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状况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潍坊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状况调查

于华

于华(潍坊市寒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潍坊261100)

【中图分类号】R1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3-0402-03

【摘要】目的了解农村集中式供水的卫生状况,为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7-11月,随机选择684处农村集中式供水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对每处出厂水和末梢水采样检测。结果我市农村集中式供水以地下水为主,深层地下水占95.91%%,完全处理的工程水质占2.78%,有消毒设施的供水工程仅占6.87%;抽检的1368份水样,总合格率为35.82%,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38.45%和33.19%;微生物和硝酸盐超标较重,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硝酸盐氮和耐热大肠菌群超标较重,超标率分别为:45.54%、36.33%、23.25%和12.79%。结论我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状况较差,农民饮水存在卫生全隐患。

【关键词】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状况调查

为了解我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状况,我们于2011年7-11月份,对全市的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进行了抽样检测,目的是找出影响水质卫生质量的有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介水传染病的发生,保护农民的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1][4]

1.1对象在全市范围内,对已运行农村集中式供水进行普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2],选择684处集中式供水作为调查和监测对象。

1.2方法

1.2.1供水工程基本情况调查:采用调查表对每个工程的水源类型、供水方式、水处理方式、消毒情况进行调查。

1.2.2水质监测

1.2.2.1水样的采集、保存、运输和检测:每个供水点采集出厂水、末梢水各1份。水样的采集、保存、运输、检测分析按照《集中式供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进行。检验指标为: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砷、氟化物、硝酸盐(以氮计);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游离余氯、二氧化氯[3]。

1.2.2.2评价依据:所检项目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评价。水质所检测项目中有一项指标超过国家标准,即判断该份水为不合格饮水。

2、结果

2.1农村集中式供水水源类型以地下水为主,占95.91%(656/684),其中深井水最多,占78.51%,其次是浅井水,占17.40%。见图1。

2.2水质处理方式工程水质以不处理为主,占90.35%,完全处理的仅占2.78%,仅消毒的占6.87%,见图2。

2.3消毒状况

用二氧化氯消毒的工程是以地面水为水源的大型集中式饮水工程,仅占2.48%(17/684),较少单村集中供水工程用优氯净和漂白粉消毒,分别占5.56%和1.32%,不进行消毒的供水工程占多数,为90.35%,见图3。

2.4水质检测结果

抽检684处农村集中式供水,共检测水质1368份,出厂水喝末梢水各684份,所检指标全部合格水质数为490份,合格率为35.82%[3]。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38.45%和33.19%,二者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4.12,p﹤0.05)。

2.5不同水源类型水质检测结果

水库水检测合格率为78.12%(25/32),深井水检测合格率为34.73%(373/1074),浅井水检测合格率为34.45%(82/238),泉水检测合格率为41.67%(10/24),各水源类型在出厂水水质检测结果均比末梢水高。见表1。

表1不同水源类型水质检测结果

2.6水质检测项目超标情况

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超标较重,超标率分别为:45.54%、36.33%和12.79%;毒理指标超标项目为硝酸盐氮和氟化物,超标率分别为23.25%和3.51%;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超标项目为总硬度、臭和味和肉眼可见物,超标率分别为5.56%、4.09%和3.58%。

2.6.1以水库水为水源的饮水工程主要是臭和味、菌落总数超标,超标率分别为25.00%和18.75%。

2.6.2以深井水为水源的饮水工程微生物和毒理指标超标项目最严重,主要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硝酸盐氮、和耐热大肠菌群超标,超标率分别为47.86%、37.43%、21.97%和11.08%,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超标项目为总硬度、肉眼可见物和臭和味,超标率分别为6.15%、3.91%和3.72%。

2.6.3以浅井水为水源的饮水工程超标项目主要是硝酸盐氮、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和耐热大肠菌群,硝酸盐氮和总大肠菌群超标率都为32.77%,菌落总数和耐热大肠菌群超标率分别为38.66%和19.33%。

2.6.4以泉水为水源的饮水工程主要是微生物超标,总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超标严重,超标率都为54.17%,其次是耐热总大肠菌群,超标率为37.50%。见表2。

三、结果与讨论

3.1潍坊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基本卫生状况684处农村集中式供水,水源类型以地下水为主,占95.91%;主要是解决缺水问题,尚有其他区域是解决高氟水和苦咸水问题。

3.2水质处理和消毒状况684处饮水工程中,有90.35%的饮水工程(主要以地下水为水源),不进行任何水质处理和消毒,就直接供给用户;配备消毒设施的饮水工程有9.65%;只有2.34%的饮水工程(水源水多为水库水),进行完全处理,并配备了有效消毒设施。

3.3水质检测结果检测1368份水,总合格率为43.23%,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检测合格率为50.29%和41.37%,出厂水水质优于末梢水,是由于水质在输送过程中出现二次污染导致的。

3.4不同水源类型水质检测结果[2]水库水检测合格率较高为78.12%,因其制水工艺科学先进,配有持续消毒设施,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泉水检测合格率为41.67%,以泉水为水源的工程多数缺乏维护结构,水源暴露于外界,容易受外界污染的影响。

3.5水质主要超标项目[1][3]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硬度、臭和味和肉眼可见物,合格率分别为5.56%、4.09%和3.58%;毒理指标中硝酸盐氮超标最高,占23.25%,说明饮水工程存在有机物污染现象,其次是氟化物,占3.51%。微生物指标超标均较重,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超标率分别为45.54%、35.53%和12.79%,均因饮水工程无消毒设施,所供水质不进行消毒所致。

参考文献

[1]于芹生,柳玉兰.泰兴市集中式供水水质状况评价与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5,21(3):417.

[2]刘本先,徐兆云,官洪国.2006年潍坊市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6,13(4):306-308.

[3]任绍娟,王艳秋.北京市海淀区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8,25(8):67.

[4]李军,程晓天,温新平等.山西省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8,25(2):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