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2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张彩霞赵建民

张彩霞赵建民(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河南新乡453000)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9-0442-02

【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在不同时间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观察依达拉奉的疗效。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依达拉奉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水平。

【关键词】依达拉奉脑梗死

缺血性脑卒中后发生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几乎不可避免,而缺血级联反应的每个环节都是保护性治疗的靶点[1]。其中自由基损伤是引起水肿形成和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均表明,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为我院神经内一科2010-01~2010-04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200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和“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2]。男119例,女81例,年龄48~70岁,男女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病例年龄、性别、既往史评分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首发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发病48h内,18~75岁,性别不限;头颅CT排除脑出血;NIHSS≥4。

排除标准:NIHSS≤3;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脑肿瘤;全身各系统或脏器较重疾病(包括严重精神病)以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1.2方法

依达拉奉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均予①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口服,1次/d。②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口服,1次/d。③红花针4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④乙酰谷酰胺针0.5,辅酶A针200u,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依达拉奉治疗组另加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每日2次静滴,14d为一个疗程。疗程14d。治疗前后监测血压、肝功能,并详细记录不良反应。

1.3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最高分45分,最低分0分。对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21d、60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4]。

1.4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以x±s表示,将实验数据结果输入SPSS(10.0)统计包进行分析。

2结果

2.1治疗后21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9.6±6.3)分,较治疗前的(18.1±11.2)分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为(14.5±6.9)分,与治疗前的(20.5±10.3)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

2.2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讨论

目前认为,脑梗塞后再灌注损伤机制是:由于自由基的过度形成及“瀑布式”自由基连锁反应、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的细胞毒作用和酸中毒等一系列代谢影响,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5]。

国外动物实验证实,依达拉奉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防止由15_HPETE(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中间体脂质过氧化物)引起的氧化性细胞损害,减轻脑内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和脑组织损伤,延缓神经元死亡,减轻神经功能障碍[6]。此外依达拉奉分子量小,分子结构上具有亲脂基团,另外作为一种水溶性分子,血脑屏障的通透率约为60%,可在脑内达到有效治疗浓度[7]。依达拉奉不影响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溶解或出血时间,因此不会增加出血的危险[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21d依达拉奉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依达拉奉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提示依达拉奉注射液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总之,依达拉奉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未出现不良反应,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参考文献

[1]FelbergRA,BurginWS,GrotaJC.Neuroprotectionandtheischemiccascade.CNSSpectrums,2000,5:52-58.

[2]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9:379-381.

[3]中华医学会.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4]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巴氏指数[M].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版),2004,81.

[5]王维治,主编.神经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131.

[6]ShichinoheH,KurodaS,YasudaH,etal.Neuroprotectiveeffectofthefreeradicalscavenger(MCI_186)inmicepermanentfocalbrainischemia[J].BrainRes,2004,1092(2):200-206.

[7]秦延昆,谢海洋.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5):219.

[8]WatanbeT,YukiS,EgawaM,etal.ProtectiveeffectsofMCI-186oncerebralischemia:possibleinvolvementoffreeradicalscavengingandantioxidantactions.JPhatExpTher,1994,268:597-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