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痛的诊疗

/ 2

慢性盆腔痛的诊疗

张宏燕

张宏燕(新民市妇婴医院妇产科辽宁新民110300)

【中图分类号】R71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1-0137-02

女性的盆腔痛是临床非常常见的一个症状,而盆腔痛又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盆腔痛均因盆腔脏器病变或损伤所致,起病急,临床表现典型,一般诊断和治疗都不困难,但慢性盆腔痛病因就复杂得多,往往有一大部分人让很多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明显感到经验不足,束手无策,甚至医患双方均失去信心,患者也就会不断的更换就诊的医生,重复一些无谓的治疗,我在门诊工作中也遇到很多这样的患者,对此深有感触,想就此谈点体会,希望和我一样的工作在基层的医生共勉,以便我们尽最大努力,解除患者的痛苦。

慢性盆腔痛指非周期性,持续达6个月以上(也有认为达3个月以上)对非阿片类药物治疗无效的盆腔疼痛[1]。慢性盆腔痛是一个非特指的名词,它包括了腹腔镜检查容易发现的妇科疾病,也包括了一些隐匿性的躯体疾病。

慢性盆腔痛的病因很复杂,导致的疾病多,有的患者即使做了腹腔镜和开腹探查,也找不到明显的原因,疼痛的程度和病变的程度也不一定成正比[2],在我们国家还不能做到一些发达国家那样,在门诊就可以做腹腔镜探查,对于我们一些基层医院来说,诊疗设备更是有限,所以对于患者来说,我们医生的知识面和责任心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就一些不易发现的慢性盆腔痛如心理性的盆腔痛,盆腔淤血综合征和几种易被医生忽视的疾病做简单的经验阐述。

1盆腔淤血综合征所致的盆腔疼痛

1.1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盆腔静脉淤血,主要病因机制在于女性的盆腔解剖因素,女性盆腔静脉数量多于动脉,而且盆腔静脉较身体其他部位的静脉壁薄,缺乏由筋膜组成的外鞘,缺乏弹性,易扩张形成弯曲静脉丛,盆腔中小静脉都没有瓣膜,而且盆腔各脏器之间静脉相通,膀胱、生殖器官、直肠间静脉相通,缺少瓣膜。其中一个出了问题,就会牵扯到其他,再加上患者的体质因素、平时站立体位等一些因素,就加重盆腔淤血。

1.2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三痛两多一少”,即盆腔坠痛、低位腰痛、性交痛;月经多、白带多;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少。

1.3诊断:近30年来,临床实践证明,多数盆腔淤血综合征患者可根据临床症状及妇科检查作出正确诊断,不再行盆腔静脉造影辅助诊断,但有些还是需要静脉造影,阴道超声,螺旋CT,甚至开腹或腹腔镜检查才能明确。

治疗:一般治疗,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盆腔肌张力,及改善盆腔血循环,一般效果较好,同时改变平时习惯的仰卧位为侧卧位,长时间站立工作或静坐的要周期性休息调节体位,对于子宫后位的患者,嘱每日胸膝卧位2-3次,持续10分钟,再配合理疗及活血化淤药物的应用,效果很好。手术治疗:圆韧带悬吊术及骶韧带缩短术适用于肥大及后位的子宫,术后观察很多肥大子宫体及宫颈缩小,盆腔痛减轻或基本消失,对于近绝经期的妇女可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将子宫静脉和卵巢静脉尽可能多切除,效果也很好。

2心理性盆腔痛

找不到明显躯体性病变的慢性盆腔痛称为特发性盆腔痛。按照现在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理论,应称为心理(或精神)性慢性盆腔痛疼痛。国内某些学者调查,慢性盆腔疼痛的病因属于社会心理因素所致者约占盆腔疼痛总数5%-25%。这类病人可表现为多种心理障碍,如睡眠异常、抑郁、焦虑、人格障碍等。

对于这样的患者我们首先要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与病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然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查体和心理—社会方面的评估,明确患者是否有器质性病因,对于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但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应进行心理治疗。医生要调整心态,给予患者一如既往的支持,可以给患者联合用药,包括止痛药,抗抑郁药及一些解痉药物。有的也可以用手术疗法。

3其他几种易忽视的盆腔痛

3.1反复发作的“慢性盆腔炎”

一些患者在盆腔急性感染或者症状不明显的隐性感染后,生殖系统出于自我保护,局部会有白细胞聚集来杀灭病原体。这些炎症反应最后在腹腔内会形成组织粘连、瘢痕,如果这些瘢痕使神经受到牵引和压迫,人就会时常感觉下腹痛,这样的下腹痛一般在劳累、性生活后及月经前后加重。有些人就以为盆腔炎又“犯”了,所谓盆腔炎又“犯”了不一定是再次感染,而是已经形成的粘连和瘢痕牵拉神经,再加上盆腔充血,会导致下腹疼痛、坠胀和腰痛。针对这样的患者,慢性盆腔炎的诊断要慎重,以免加重患者心理负担。这样的患者不要乱吃抗生素,主要的应对措施是好好休息,避免疲劳,适当应用中成消炎药。

3.2间质性膀胱炎

间质性膀胱炎引发疼痛的机制为膀胱上皮功能障碍,其表面的蛋白聚糖保护层受到破坏,导致膀胱壁内间质细胞过度活跃,C-神经释放肽类物质增多,刺激脊髓和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内脏神经痛觉过敏并出现疼痛。

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与慢性盆腔痛类似,都具有定位不明确的疼痛、性交痛、膀胱充盈痛或排尿异常,且易发生在经前及性交后。要诊断间质性膀胱炎需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疼痛时是否伴有尿频、尿急或夜尿次数增多;辅以尿细菌培养、尿细胞学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钾溶液敏感试验(PST)、膀胱镜检查和膀胱组织活检。

3.3消化系统疾病和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

肠道激惹综合征、慢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及一些反复发作的秘尿系统感染也是女性盆腔痛的常见原因,临床医生应该详细询问病史,以便明确诊断。早日让患者摆脱痛苦。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2月第2版1466.

[2]卞度宏.慢性盆腔疼痛概述.实用妇产科杂志,1998,6,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