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宜居乡村与乡村旅游开发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分析宜居乡村与乡村旅游开发策略

李蒙

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110006

摘要:宜居是乡村旅游开发的目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宜居乡村主要从居住条件、经济环境、社区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是自然、经济、人文、环境及社会有机统一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宜居乡村;乡村旅游;生态环境

乡村旅游是依托乡村元素开展的旅游活动,是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有机融合的在乡村聚落空间中演化出的新型旅游业态,即乡村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产物。乡村旅游在传统的乡村观光旅游与乡村农事体验旅游中,产生最能震撼旅游者心灵的是乡土文化因子。

1宜居乡村旅游的目标

1.1安全乡村旅游目标

安全乡村提供给人们的是乡村公共安全保障,这种安全包括乡村生态、食品、生产、社会等安全。乡村生态安全是乡村人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要处于一种良性循环、不受污染或危害的良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乡村保持着一种完善的结构和健全的生态功能,并具有一定的自我环境调节与净化功能。乡村食品安全是保证食品、生活饮用水等与饮食相关产品的安全卫生,保证提供给旅游者的食品清新自然,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1]。乡村生产安全是指乡村劳作的区域、技能不存在危害旅游者的人身、财产和心理安全,确保人员和设施的安全。乡村社会安全是指乡村在日常运转过程中具有组织性、秩序性和稳定性,在受到内外部干扰时具备良好的控制和应对能力,并能继续保持社会的稳定性、秩序性。

1.2生态乡村旅游目标

随着乡村旅游企业的建立和大量游客的进入,水污染、垃圾污染、大气污染等随之而来,给当地农民的生存环境带来了极大危害,阻碍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住宿短缺、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会加剧乡村环境的恶化。因此,从环境角度讲,宜居乡村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乡村[2]。生态乡村发展的实质是实现人与人、人与村落、人与自然的和谐,应该是居住建筑布局合理、游赏基础设施完善、村内景观优美而富有生态文化内涵。环境方面,要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较低的环境污染、良好的街道路径;文化方面,形成有益于环境的乡村价值观,形成宣传保护环境的文化氛围。

1.3信息乡村旅游目标

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改变了人们学习、工作、交流、购物的途径。未来的发展中,信息网络会成为整个社会的骨架之一。宜居乡村旅游的信息网络发展是内部的交通通讯网络和对外联系网络都是完善的或至少应朝着完善的方向发展的,智慧旅游的发展涉及到乡村领域。在乡村中,人们也可享受到信息网络和新技术带来的便利的、智能的服务。

信息乡村是基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网络高效性和空间虚拟性的表达,包括有形网络信息途径和无形网络信息:一是物质空间的基础设施,即有形的网络信息框架;二是虚拟空间,即信息高速公路等网络框架。两者综合形成了信息乡村框架。信息网络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融,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融合发展,缩小城乡的区域差别,而以信息网络为背景的智慧乡村旅游是宜居乡村建设的目标之一。

2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助推宜居乡村建设的措施

(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将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和安排之中,并因地制宜地选择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和发展规划。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层次、有步骤地合理开发,尽量减少盲目投资与开发而带来的破坏,避免出现相邻区域雷同和重复建设等现象。

(二)把发展乡村旅游与“宜居乡村建设”工作有机结合,做到相互促进,互利互补。通过开展“宜居乡村建设”活动,清洁和美化乡村旅游环境。同时,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当地农民就业率,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别,从而促进宜居乡村建设[3]。

(三)加大政策及财政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发展星级乡村旅游区、星级农家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结合当地星级乡村旅游区及星级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区现有的发展水平,制订可行的扶持措施。

(四)深入挖掘乡村资源文化内涵,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内涵,开发以乡村观光游、乡村民俗文化观赏与参与游、乡村农事体验与参与游等项目。在节假日和不同时间节点推出民俗文化风情表演,以及特色主题节庆活动。通过整合现有的乡村旅游产品资源,策划包装成生态乡村游、特色村镇游等乡村气息浓厚、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力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

(五)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高经营管理服务水平。结合宜居乡村建设工作,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入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按相关标准要求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区与农家乐的基础设施及功能服务设施。加强对经营管理者、从业人员和村民等相关人员的培训教育[4]。健全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从而不断地提升乡村旅游的管理服务质量。

(六)加大乡村旅游产品宣传促销力度,提升知名度与影响力。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电台和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推介。旅游管理部门要通过制作乡村旅游形象宣传片、乡村旅游宣传画册或指南、乡村旅游地图等图文、影视宣传资料,以及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新兴媒介平台,大力宣传推广乡村旅游产品。每年组织乡村旅游经营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参加国家、自治区和市级主办的各类旅游交易会、博览会、推介会等旅游宣传推广活动,一步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3结束语:

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业态,宜居既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力,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只有宜居的乡村,其旅游产业才能持续有效发展。发展乡村旅游,必须使在乡村这一空间上的旅游活动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就要做到视觉有“绿”,体现有序;嗅觉有“香”,体现和谐;味觉有“美”,体现特色;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味,具有其地域特色,从而发展乡村旅游。

参考文献:

[1]马景凤.发展乡村生态文化旅游,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研究——以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为例[J].人文天下,2017(21):54-57.

[2]高鹏,阚耀平,杨海红.乡村旅游宜居环境的塑造[J].北京农业,2014(05):8-13.

[3]杨海红.乡村旅游宜居性的开发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08):882-885.

[4]高鹏,阚耀平,杨海红.我国乡村旅游宜居目标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1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