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研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研讨

刘超

黑龙江省林业第二医院153100

【摘要】目的:研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8041例住院患者的8041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验质量标准,评价并统计不合格检验结果的发生率,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策略。结果:8041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检验结果共130份,不合格率为1.62%,其中包括尿液标本27份、痰液标本54份、粪便标本7份、血液标本20份、分泌物标本17份、无菌体液标本5份,痰液标本检验结果的不合格率最高;微生物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采集时间错误等。结论:微生物检验结果存在一定的不合格率,其原因有主要为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采集时间错误,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策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检验结果的合格率。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可为临床治疗提供致病菌情况及病理程度,有助于提升疾病诊断的准确率[1]。然而,受检验仪器、检验人员综合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检查结果存在一定的错误率。因此,有必要研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质量控制策略。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200例住院患者的8041份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临床研究,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8041例住院患者的8041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符合我院微生物检验标准,标本中包含尿液标本、痰液标本、粪便标本、血液标本、分泌物标本、无菌体液标本(脑脊液、穿刺液、胸腹水等)。

1.2方法

标本采集前1d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完善生化、血常规、凝血等检查。严格按照医嘱采集标本并培养,由我院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对标本进行检验,对采集时间、样本外观、检测分析结果以及复查等过程进行评估,标注不合格检验结果,统计不合格检验结果的发生率,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策略。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本组8041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检验结果共130份,不合格率为1.62%,其中包括尿液标本27份(20.77%),痰液标本54份(41.54%),粪便标本7份(5.38%),血液标本20份(15.38%),分泌物标本17份(13.08%),无菌体液标本5份(3.85%),痰液标本不合格率最高。分析微生物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采集时间错误等,详见表1。

3讨论

3.1微生物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原因分析

微生物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采集时间错误等。本研究结果显示,①尿液标本检验结果不合格均因标本污染所致,相关规定指出,采集尿液标本前应要求患者先清洗外阴,取中段尿,且在1h内送检,无法及时送检的标本应置于4~8℃冰箱中,尿液标本的接受、运送、接种不畅等均会导致标本污染[2];②痰液标本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原因包括采集时间错误、标本污染以及送检不及时,其中以采集时间错误作为常见,这是因为痰液的培养要求较高,注意事项多,标本采集前若未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一旦患者自行留取标本的方法不对,则会直接影响痰液标本的质量,进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合格率;③粪便标本检验结果不合格均因送检不及时所致,这是因为粪便标本一般都由护士采集并运动,因为护士的工作繁忙且常兼顾多个科室,因此容易导致标本送检不及时,一旦进行检验的标本干燥,则检验结果极易呈假阴性[3];④血液标本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原因主要为标本污染、采集时间错误以及采血量不足;⑤分泌物标本、无菌体液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原因均为标本污染和送检不及时。

3.2微生物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策略

针对上述微生物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策略,主要包括①强化临床各科室之间的沟通,要求检验人员定期到临床科室走访,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以不断完善检验工作流程;②要求检验人员按照相关准备,严格评估检验结果,分析其准确性,对检验结果不合格者进行认真核实;③检验科设立咨询服务台,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通知制定标本采集知识手册,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微生物检验的应用价值、标本采集要求与注意事项、患者的准备工作等,同时将手册发放至临床各科室,确保医务人员对微生物检验有进一步的了解;④加强对检验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操作技能、综合素质等,以全面提升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⑤规范微生物检验流程,要求检验实验室环境应达到相关标准,检验应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以防违规操作;⑥做好不合格标本的记录工作,检验过程中一旦发现标本不合格,应立即向临床科室汇报;⑦强化卫生管理,对微生物检验的各个流程进行质检,以降低检验结果的不合格率。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结果存在一定的不合格率,其原因有主要为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采集时间错误,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策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检验结果的合格率。

参考文献:

[1]李慧怀,唐俭.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研究[J].大家健康旬刊,2015(6):41-42.

[2]裘韶芳,塔娜.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5):194-195.

[3]张静蕾,常涓,张贺.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4):2757-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