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整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整治研究

董家良

长春黄金设计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其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每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具有历史风貌,并肩负着传承当地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责任,随着历史的推移,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更有价值和意义。因此,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整治十分重要。基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本文将历史街区复兴理论、有机更新理论、城市触媒理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现状,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规划等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希望能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和规划问题有所帮助,并对相关人员有所助益。

关键词:历史文化;历史建筑;整治

前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整治指的是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建筑、石刻等等,应予以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历史文化村或镇的保护在法律层面存在相关依据。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具有满满的劳动人民的生活气息,具有一定时期的历史风貌,这些特点均是在进行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和整治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1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相关理论

1.1历史街区复兴理论

历史文化复兴街区理论最早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许多城市都有以浓郁历史文化氛围见长的街区,它们营造出特有的场所感和认同感,构成城市魅力与活力的重要部分。历史文化街区的形象特征和功能品质都与城市整体密不可分,复兴历史文化街区,是发展城市特色的必经之路[1]。

1.2有机更新理论

有机更新理论的提出者是吴良镛教授,该理论的内容是:按照城市内在发展规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与发展。这一理论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引起了国际的赞誉和广泛关注[2]。

1.3城市触媒理论

城市触媒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学者Wayne·Atton与Donn·Logan,该理论的内容是:城市具有一定的化学连锁反应,其中激发与维系城市发生化学反应的“触媒体”。因此城市的每一部分都不是单独的,需要相互结合,相互联系[3]。

2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现状分析

2.1居民缺乏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意识

对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现状的分析主要对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城镇居民缺乏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意识是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存在的首要问题。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理念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才开始流行开来,故而,这种理念和意识,并没有被普及,也没有深入到历史文化城镇内部居住的居民的内心,更谈不上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行动和实践。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是由劳动人民所创造的,更需要劳动人民的保护和维护,因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更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便更需要得到历史城镇居民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方面的重视[1]。

2.2空间格局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空间格局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也是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存在的重要问题。因历史原因和战争原因造成的历史街区空间格局的变化和历史建筑的破坏暂且不提。改革开放以来,为发展现代经济,加快城市进程的步伐,城市规划在不断进行,很多地区封建时期所保存下来传统的历史格局正在慢慢消失与被改造,传统文化和劳动人民生活的痕迹也在慢慢被消磨,大量改建、扩建、重建工程,钢铁、玻璃、混凝土与传统的建筑风格的不相融,使得很多历史文化街区变得面目全非、杂乱无章、破碎凌乱,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美观程度和历史文化背景。

2.3政策体系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

政策体系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也是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存在的重要问题。当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遭到破坏时,相关部门并不能拿出一套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保护机制和保护措施。部分地区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整治方案甚至没有被纳入编制、规划和实施方案当中,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的整治资金不到位,以至于部分地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措施始终处于落后状态,归根结底,还是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的重视程度较低。

3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规划

3.1历史建筑的保护原则

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规划首先需要确定其保护原则,这包括依法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保护整体风貌与建筑单体并重、尊重历史、保存原貌、修旧如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同保护。

3.2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景观设计

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规划离不开的历史建筑景观的设计,这需要对城市的整体空间和格局进行分析和把握,并将美学观点作为出发点,做到既满足城市功能,又满足交通功能,既具备文化性,又具备舒适性,这是集城市规划、环境设计、建筑及空间设计、道路美学、园林学、环境心理学于一体的综合性设计和整合,促进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整治的传承。

3.3历史街区复兴策略规划

对历史街区复兴策略的规划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和经济层面。

首先,在政府层面,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整治需要得到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重视,部分地区应尽快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和整治方案纳入编制、规划和实施方案当中,将这一问题提上日程,建立一套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保护机制和保护措施,使得相关工作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还原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文化内涵和整体历史风貌作出努力。

其次,在社会层面,必须借助媒体和舆论加强对于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宣传,加强媒体和舆论对于社会公众的正面引导,呼吁更多的历史文化城镇居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珍惜和保护其所生存的环境。呼吁更多的游客在旅游观光的同时,注重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尊重,提高社会公众对于维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文化素质。

最后,在经济层面,首先需要增加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的整治资金,其次,需要利用市场引导的资源配置与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相互配合,更加深入地探索历史文化街区的利用方式,并找到有效保护和商业的结合点,有效地发挥历史文化建筑的新功能实现商业发展和文化保护的良性循环,将文化遗产变为我们的财富。

4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均是历史和中华文明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劳动人民的积累,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和了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现代元素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现代人很容易忽视历史和传统文化,如何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将市场资源配置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相互联系,将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公众的参与相互配合,促进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整治的传承,是相关人员需要特别注意的,希望本文能够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毛彬,蒋献忠,徐莉君.触摸老街脉搏,体味古韵重塑——扬州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保护与整治之思考[J].华中建筑,2009,(11):107-110.

[2]夏青,崔楠.建立科学的城市历史建筑文化资源保护更新机制——从天津历史风貌街区和建筑的保护性开发谈起[J].城市环境设计,2005,(04):62-67.

[3]杨涛.浅议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方法及思路——以长沙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例[J].建筑与文化,2005,(07):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