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住院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赵晗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住院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赵晗晔

赵晗晔

(辛集市第一医院内二科河北辛集05236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住院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性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比较两种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0.2%,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6%,两组患者并发症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3±1.8)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5.3±1.3)d,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住院接受治疗期间,为其提供预见性护理程序,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程序;冠心病;住院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5-0243-02

引发冠心病致死的重要原因为心肌梗死。作为一种常见的病症,冠心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如患者确诊为冠心病,需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1]。而为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有必要在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预见性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此种护理措施,可对疾病进行预防,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本文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住院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接受检查,均确诊为冠心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男25例,女18例,患者年龄为40~78岁,平均年龄为(57.9±3.8)岁。其中心肌硬化性型13例,心绞痛18例,无症状性12例。观察组43例,男24例,女19例,患者年龄为41~79岁,平均年龄为(58.9±3.2)岁。心肌硬化型12例,心绞痛18例,无症状13例。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基础性资料,并未发现显著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护理,护理人员定期整理病房,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并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观察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告知医师处理,加强饮食护理与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展开预见性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病情预见性。护理人员需加强对冠心病的认知。通过对医护人员培训的方式,保证护理人员预见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处理。预见性观察住院患者病情,特别是夜间护理。夜间是冠心病事件发生的重要阶段[2]。此时护理人员应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及时进行抢救。如患者存在冷汗、呕吐、突发性神志模糊、腹部不适以及憋气等情况,可能出现急性心肌梗塞。此时需检查患者ECG,以确定心肌损伤物,评估患者病情,加强监护。(2)心理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住院接受治疗的整个时期内,护理人员需密切注意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如患者治疗期间情绪波动较为明显,可能引发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心肌耗氧量。情况严重时还会引发心绞痛,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威胁。因而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心理护理。观察患者情绪的变化。为其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促使住院期间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同时,护理人员还应与患者和家属积极沟通,正面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调控患者情绪。(3)心脏康复护理。依据心功能划分等级,需加强对危重症患者夜间护理,以免出现不良事件。针对I~Ⅱ级患者,可展开低强度的肢体训练[3]。可让患者在病床上练习挤捏气球,随后指导其完成日常活动。在指导患者各项康复训练的时候,应控制在患者耐受范围内。辅助患者展开呼吸、体位以及步行练习。而Ⅲ期患者就需要加强运动强度,定期实行有氧运动。(4)饮食护理。告知患者日常饮食加强水分的摄入,保证营养充足性。如患者存在便秘情况,可指导性服用腹泻药物,促进排便。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鼓励患者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摄入适量的维生素,促进胃肠蠕动[4]。(5)健康教育护理。护理人员告知患者需加强休息,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强度较高的运动,预防长时间看书、看电视、走路,预防心功能下降。对于脑力劳动较多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告知保持劳逸结合。

1.3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活动产生的数据均使用专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临床检验利用t原理,卡方计量资料,在P<0.05的时候,说明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与住院时间对比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0.2%,其中死亡1例,心肌梗死7例,心肌绞痛恶化5例,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6%,心肌梗死3例,心肌绞痛恶化2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3±1.8)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5.3±1.3)d,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

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时,发现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

注:*为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非常容易出现系列的应激反应。而传统护理模式重在常规性的护理服务,忽视对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唯有出现异常情况后才采取处理措施,导致临床护理效果不显著[5]。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疾病。早期治疗和预防性护理,能够控制患者病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住院冠心病患者接受治疗的时候,展开预见性护理服务,患者可享受全面性的、高质量的护理[6]。预见性护理重在预防,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此次研究活动充分证实,与常规性护理方法相对比,预见性护理临床应用价值更高,还能够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住院接受治疗期间,为其提供预见性护理程序,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朝霞,赵庆沛,陈宁,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s2):330-331.

[2]李静,赵晓惠.预见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3):392-394.

[3]王晓晶,王璐璐,王如意.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14,15(s1):205-205.

[4]盛芬,黄宗宣,黄迎迎.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重症监护室心衰患者病情观察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2):8-10.

[5]包艳,钟美容,潘晓日,等.循证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腹胀及抑郁的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14,19(10):1496-1497.

[6]周染云,范燕娜,王国权,等.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3):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