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翘马勃散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3

银翘马勃散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临床观察

黄海屏

黄海屏(柳州市中医院呼吸科广西柳州545001)

【摘要】目的观察银翘马勃散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喉源性咳嗽患者115例分为中药银翘马勃散加味(观察组58例)和西药罗红霉素联合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对照组57例)治疗两组,疗程为10d。比较两组药物对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13.79%(8/58),对照组为29.82%(17/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O5)结论银翘马勃散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的效果明显优于西药治疗,在缓解症状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且无不良反应,并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喉源性咳嗽银翘马勃散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4-0241-02

喉源性咳嗽(laryngealcough)是指咽喉疾病引起的咳嗽,以咽痒如蚁行或咽部如有异物,咽痒必咳,或有堵塞感而出现频繁清嗓动作为其主要症状,属中医的“咽痒、风热喉痹、慢喉痹”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中“上呼吸道感染”或“慢性咽炎”[1]。本病病位在咽喉,咳点在声门以上,咽部检查可见慢性充血或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而肺部透视或摄片无异常。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改变,喉源性咳嗽患者不断增加,抗菌药物等治疗效果甚微且患者病症缓解不明显,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药治疗已经在临床治疗中广泛使用,为对银翘马勃散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笔者对我院收治的115例喉源性咳嗽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我资料与方法

诊断标准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慢喉痹的诊断标准[2]: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经治疗后其他症状消失,唯遗留咳嗽不愈或较前加重;咳嗽特点是喉头作痒,旋即咳嗽,或咳而不爽、少痰,或大声讲话,或遇冷热、异味刺激时喉痒咳嗽发作;咽部检查可见黏膜充血或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血常规及胸部X线片检查无异常,偶见肺纹理增多、增粗。

排除标准

(1)确诊为严重或特殊感染、传染病患者。

(2)年龄在18岁以下和70岁以上者。

(3)检查发现兼有邻近组织或器官病变者,如鼻炎、鼻窦炎、鼻咽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

(4)血常规检查异常,或胸部X线片示有肺部及气管病变者。

(5)并发心脑血管、肝、肾和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6)正在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者;有罗红霉素药物过敏史者。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为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以喉源性咳嗽为主症来诊的病例,共115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58例,男28例,女30例;年龄18-65岁;病程7d-6个月,其中7d—14d12例,15d—29d25例,30d—3个月11例,3月以上者10例。对照组57例,男28例,女29例;年龄18—65岁;病程7d—6个月,其中7d—14d10例,15d—29d26例,30d—3个月10例,3个月以上者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经χ2检验及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银翘马勃散加味治疗,方药组成: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马勃10克,射干15克,牛蒡子10克,桔梗8克,白前8克,甘草6克。流清涕、鼻塞、头痛患者加入羌活、荆芥及麻黄;咽干甚、唇燥及干咳患者加入石斛、玄参;咳嗽严重患者加入杏仁;肝火旺盛患者加黄芩、山栀;肺阴虚患者加麦冬、沙参;痰中带血患者加茜草、白茅根。上述药物依照患者的具体病情辨证加减,加水300毫升,煎取180毫升,每天1剂,早、晚各服一次,服药时缓呷慢咽。

对照组患者治疗药物:罗红霉素(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每次0.15g,每天2次;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南昌立健药业有限公司),每次10ml,每天2次。两组均以5天为1疗程,服药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咳嗽及咽喉部症状的改善情况,治疗期间,两组均不使用其它止咳化痰药。

3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标准与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3]修订。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咽喉部病理征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咽喉部病理征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咽喉部病理征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咽喉部病理征无明显变化。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3.1两组总疗效比较见表1。经检验,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表1两组喉源性咳嗽患者总疗效比较例(%)

n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n%n%n%n%n%

治疗组584882.7558.6235.123.455696.55

对照组573764.91814.0435.26915.794884.21

注:经统计学处理,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2两组主要症状及咽喉部体征疗效比较见表2。经检验,2组主要症状及咽喉部体征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银翘马勃散对喉源性咳嗽各种主要症状及咽喉部体征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表2两组喉源性咳嗽患者主要症状及咽部体征疗效比较例(%)

