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药事管理职能督导药物合理应用为医疗安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强化药事管理职能督导药物合理应用为医疗安全探讨

邓波

个旧市人民医院药品监督管理办公室云南个旧661100

摘要:合理用药是提高医疗质量、减轻药物毒副作用以确保安全和缓解“看病贵”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几年来,由于多种原因使药物滥用现象比较严重,如何加强合理用药管理是摆在医院管理者和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主要课题。我院高度重视合理用药管理工作,强化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多举措避免药物滥用,遏制因不合理用药而产生的药物毒副作用和过渡经济负担,促进了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确保了医疗安全。

关键词:药品监督管理;长效管理机制;合理用药;药占比

在新医改框架的制度背景下,我院领导层将临床合理用药上升到公立医院改革、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的高度来抓,积极探索建立药品监管的长效机制,应用于合理用药管理实践中,现报道如下。

1.源头堵截,有效遏制不合理用药行为

严控新药“入口”门槛:医院规定药品目录要保持相对稳定,原则上增加一个、减少一个。每种药品进医院必须有临床科室的书面申请,再经过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专家的论证、审核。

医生开方用药作为合理用药管理的基本着力点: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医生开方用药、药品使用排名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统计分析,对医院用药的“非常态化”现象及时提示、预警、纠错和规范,实现对医生开方用药行为的实时监督。在每月的质量分析会上,我院按月、季、年对科室医疗费用、平均住院日、药占比等医疗指标进行通报,使得院内形成“强化对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控制”的舆论氛围。

我院2015年度与上一年度同期相比,平均住院日9.7天,同期下降1.2%;药占比30.53%,同期降幅为1.1%;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2.19%,同期降幅达20.7%;门诊人均药品费用为79.79元,同期下降8.41%,住院人均费用为2545.98元,同期下降5.1%。2015年合理用药合格率为97.4%,同期增幅1.4%;基本药物使用比例亦有明显上升,全院药品使用上药比下降明显,使用日趋合理,大大减少了不合理用药的行为。

2.培训、制度、监管和惩治措施并举,加强合理用药管理

我院的药品监督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定期下科室进行时时监管,发现问题,及时杜绝。同时,重视培训的效果,积极采取策略以影响医师处方行为,改变以往的单一全院授课的培训模式,药品监督管理办公室采取“一对一”下科室对临床科室医护进行小范围的培训方式,以增强培训的实效,从理念上强化了临床医生合理用药的意识,从行为上逐步规范临床用药,在全院内营造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的氛围。

2011年,我院就制定了“不合理用药专项检查”活动方案,定期分别对全院的病历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有无用药指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级别及给药时机是否符合要求,用药品种的选择是否合理,有无重复用药,联合用药有无指征等。在每月的质量分析会上,院长对药物检查反馈高度重视,对不合理用药的科室及个人进行严厉的批评,并限定整改期限。针对持续不达标的科室,由主管副院长亲自带队,到科室进行调研,找出问题的根本,指导、督查整改。

2015年,我院在不合理用药专项抽查中,抽查了3692份病历,落实不合理用药病例138份,占总数3.73%。2014年的不合理用药专项整治工作,以临床各科室医疗组为单位,经专家初评、小组汇总、反馈科室、科室答辩、药事委员会仲裁,经定期专项检查及时干预处置不合理用药,我院不合理用药病例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通过专项检查,积极控制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大大的减低了住院患者的药品费用。

3.注重实效、创新管理避免管理出现死角

合理用药是涉及医院每个科室、各位医务人员的一个系统工程,如果按常规原有的职能部门来管理的话,就很容易出现因交叉而互相推脱的管理死角,鉴于此,2010年12月,我院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医院药品监督管理办公室。药品监督管理办公室联合医务、行政、药剂、感控和临床多学科遵循PDCA的原理,科学地监督和指导临床药品使用,效果非常明显。具体首先体现在基本药物金额比例占到24.52%(全国平均10%),平均药比只占30.66%(全国平均45%)。其次体现在抗菌药物的管理成效上:我院门诊抗生素使用率为14.22%左右,较管理前的23.41%,降低了9.19%;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控制在37.17%左右,较管理前的79%,降低了41.83%;抗生素使用强度平均为31.1DDDs,较管理前77.07DDDs,降低了45.97DDDs;Ⅰ类切口抗生素使用率现控制在26%左右,较管理前的99%,降低了73%。

3.以人为本,建立人性化的奖惩制度

我院领导践行以人为本制度管人,奖励为导向的理念,充分发挥各部门及临床科室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从而建立抗菌药物管理的长效机制。多年来常抓不懈,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使用指标,不断出新管理措施及奖励机制,对完成核心指标的临床科室进行大幅度的奖励。实践证明容错式人性化管理,虽看似更严厉,但却更人性化,医师接受度和依从性均更高。

4.利用平台,完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

自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我院就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重视抗菌药物信息化管理,通过医院HIS系统,及时、客观、准确的统计临床用药关数据和信息,为药物合理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并积极开发医院的HIS系统,实现抗菌药物的授权和分级管理、手术授权及分级管理等工作。同时开发合理用药的检测系统,并与HIS系统对接,实现对病人医嘱合理用药信息检测、提示、预警、干预功能。门诊电子系统上线后,实现门诊信息化管理,进而实现门诊处方的电子化管理,有效控制医院门诊药占比和次均门诊费用。

5.结果

自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以来,我院抗菌药物各项指标均达到“三甲”医院评审标准,在门诊,人均药费下降了9.45%,抗菌药使用率下降了3.9个百分点;在住院部,人均药费下降了14.56%,抗菌药使用率下降了5.2个百分点。全院药占比持续下降。

6.讨论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及管理,我院逐渐摸索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探索抗菌药物临床管理的长效机制。经过全院多部门的通力合作及医院药品监督管理办公室的不懈努力,净化了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环境,引导了临床医师合理、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抗菌药物,使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逐渐规范和合理,值得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办公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2012.8.1

[2]徐年卉,林国生,付洁,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43144.

[3]陈世财.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的实践和体会.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