后,为尽可能减少舞弊现象的发生,应当充分运用责任制,以及岗位分化、相互监督、钱权分离等理念,减少办事漏洞,规制员工的工作行为,监督材料采购、验收等过程,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设计预期。

3.3介于科学理论的质量控制策略

科学理论除了质控管理理论之外,最为重要的便是验收理论了。质控控制主要是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检验,是介于事件的发生过程,进行全面监管,以确保各个环节不会出错,除了之外,监管单位的独立性也应当得到保障,验收理论主要是统计学、概率学等方面的利用,是要以最为有效的手段,披露同一批次产品的合格率信息等,比方说,按照类目、生产批次的不同,进行区块划分,之后进行分别采样、检验,也应根据产品的重要程度,加大样本容量等等。

4结束语

材料是构成工程的基础要素,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可从工程建设的初期阶段,保障工程建设的平稳、保质、高效推进。产品质量受材料选择和质控影响,为确保材料选择的正当性,应注重选择的针对性、贴合性,从规章制度、人、科学理论三方面对质控流程予以强化。

参考文献:

[1]方凯.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材料选择及质量控制策略[J].四川水泥,2018(06):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