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4
/ 2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王勇超王党维

陕西省宝鸡市辛家山林业局721000

摘要:林业是我国的重要基础产业类型,也是我国实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主体。而在实际林业工作开展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病虫害问题,如果没有做好该问题的处理,不仅对于当地的林业建设是一种巨大的危害,也将对我国整体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产生影响。对此,就需要解决存在问题,以科学的处理方式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生态环境

引言

目前,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病虫害成为了威胁林业产业安全的主要因素,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为了促进林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病虫害的大面积暴发将会对林业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灾难,因此,需要分析林木病虫害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意义

1、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在所有林地林木中,一旦暴发大量的病虫害,将会导致树木大面积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防治森林病虫害可以有效降低树木死亡率和防治水土流失。由于树木的根系能够起到固定其周围泥土的作用,所以,当降水量较大时,地表水对泥土的侵蚀性较小,减慢了水土流失速度。

2、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大部分食草类动物都以森林中的树叶、果实为主要食物,但由于森林林木中暴发了大量的病虫害,导致植物大面积死亡。食草类动物因缺少食物而迁徙,导致森林物种多样性降低,不利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因此,进行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需要利用相应的生物知识,营造针阔混交林、灯光诱捕,依靠天敌,例如,投放以害虫为食物的鸟类、蜂类、蚂蚁、郭公等,从而提高林木成活率,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圈,有利于平衡森林生态系统,推动森林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二、森林病虫害防治面临的问题

我国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过程中主要是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在林业生态环境长期建设过程中,林业病虫害防治管理部门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取病虫害防治成效。选取成本低、药效大、高残留的化学药物,长期应用此类化学药物进行病虫害防治,导致对水体、土壤、空气等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重,诸多病虫害产生了抗药性。如此下去,化学药物直接应用将会导致林业生态环境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会导致害虫防治作用丧失。我国林业资源丰富,但是病虫害防治仍需进一步完善,未能结合病虫害入侵方式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防治措施效率有待提升,多项工作仍需进一步完善。各类病虫害种类较多,如在秦巴林区,栎尺蛾、大小蠹、松褐天牛、八齿小蠹、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虫害为害森林,在防治中不仅要合理应用各项高效的防治技术,还要具备充足资金提供支撑。当前我国下级林业部门受到上级林业部门业务管理,但是各项资金是由通过财政部门发放,资金不能及时落实将会限制病虫害防治进程。

三、优化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1、责任体系建设。在现今机构改革的情况下,各级部门需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对林业在本地区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意义引起充分的重视,在联系林业职能以及任务的基础上在省、市、县、乡级建立起具有独立职能的森林防护机构。发挥国有林场生态建设生力军作用,强化乡镇林业工作站的建设,在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配备的同时,做好日常培训工作,使其工作水平以及整体素质能够获得不断的提升,更好的满足新时期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需要。县、乡、村、森林经营单位共同参与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以及检疫体系,进一步提升防治能力。由于森林病虫害防治这项工作具有复杂、涉及范围广的特点,仅仅通过检疫部门的力量很难保障工作全面开展,对此,各级政府则需要做好主导工作,由政府牵头抓总,不断提高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宣传、建立起社会全面参与、不同部门积极配合的森林防护体系,在齐抓共管的情况下确保森林生态安全。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实行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制。

2、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观念。林业生态建设要把病虫害防治放到首位。病虫害作为一种潜在的威胁,其破坏性是无法估量的。在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忽略病虫害的防治,导致大量幼苗枯死,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对生态系统也是一种破坏。因此,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学习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强化对林业生态建设的认识。

3、完善有害生物监测预报能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检疫和治理。林业经营主体在政府支持引下,负责防治其经营管理范围内的林业有害生物。例如陕西省,共设立14个林业临时检疫检查站,建立省、市、县、乡四级监测网络体系,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由2012年的千分之三点九下降到目前的千分之三点一。已经建成国家级中心测报点35个,省级测报点45个,落实监测责任区1796个,已经确定的监测踏查线路,针对本地区有害生物实施监测预报。在实际工作阶段,还需要依据病虫害扩散情况设置监时测预报点,一方面要确保监测预报点实现全面覆盖,另一方面也要确保各区域均能获得良好的监测效果。

4、创新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当前森林各类病虫害较多,需要结合不同病虫害应采用对应的农药,对药物浓度进行配比,比如在楠竹食叶害虫在药物防治中,要对害虫活动情况以及危害特征进行分析,在不同阶段应用不同农药,例如在幼虫阶段可以应用90%浓度的敌百虫药剂,间隔8d喷施一次,循环操作两三次即可。定期对农药类型进行更换,应用混合型农药,避免长期应用某项药物导致病虫害防治产生较大抗药性。病虫害不同阶段发生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多种药剂混合防治,选用低容量以及喷烟形式进行防控。在创新型生物防治措施应用中,要基于生物链,对人造林单一化树种现状进行调节,转为混交林建设,构建相对完整的生物系统,对病虫害有效保护。其次,诸多害虫有田地,比如通过瓢虫、胡蜂等,降低害虫生长数量。通过细菌与真菌还能开展微生物防治措施,细菌与真菌通过害虫啃食各类树种树叶会进入害虫身体内部,常用的细菌有松虫菌、青虫菌等,白僵菌与蚜霉菌等,对多数害虫都具有良好的防治成效。

5、做好检疫工作,及时遏制病虫害的发展。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检疫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检疫过程中,发现并能及时排除病虫害是森林系统健康发展的前提。林业从业人员要重视检疫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做好病虫害的排查工作,抑制病虫害的发展。

6、做好中幼林抚育工作。在防治森林病虫害过程中,中幼林抚育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对中幼苗合理的施肥,及时修剪枯枝烂叶。定期检查中幼苗,当发现中幼苗中出现被病菌侵染的情况,及时防治,防止其它健康的苗木受到感染。

结束语

林业是保障我国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其中的主要内容,森林病虫害防治则引起了更多人们的重视。因此,我们对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方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需要在工作开展中能够把握重点,联系实际,以科学对策的应用实现病虫害防治的科学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方方,韩培.试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J].现代园艺,2018(7):141-142.

[2]贾文军.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南方农业,2018,12(2):67-68.

[3]李俊霞,张德艳,李彦民.试论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8,37(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