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管理在成分血制备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PDCA循环管理在成分血制备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探析

韩水娟

(广州血液中心广东广州510095)

【摘要】针对PDCA循环管理方法,探讨其在成分血制备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前景,有利于规范成分血制备流程,提高日常工作效率,以进一步加强血液质量安全,促进血站发展。

【关键词】PDCA循环;成分血;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5-0136-01

随着医疗卫生技术的快速发展,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不断提高血液质量,确保采供血安全是血站最重要的工作任务。采用什么样的质量管理模式和手段直接关系到临床输血安全。

1.PDCA循环

PDCA循环亦称戴明循环,由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四个环节组成[1],是全面质量管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它是一个有机整体,大小循环互相促进,阶梯式运行,不断上升,周而复始运转,通过一个又一个的PDCA循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产品质量。PDCA循环管理是最有效的一种质量管理手段,适用于医疗行业管理。

2.PDCA循环管理在血站领域应用

2.1采血一线

孙艳[2]从实际工作出发,对献血员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护理服务,结果研究组献血员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技术和总体评价的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PDCA循环管理模式值得在血站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2.2血液检验

聂湘辉[3]等人在核酸实验室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实验中断次数和无效检测均明显减少,核酸检测阳性率基本稳定,质量持续改进效果明显,证明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有利于实验室整体运行。

2.3医源性感染

南丽霞[4]等人通过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后,血站工作人员医源性感染防护执行情况明显提高,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血站院感监测合格率高于实施前。由此可见,PDCA循环管理有效预防血站医源性感染。

2.4血液制备

周萍[5]经过3年多研究和运用PDCA循环管理,成分科各项血液成分抽检合格率、制备操作合格率及工作环境卫生学检查合格率有较大提高,血液非正常报废率、离心破损率和质量差错率则有大幅度下降。可见,PDCA循环管理对血液质量控制作用毋庸置疑。

3.应用策略

3.1(Plan)计划阶段

制定计划是PDCA循环管理的第一阶段,主要包括:编制成分血制备质量管理目标、质量任务计划和具体实施计划。首先,根据需要完成的目标任务及责任范围,由成分血制备管理组织建立完整合理的制备质量管控制度,其中包括合理配置制备人员物资、记录质量检查资料、制备技术方法等内容,对其做出相应具体的要求规定,以此形成完整的成分血制备质量管理文件。其次,严格管理制备人员,对制备人员提出要求,必须遵循操作规范文件内容,特别是成分血制备期间,每位工作人员都要做到爱岗敬业,对于无法胜任的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更换,确保每位员工都能胜任岗位工作,同时执行考勤制度,管理全体制备员工。此外,成分血制备负责人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部门管理人员上报,开展专项会议。总之,要实现对成分血制备质量的有效控制,必须加强制备人员的管理。

3.2(Do)实施阶段

组织实施是成分血制备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和关键部分,也是在实践工作中运用制定计划的过程,该阶段主要是按质量管理文件规定要求与方法开展成分血制备工作。合理设置制备岗位,严格考查制备人员,保证其数量、素质符合岗位需求;完善成分管理制度,包括定期考核、质量监督管理和奖惩等;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比如,质量体系、网络管理体系;加强全体制备人员质量教育,使其增强创优意识,必要时血站最高负责人采取直接介入管理措施;定期培训制备人员的业务技能,并与成分血制备特点相结合,促进制备人员及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建立制备质量保证体系,对成分血制备质量进行合理有效的协调管理。

3.3(Check)检查阶段

PDCA循环管理第三阶段即质量效果的检查,其实效果检查即以制定的管理制度措施或计划为依据,分别对制备进度和实际执行效果有无达到预期目标进行检查,包括效果评估、验证性和效果检查等内容,制备计划是否有利于制备实施、目标是否达成等,这些均需要完成检查后才能得出结论,具体来说,即计划执行相应时间后,根据不同血液制品制备特点审查质量是否达到标准,经常性、专业性、突击性的检查制备过程中的执行情况、技术质量等,对于制备质量不达标分析及进行整改检查。

3.4(Act)处理阶段

该阶段作为循环管理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下一个循环的起源,该阶段完成质量是下一阶段顺利循环的决定性因素。可以说,缺少分析总结的阶段,就缺少问题反思总结的过程,无法获得相应的提升,甚至会导致下一循环蹈其覆辙。该阶段必须严格把握,一方面全面综合的分析检查结果,利用总结的经验及时修正存在偏差的工序,通过总结分析本次循环的问题与经验,结合相应规范要求,制定下一循环实施方案,全面落实事前、中、后各阶段管理,进一步加强各阶段质量操作,充分保证成分血制备质量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4.小结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中最有效的管理模式,在卫生行业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血站系统有别于临床医疗机构,对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在成分血制备中引入PDCA循环机制,必然会促使血液安全与血液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乍出版社.2006:185—187.

[2]孙艳.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血站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5,38(4):321-324.

[3]聂湘辉,刘丽华,黄仕云,欧燕丽.PDCA循环在血站核酸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10):1313-1314.

[4]南丽霞,羊林,邹红梅,等.PDCA循环质量管理模式对预防血站医源性感染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5,(29):86-87.

[5]周萍.PDCA循环法在血站成分科工作流程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02):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