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严佳莲

严佳莲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科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74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产前及产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74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中,伴有子宫宫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疤痕子宫、胎膜粘连、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合并贫血较多。结论:孕期规律产检,将给予产前评估以及术前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很大帮助;宫缩乏力仍是导致产后出血主要因素,而疤痕子宫、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粘连等出血因素也需引起重视,对于育龄期女性应做好相应宣传,避免不必要宫腔操作,合理安排再孕时间。

【关键词】产后出血;出血因素;宫缩乏力

【中图分类号】R7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0-0231-02

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娩出胎儿后24小时阴道失血量>500ml,剖宫产分娩时失血量>1000ml,是最常见的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在我国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要因素[1-2]。本文收集我科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74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研究,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2017年1月1日—2017年6月31日收治的74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病人为研究对象;年龄,<35岁43例,≥35岁31例;孕周22~40周,平均孕周(34.84±3.54)周;孕次,<3次33例,≥3次41例;产次,初产妇3例,经产妇71例;胎数,1胎71例,>1胎3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5例,高中或中专5例,大专及以上44例;职业:稳定工作39例,不稳定工作35例,产前建卡:未建卡产妇2例,建卡产妇72例;妊娠合并症:妊娠高血压疾病6例,妊娠糖尿病15例,子宫肌瘤8例,甲状腺功能减退6例,妊娠期贫血13例,肝病5例;疤痕子宫35例;纵膈子宫5例;胎盘因素:胎膜早破2例,前置胎盘50例,胎盘粘连21例,胎盘植入47例。

1.2出血量测量

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测量出血量。容积法为宫壁切开后先吸尽羊水弃之,再应用负压瓶集血。称重法为预先称重垫巾铺于产妇臀下,接血垫巾湿重与接血前垫巾干重之差。

1.3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8.0软件对所有数据归总,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2.结果

3.讨论

产后出血目前仍是困扰产科医生的难题,仍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占总分娩数的2%~3%,而经大样本统计,产后出血所占比例往往较评估的数值高[3-4]。有研究发现高龄可导致孕产妇出血增加[5],在本研究搜集的74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中,高龄产妇反而低于非高龄产妇,这可能与目前孕妇对于高龄的风险意识较以往增强,孕期更加关注自身变化,及时就医,从而在产前做到及时防治,产时做到及时心理疏导。另外在文化程度上,本研究发现,文化程度偏低的女性,往往忽略孕期正规产检的必要性,这对于产前风险评估是不利的;建卡并行规律产检对于产前病情评估,以及术前治疗方案确定是有很大作用的;在胎数方面,多胎由于对于子宫牵拉,孕妇的负荷等方面较多胎增多,故而,在孕期检查,产时关注都会增加,往往处理更加积极;在职业方面,稳定工作人员由于孕期休息相对于不稳定工作者可能会减少,出血人数略微较后者高。

74例剖宫产产后出血孕产妇中,因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占93.24%,前置胎盘占67.57%,胎盘植入占63.51%,疤痕子宫占47.30%,胎膜粘连占28.38%,妊娠合并糖尿病占20.27%,妊娠合并贫血占17.57%,妊娠前子宫肌瘤剔除、妊娠中合并子宫肌瘤共占10.81%,妊娠合并高血压、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皆为占8.11%,纵隔子宫、妊娠合并肝病皆为占6.76%,凝血功能障碍占4.06%,胎膜早破占2.70%。与相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6-7]。引起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妊娠合并症、凝血功能异常等,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最常见原因,然而近些年,随着宫腔操作增多以及二胎放开后疤痕子宫再妊娠数量增加,胎盘粘连及植入无疑也变成引起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妊娠期合并症、双胎妊娠、经产妇、疤痕子宫再妊娠、多次妊娠、宫腔操作等均可影响子宫肌纤维的收缩,导致产后出血,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和情绪波动也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8]。因此应加大避孕宣传,减少或避免非意愿妊娠流产,减少或避免宫腔操作;做好产前心理疏导及产前护理,做好孕期宣教及营养和体重指导及管理,让孕妇产前心情放松,营养供应合理良好,在缓解孕妇产前及产时紧张情绪同时,也同时为产后恢复打好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1-234.

[2]韩峥.46例胎盘因素所致产后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5):961-963.

[3]ChenM,ChangQ,DuanT,etal.Uterinemassagetoreducebloodlossaftervaginaldeliver: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ObstetGynecol,2013,122(2part1):290-295.

[4]CalvertC,ThomasSL,RonsmansC,etal.Identifyingregionalvariationintheprevalenceofpostpartumhaemorrhage: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PlosOne,2012,7(7):e41114.

[5]许峰,马谢民,朱志峰.非计划再手术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4):17-19.


[6]廖花树.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临床护理,2016,40(1):20-22.

[7]洪虹.缩宫止血合剂联合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J].上海医药,2015,37(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