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变形开裂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变形开裂防治措施

吴子鑫

广东省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在建筑基础建设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常由于受到内外温度差及变形约束而产生裂缝。产生裂缝的原因有许多,主要从源头开始做好,并全过程进行有效的防裂措施,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本文就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变形开裂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开裂原因;防裂措施

一、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变化过程

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会放出大量水化热,在开始凝结时放热较快,以后逐渐变慢,普通水泥最初3天放出的总热量占总水化热的50%以上。水泥水化热与龄期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Q0为水泥的最终放热量,m为系数,与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入仓温度有关。大体积混凝土的散热过程较长,往往数年后水化热才能消失,其温度变化要经历三个时期:升温期、冷却期和稳定期,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T=Tp+Tr-Tf,要减小温差△T,要从降低混凝土入仓温度Tp和控制混凝土最大温升Tr着手。

二、建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1)水泥水化热是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

水泥结硬产生大量水化热,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散热条件差,混凝土导热性能不良,水化热基本都积蓄在浇筑块内,使内部温度升高,有时块体内部温度可达60~80℃。而表面混凝土冷却相对迅速,使混凝土块体内外形成一定的温度梯度。表面温度降低引起的收缩受到内部尚未收缩混凝土的约束,产生表面温度拉应力。温度应力大小,由于约束条件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内部约束引起的温度应力最大值简易计算如式2-1。混凝土抗拉强度较低,当表面温度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表面裂缝。

(式2-1)

式中,αc——膨胀系数;

μ——混凝土的泊松比;

Ee——在龄期7小时有效弹性模量;

△Tg,max——龄期7小时中心部位最高温度与表面温度差

(2)约束是产生裂缝的必要条件

由混凝土块体内外温度梯度所产生的表面温度拉应力,是由内约束引起的,外部约束同样会引起裂缝,而且是引起大体积混凝土深层裂缝的主要原因。外部约束即结构物的边界因素对结构物变形的约束,比如桥梁的承台会受到桩基和基岩的约束,长龄期老混凝土会对其上浇筑的新混凝土产生约束。在混凝土凝结硬化初期,混凝土塑性较大,因不能变形而产生的压应力比较低,随着混凝土温度的逐渐下降,体积产生温缩和干缩,这时混凝土已硬化,并与边界物质粘结牢固,从而受边界因素约束不能自由收缩,而使混凝土内部除抵消了原有的压应力外,还产生了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极限强度时就产生裂缝。这种裂缝一般在温差(最高温度与最终稳定温度差)25℃以上才会发生,裂缝往往较深,严重破坏建筑物的整体性、安全性和耐久性。外部约束应力最大值简易计算公式如式2-2。

σ2,max=krEcαc△Tmax(式2-2)

其中,△Tmax=Tp+Tr-Tf

kr——外部约束系数;

Ee——有效弹性模量;

αc——膨胀系数;

Tp——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Tr——混凝土温度上升的最大值;

Tf——混凝土最终稳定的温度

在分析大体积混凝土所承受拉应力时,要同时考虑内约束和外约束引起的拉应力σ1,max和σ2,max。

三、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措施

(1)材料选择

在水泥选择方面,应使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如中热硅酸盐水泥和低热矿渣水泥,不宜使用水化热高的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更不宜使用早强水泥。粗集料的选择宜选择以粒径较大、自然连续级配的粗料配制,这种粗集料和易性较好、节约用水量和水泥量、抗压强度也较好,较大粒径集料虽在吸热上有优越性,但要考虑混凝土的质量问题。细集料采用优质的中粗砂为宜,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

在外加剂方面,可掺加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缓凝剂延长混凝土硬化时间,使其较长时间的保持塑性以降低在约束条件下产生的应力,减水剂节约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近年来采用的双掺技术,即采用磨细矿渣粉(S95级以上)和粉煤灰(I级)替代或超量替代水泥,作为混凝土中的水化放热材料。双掺法一方面降低了水泥用量,另一方面,其组分中的SiO2和Al2O3与水泥水化反应的产物Ca(OH)2发生二次水化反应,使混凝土后期强度得到增长,其强度相对未采用双掺法混凝土的最终强度不降反升,并因其二次水化反应速度慢,使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放热峰值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和推迟。

