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与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09-19
/ 2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与途径

王荣娟樊伟刘智强

摘要: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双师型”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讨论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途径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师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前不久,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推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在职业教育中,“双师型”师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也是张显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双师型”师资的内涵

“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是为了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正确定位,有机结合,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职教理念而提出来的。

纵观人们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基本内涵有二点:一是认为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二是认为教师既能担任教师,也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简言之,“双师型”教师应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既可任理论教师、又可任实训教师,虽无双职业资格证书,但已具备了双师素质的教师归为“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不是“双证型”教师。在部分人的心中,认为“双师型”教师就是“双证型”教师,比如:机械专业教师如果取得了车工或钳工高级工证书就是“双师型”教师,财会专业的教师取得了会计证就是“双师型”教师。其实这是明显的错误认识。

“双师型”教师更多的应该是“教师”和“工程师”的有机结合。作为“双师型”教师即应该懂得教育教学理论,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又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现在对“双师型”教师的普遍认识是:a.具有教师资格;b.具备与本专业同系列的技术职称或岗位资格(技能)证书。c.虽没有取得实际工作领域专业技术职称,但具有了实际专业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素质或已具有实际工作领域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2“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上述“双师型”教师内涵的探讨,应以“能力”为视点展开。从外延上讲,“双师型”教师属专业教师,应具备相应行业的知识和技能。从形式上看,“双师型”教师必须持有“双证”即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从实质上讲,即从能力和素质的角度讲:

2.1“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双师型”教师首先是教师,因此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a.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与时俱进的品质;b.良好的职业道德,即热爱职教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诲人不倦;c.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即教育教学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实施能力、评价能力和研究能力;d.良好的身心素质,即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等以及良好的创新素质、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厚的文化素养等。

2.2“双师型”教师必须凸现下列职业能力和素养“双师型”教师主要从事专业课教学,是职业技术教育教师中的特殊部分,对其能力和素养有着特殊的要求:

2.2.1行业职业道德。所谓行业职业道德是指行业中约定俗成的,从业人员应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双师型”教师要投身并引领学生进入行业、职业领域,首先必须按照行业职业道德办事。因此,“双师型”教师除熟悉并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外,还要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

2.2.2行业、职业素养。“双师型”教师既能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又能从事行业职业实践活动,并且能将行业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因此,“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即根据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

2.2.3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双师型”教师既要校园内的交往与协调,又要与企业、行业从业人员交流沟通,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实习等。“双师型”教师的接触面广,活动范围大,其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就尤显重要。

2.2.4管理能力。“双师型”教师,在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具备企业、行业管理能力,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并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

2.2.5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行业职业界日新月异,这必然要求“双师型”教师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分析新情况、新现象,解决新问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主体发展的需求;具备良好的创新的精神、创新意识,掌握创新的一般机理,善于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活动。

3“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职教教学质量的关键。“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要对现有教师进行职业培训;二要从生产、科研第一线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三要制定利于教师向“双师”方向发展的政策措施。

3.1对专业教师进行职业培训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对现有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可以采取以下途径:

3.1.1以“产学研”为导向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职教“产学研”工作是将教学与生产、新科学、新技术与新工艺的推广、嫁接和应用的紧密结合。职校通过“产学研”结合可以提高教师科技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职校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与社会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姻,组织教师积极参与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课题研究,以此促进教师向“双师型”发展;另一方面应重视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专业优势培育校本企业,并将“双师型”队伍建设作为校本企业的主要职责和义务。从而真正实现“以产带学,以学促研,以研增产”。可见,以“产学研”为导向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教育质量,实行培养目标,办出职教特色,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3.1.2以“培训”为手段,促“技能”提高

衡量一个“双师型”教师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专业技能的高低。而专业理论和实践总是不断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在我国,职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因此,就目前而言,专业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准的途径主要是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如校内培训、校企合作培训,到高校进修,出国深造等。这一方法时间短、见效快,比较符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实情。比如机电类的专业教师,通过专业培训,可使他们清晰地了解当前生产的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对于在平时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疑惑,还可通过培训,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3以“合作”为契机,促“科研”发展

科学研究是专业教师的另一项重要任务。随着校企合作和院校联合的不断加强,专业教师有了更多的深入生产第一线参与企业生产和研发的机会。通过校企合作和院校联合,企业、院校的很多研发课题中的子课题可以交由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课题组进行研发,这一方面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节省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专业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达到了“互惠多赢”的效果。

3.2建立兼职教师队伍,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手段

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他们在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可以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改善高职教师结构,以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要求,这对高职教育来说,已不是为弥补高职师资不足的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

3.3制定激励措施,合理绩效考核,是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

首先,学校要把“双师型”师资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其次,学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任重而道远。在建设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挫折,但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坚定信念、改革创新,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就能真正地提高我们的职业教育水平,办出让人民、让社会满意的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