注:经统计学处理,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3两组复发情况比较两组病例均经3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停药3个月内症状、体征又复发或加重)8例,复发率为13.79%(8/58);对照组复发17例,复发率29.82%(17/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4不良反应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见不良反应。

4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咽喉部炎症可能是喉源性咳嗽发生的主要病理因素,上呼吸道感染是诱导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外部物理刺激及鼻部病变等引起的咽喉部炎症也是导致疾病发作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空气干燥,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加重,空气粉尘、异味气体的刺激及病毒细菌感染等,致使喉源性咳嗽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临床西医多采用止咳及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然而效果不甚理想,病情持久,反复发作,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影响。

中医理论认为:“五气所病……肺为咳”(《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黄帝内经素问?咳论篇》)。咳嗽虽然定位在肺,但肺脏疾病或其他脏腑疾病均可累及肺脏导致咳嗽。而咽喉为肺胃门户,且咽、肺、胃(脾)在经络上联系紧密,故咽喉不利可影响肺气正常宣降而发为咳嗽。究其发病机制,有三点:一是外感风寒致肺气失宣,寒邪渍于咽喉,正如张景岳说:“外感咳嗽,无论四时,必皆因于寒邪。盖寒随时气,入客肺中。”;二是因素体痰湿或嗜食辛辣燥热、生食滋腻之品,致热郁于内,加之外有风寒所引,风火相激,搏结于咽,正如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所云:“寒伤皮毛则腠理致密,热气佛郁,则病愈甚也”;三是肺胃阴虚,阴液不足失于濡养咽喉。

银翘马勃散出自《温病条辨》原文:“湿温喉阻咽痛,银翘马勃散主之”。该方原治湿热之邪郁肺,而化火上阻咽喉,故用轻清宣开、解毒利咽的银翘马勃散治疗。

本方重用金银花、连翘为君,既可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又能芳香辟秽,在透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温热病邪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牛蒡子、射干味辛而性寒,疏散风热,且可解毒利咽,二药开气分之闭阻;马勃解毒消肿,清利咽喉,为治喉痹喉痛专药,用之以开血分痹结。桔梗辛散苦泄,质轻升浮,善宣通上焦,开提肺气而利咽喉;白前辛温而不燥,肃肺降气,止咳化痰,桔梗与白前相配,一宣一降,以复肺气宣肃之常。诸药合用,风热可祛,咽喉通利,肺气得宣,腑气得降,咳嗽自解。另外采取缓呷慢咽使药物充分作用于咽喉部,从而起到局部与全身治疗的双重效果[3]。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金银花具有抗内毒素、解热及抗炎的作用[4];连翘挥发油在体外对多种菌具有抑制作用[5];牛蒡子提取物具有镇痛抗炎作用,另金银花、牛蒡子等具有免疫调节作用[6];桔梗含有大量的三萜皂苷类成分,具有显著的镇咳祛痰、抗肿瘤、抗氧化及增强免疫作用[7];白前所含白前皂苷元镇咳作用显著,其水提取物有明显祛痰作用[9]。在抗菌试验中,银翘马勃散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甲型链球菌、绿脓杆菌及肺炎球菌均具有抑菌作用,具有明显抑制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作用[9]。

本组研究发现,银翘马勃散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可以显著增加临床疗效,效果优于西药治疗,并可降低复发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国丰.喉源性咳嗽证治[J].中医杂志,1992,33(3):16-1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第1辑[S].1998,305.

[4]林云飞.止嗽散加味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6,29(3):141-142.

[5]雷玲,李兴平,白筱璐等.金银花抗内毒素、解热、抗炎作用研[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2,28(1):115-117.

[6]黄少华,黄礼德,刘胜利等.牛蒡子提取物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院报,2012,34(1):7-9.

[7]郭丽,张村,李丽等.中药桔梗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3):181-185.

[8]范存伟.解析止咳散方中主要药物的药理作用[J],陕西中医杂志.2005,26(5):457.

[9]张俊明,郭晟,方铝等.银马抗病毒颗粒抗菌、抑制迟发性超敏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3,8(7):790-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