(2)设计措施

①设置后浇带

即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预留的具有一定宽度且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浇筑的混凝土带,即临时性施工缝。后浇带根据具体条件,保留一定时间后,再进行填充封闭。后浇带的存在为大体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变形提供了伸缩空间,减小了约束所带来的温度应力。后浇带设计大样详见下图3。

②合理配置钢筋

钢筋与混凝土能够较好的粘结在一起,而且热膨胀系数相近,在温度变化时,两者之间由于变形量不同而带来的内应力很小。混凝土抗拉强度低,而钢筋抗拉强度高,如在构造方面进行合理配置钢筋,当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极限强度、变形达到极限拉伸值时,应力开始转移到钢筋上,从而避免裂缝的开展。

③设置滑动层

为了减小外部约束所带来的拉应力,可在混凝土与外约束的接触面上全部铺设滑动层,如遇到较厚的混凝土垫层或约束强的基岩时,可设滑动层。设置滑动层是新工艺,应用不太广泛,一般天然地基大面积基础为减少地基约束多采用1道油毡为主体、辅以防水涂料粘结层,如沥青。砂石垫层做滑动层,还有抗震效果,可在地基上面布置80mm厚的卵石层,再在卵石层上面铺上一层20mm后的砂垫层,如图4所示。夹心橡胶垫层可在较厚混凝土垫层上铺一层约30mm夹心橡胶垫片,如图5所示。

(3)施工措施

①降低混凝土入仓温度

为了降低混凝土入仓温度,可在料场加大骨料的堆积高度,以利于散热;在砂石堆场、运输设备上搭设遮阳装置;采用低温水或冰水拌制混凝土;对骨料进行预冷,如水冷(喷水冷却、浸水冷却)和气冷(在供料廊道中通冷气)。

②浇筑控制措施

为了使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可自然散发一定热量,扩大浇筑面积、散热面,可分层分段浇筑,浇筑方法有:全面分层法、分段分层法、斜面分层法。图6中1为模板,2为新浇筑混凝土,3为已浇筑混凝土。

四、预埋冷却水管

预埋冷却水管来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实际工程中多采用钢管、铝管高强聚乙烯管作为冷却水管,直径一般为25mm,壁厚为1.5~2.0mm,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蛇形进行安装。设置水平间距在1.5m~3.0m,铅直间距一般为混凝土的浇筑层厚。如桥梁的大体积混凝土承台冷却水管平面可按图7所示布设。通过测温点测量,可掌握内部各测点温度变化,及时调整冷却水的流量,控制降温速率控制在1.5℃/d内,内外温差小于25℃。

五、加强测温和温度控制

随时掌握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以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是有效控制裂缝的必要措施。温度测点可根据结构物的对称情况,在部分结构中布设,如桥梁工程的承台,根据结构对称特点,可布置在1/4范围。测温元件必须满足在浸水24h后误差不大于0.3℃,安装应准确牢固,并与结构钢筋绝热,引出线应集中布置并加以保护。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不得直接冲击测温元件及引出线,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其引出线。测温间隔从每小时一次,随着温差变化减少,逐渐延长到每天一次,直到变化基本稳定。

六、养护措施

要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以降低混凝土块体的温度应力,加强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必不可少。保温养护措施,应控制降温速度,使之小于1.5℃/d;保温养护的持续时间,应根据温度应力加以控制、确定,不少于15天;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保温养护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塑料薄膜、草袋、锯末等可作为保温材料覆盖混凝土,还有蓄水养护和太阳能养护,在寒冷季节可搭设挡风保温棚。覆盖层的厚度应根据温控指标的要求计算。在保温养护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差和降温速度进行监测,根据这些实测结果调整保温养护措施以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

七、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控制工序

解决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需要系统解决,只从一方面着手往往是不行的,要从结构的设计、材料的选择、施工的方法以及养护的措施等多方面入手,精心进行。在施工中,要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归根结底,一方面使混凝土达到规定的抗拉强度,另一方面尽量降低混凝土温度应力。系统解决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其控制工序如图8所示。

八、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的混凝土量大,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放出大量水化热,内外温差大,因温度差和变形约束的存在使大体积混凝土极易产生裂缝。本文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开裂原因以及防裂措施,提出了系统解决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问题的控制工序,为实际解决大体积混凝土防裂问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S].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2]冯乃谦,顾晴霞,郝挺宇.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与对策[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