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有效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有效措施探讨

李世宣

〔摘要〕情境教学法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锻炼,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问题措施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性,结合教学内容精心创设。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创设各种课堂情境,做到因课适宜,使这一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真正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精心创设的课堂情境中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1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数学教学课堂的需要,用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已经落后,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合理的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教学,按照小学生的特点,结合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进行整理相关数学知识,把逻辑思维较强的数学概念和公式用多种教学形式展示出来。例如,乘法口诀背诵中,可以用口诀图片来表示,用一些图片代替数字,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投影仪展示出来,使学生轻松的获取背诵口诀。再如,年月日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太阳、地球和月亮的运行动画,直观的让学生感受一周年太阳运行的轨迹,一个月是月亮绕地球一周,一日是地球自传一周。通过这些方法,将教材内容转化成能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和好奇心的事物,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创设情境应紧扣主题

具体生动的情境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可以诱发学生情感,使学生的思维随之活跃起来。但若是一味地追求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但会掩盖掉教学主题,还会使本来属于数学的课堂失去了数学的味道。创设情境如果仅仅以情境吸引学生,而不是以知识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那就只是迎合潮流,会使学生难以把握课堂教学的主题内容,从而丧失了创设情境在数学课堂中的价值。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紧扣主题,并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3创设情境应真实可信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新课标提出“有意义的数学应该是现实的。”“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教师应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真实的较典型的数学实例情境,为课堂教学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创设的情境不应牵强附会,不能远离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教师自己的喜好代替学生的兴趣爱好,更不能胡编乱造,提倡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4利用师生互考创设情境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通常是教师考学生,如果在教学中能设计学生考老师的环节,必然会引起学生广泛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环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今天我们要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平时都是老师考你们,今天你们也任意写一些数考考老师,看老师能不能从你们写的数中找出3的倍数?当学生写出后老师很快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然后让学生分组验证(学生通常会列除法算式)。接下来教师再出几个数字,让学生判断。学生有的会利用2、5的倍数的特征只看个位,有的会继续列除法计算。然后老师问:你们和老师比,老师判断得又快又准确,你们想知道老师的秘密吗?接着老师告诉学生:老师其实并没有列除法竖式,而是先口算了加法,然后口算除法或乘法。接着拿实例找出规律,本节课的难点就迎刃而解。由于教师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在师生互考中,让学生的学习变得兴致盎然。

5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操作情境,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我让学生用学具中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然后思考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梯形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学生可以在操作活动中分析、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会充满乐趣,学生能够更容易、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更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

6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新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因此,教师要注意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我经常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灵活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法”时,我用课件创设了一个玩具店买玩具的情境,在玩具店里摆了许多玩具,并标了相应的价钱,然后提出问题:如果你去了这间玩具店,你想买哪两个玩具?一共要付多少钱?这样,学生兴趣盎然,马上选好了玩具并算出了价钱。

总之,好的情境创设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富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有更多的灵感,才能创设更好的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1黄赞平.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分析[J].亚太教育,2016(04)

2者少君等.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时代教育,2015(24)

3何祥荣.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开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

作者单位:贵州省威宁县大街乡金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