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鼻胃管置管长度测量方法

/ 2

新生儿鼻胃管置管长度测量方法

蒋艳霞

蒋艳霞(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五官医院163416)

【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5-0028-02

目的探讨最适合的体表测量方法,准确测量新生儿鼻胃管置管长度。

方法选取60例放置胃管的患儿,每例患儿均采用“前额正中发际—脐”新体表测量方法,“前额正中发际—剑突”常规体表测量方法以及实际置管长度的测量,并比较新体表测量方法与常规体表测量方法所测的置管长度与实际置管长度的差别。

结果常规体表测量长度与实际置管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体表测量长度则与实际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新体表测量方法所得的置管长度接近于实际胃管置管长度,更适合于新生儿,应大力提倡运用“前额正中发际—脐”的体表测量方法来测定新生儿鼻胃管的置管长度。

放置胃管是新生儿科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常用于<32周的早产儿,吸吮和吞咽功能不全,不能经奶瓶喂养者以及由于疾病本身或治疗上的因素不能经奶瓶喂养者,还有危重患儿等,都需给予胃饲以支持胃肠营养;外科腹部手术在术前和术后常需胃肠减压、洗胃以及行胃肠饮食检查等,均需留置胃管。以往胃管常规的插入长度为“前额正中发际—剑突,即耳垂—鼻尖—剑突”,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按此测量方法留置的胃管,往往不能达到胃体内,以致抽不出胃液,需要再增加胃管插入长度,边插入边抽吸胃液以判断胃管是否达到胃体内;另外,鼻饲患儿推注母乳或配方奶粉易出现奶汁反流;X线胃肠钡餐检查推注钡剂时也易出现食物反流引起呕吐。因此,为寻求一种更适合于新生儿置管长度的体表测量方法,使鼻胃管能充分达到新生儿的胃体,笔者对2007年4月-2010年10月在我院NICU病房住院的需放置胃管的60例患儿分别采用“前额正中发际—脐”的体表测量方法和“前额正中发际—剑突”这2种测量长度的方法进行了观察和对比,发现“前额正中发际—脐部这种新测量方法更接近于实际测量长度,在临床上不仅能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还大大减少了采取常规长度所带来的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NICU病房需放置胃管的新生儿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出生体重<1000g,胎龄<30周的5例,体质量1000-1500g,胎龄35-37周的15例,体质量>2500g,胎龄37-40周的10例。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例,新生儿呕吐13例,新生儿窒息8例,新生儿肺炎5例,新生儿败血症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1例,高危儿9例,新生儿破伤风2例。

方法:每个患儿均采用下列3种测量方法,再比较哪种测量长度更接近自身的实际胃管留置长度。(1)“前额正中发际—剑突”,体表测量法即常规胃管体表测量法。患儿取平卧位头稍后仰,分别测量“前额正中发际—剑突”体表标志长度,做好记录。(2)“前额正中发际—脐部”体表测量法体位标志的长度做好记录。(3)实际胃管留置长度测量法,各病例均按“前额正中发际—剑突”的体表标志拟出相应的长度,先按此长度留置胃管,然后在术中利用X线片的检查方法来调整插入的胃管长度,以证实胃管的前端在胃窦与胃体的交界处,术后拔胃管时,再次测量胃管留置的实际长度。

数据处理:所得数据采取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不同体质量和胎龄的患儿“前额正中发际—剑突”体表测量长度与实际胃管留置长度比较,见表1.不同胎龄和不同体质量的患儿其“前额正中发际—剑突”的常规体表测量长度比实际胃管留置长度短5-8cm,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不同体质量、胎龄患儿“前额正中发际—剑突”体表测量长度与实际

胃管留置长度比较(n=60)

体重(g)(胎龄,周)前额正中发际—

剑突实际胃管留置长度P

<1000(30)11±116.0±1.0<0.01

1000-1500(30-40)13±118.5±1.0<0.01

1501-2500(35-37)14±222.0±1.0<0.01

>2500(38-40)17±125.2±1.0<0.01

不同体质量和胎龄的患儿“前额正中发际—脐”体表测量长度与实际胃管留置长度比较,见表2。“前额正中发际—脐”这种新体表测量长度与实际胃管留置长度相近,与实际胃管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不同体质量、胎龄患儿“前额正中发际--脐”体表测量长度与实际

胃管留置长度比较(n=60)

体重(g)(胎龄,周)前额正中发际—

脐部实际胃管留置长度P

<1000(30)15.3±1.016.0±1.0>0.05

1000-1500(30-40)18.0±1.018.5±1.0>0.05

1501-2500(35-37)21.0±1.022.0±1.0>0.05

>2500(38-40)25.0±1.025.2±1.0>0.05

讨论

根据新生儿胃食管的生理解剖,新生儿食管起端的位置,以喉的位置为准,其入口通常平第3、4颈椎之间的椎间软骨处,比成人高3个椎体,在以后的儿童时期,食管随喉下降,至12-13岁才停止,而成人食管的起端,平第6、7颈椎。测量新生儿从鼻孔到咽后壁的距离为(4.86±0.50)cm,咽后壁到喉口的距离为(2.56±0.32),从鼻口到贲门的距离为15.86cm,贲门经胃大弯侧到幽门的距离为(10.52±2.21)cm,因此新生儿经鼻腔插入胃管的长度以18-22为宜,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以及超低出生体重儿应适当减少1-2cm。

目前,测量“前额正中发际—剑突”的距离,此方法为成人多用,由于新生儿并不是成人的缩影,因此,用成人的方法来估计新生儿胃管的长度是不正确的,临床上有胃管插入长度不够而引起患儿不适或胃管误插气管的报道,为此了解胃管插管的确切长度极其重要。

因此,我们采用了2种置管长度的测量方法实际胃管留置长度比较,表1、2显示,常规体表测量胃管长度的方法,即“前额正中发际—剑突”与实际胃管留置长度有一定差距,相差5-8cm,而新体表测量长度的方法,即“前额正中发际—脐”则与实际胃管留置长度相近,临床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置入的胃管均能到达胃体及胃窦部,能够畅通地抽出胃液和胃气体。此方法临床效果满意,减少并避免了很多不该发生的并发症,成功率100%,取得了更好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