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信号分流造成颈源性头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3

脑信号分流造成颈源性头痛

王长锋

王长锋

美国GS药业集团公司91789(美国邮编)

【摘要】颈源性头痛是临床疼痛诊疗时遇到的常见病,发生率很高,头痛持续时间长,治疗较困难,日益引起重视;被认为是头部的神经和血管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头痛,采取治疗方法主要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头部针灸、理疗、按摩,头部痛点注射、头部神经干阻滞,包括枕大神经或耳大神经阻滞,但是患者的病情并不好转或疗效不持久。原因在于诊断错误,真正的病因在颈椎的变化,经我治疗总结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硬脊膜受压引起神经信号传输受阻,信号分流引起的神经性头痛;第二种是椎体移位挤压椎动脉,引起脑缺血,使得钙离子浓度升高,造成脑缺血性头痛;第三种是上两种类型同时存在造成神经性头痛与脑缺血性头痛并存的综合性头痛。颈源性头痛属于力学性变化引起的,是药物无法治愈的,只能通过经典力学原理治愈。

【关键词】头痛、高血压、美尼尔氏病、帕金森病

1病因

1)神经性头痛

正常颈椎脑信号传输图1颈椎硬脊膜受压脑信号传输图2

如图1,正常情况下大脑发出指令经脊髓传输,脑信号是一种能量信号,是由动作电位和神经递质组成,发出的指令信号到达靶细胞释放,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如图2,根据《神经生物学》原理,当椎体发生变化累及脊髓受压变形,受压处截面积变小,使得神经传递速度放慢、信号流量减少,这样就造成信号在通道内(灰质内)的拥堵;拥堵到一定量时,信号会向周围神经通道传递;信号为电能和化学能,在周围神经中一定要释放掉,这样才能遵守能量守恒定律,释放后产生肌肉、神经的各种生理反应,比如肌肉痉挛、血管痉挛等,从而引起各种疼痛。

如图3,从中脑、脑桥、延髓等分布着很多神经,控制着整个头部的五官、颈部的肌肉以及迷走神经、副神经等,外侵信号可以进入任何一组神经,随着外侵信号的强制释放产生相应的病症。

当拥堵的脑信号进入三叉神经,会沿着三叉神经各个通道传递释放,引起各部位的变态反应;如颈源性偏头痛多为一侧或两侧颞部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就是外侵信号强制释放出大量的电能、胆碱能造成的肌肉和神经的疼痛。颈源性偏头痛带有很多症状,被分出多种类型,无论哪一种类型,其根本原因就是外侵信号造成的。由于三叉神经最大,所以外侵的信号也最多,因此表现的最强烈。

下面我们逐一阐述:

如图3所示,当外侵信号进入嗅神经强制释放后,对气味处理出现错误,因此表现出对气味的变态反应甚至是恐惧某些气味;如:气味引发的恶心、呕吐、眩晕等;

当外侵信号进入视神经强制释放后,瞳孔不能随光的强度变化进行调节大小,无法正确处理对光的反应,表现畏光、视力模糊的变态反应;如:光引起的眩晕、头痛加重,近视眼,电子屏幕引发的眩晕等;

当外侵信号进入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强制释放后,表现眼肌麻痹性偏头痛症状,如上脸下垂、眼肌胀痛、上眼眶胀痛、流泪等病态反应;

当外侵信号进入三叉神经强制释放后,表现的症状最多,包括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味觉失灵(单侧或全部)、鼻塞、牙痛等病态反应;

当外侵信号进入面神经强制释放后,可见面部水肿,表现面部神经痛的病态反应;

当外侵信号进入前庭蜗神经强制释放后,造成区域循环混乱,膜迷路积水,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闷胀感,表现为美尼尔氏综合症的病态反应;

当外侵信号进入舌咽神经强制释放后,表现食欲差、吞咽困难等病态反应;

当外侵信号进入迷走神经强制释放后,表现有心慌、程度不同的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病态反应;

当外侵信号进入副神经强制释放后,表现颈部肌肉酸痛、僵硬的反应;

当外侵信号进入舌下神经强制释放后,表现为语言障碍、不愿说话等病态反应。

帕金森病是1817年由帕金森医生定义的,当时没有影像设备,帕金森医生只能错误的定义病因在脑部,以后一直延续这个病因至今日。1895年伦琴发现了X-光,1896年世界上第一台X-光在英国皇家医院诞生,但是X-光只能看到有限的人体组织;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MRI(磁共振影像)的诞生,可以显示人体的肌肉、韧带、神经、骨骼等一切组织;通过对帕金森病人的MRI片对比,我们发现帕金森病人的颈椎C3-C5之间严重变形,硬脊膜受压变形;根据《神经生物学》理论神经传递速度、流量与神经纤维的直径成正比,所以变形的脊髓无法完全传递神经信号,由于传递速度减慢,神经信号在有效时间内不能到达受体,造成信号衰减、失真、丢失等,骨骼肌与神经突触无法实现正确连接,出现肌肉麻痹、僵直、震颤等。同时大脑信号沿传递途径下传时,由于传递神经路径变形而发生信号堵塞,信号在中脑释放产生多余动作电位,过渡放电损伤中脑黑质。同时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在中脑过量水解成乙酸和胆碱,过多的乙酸也会损伤中脑黒质。所以正确的病因就是颈椎变形,脊髓受压造成帕金森病。

以上不能列举所有症状,每个人的反应各异,表现的症状不尽相同。

以上各种症状采用人体结构逆治学原理治疗,快的在几分钟之内疼痛消失,慢的在几小时后消失,最长治疗期在15天左右(部分帕金森病需要更长时间)。

2)椎动脉受压型头痛

椎动脉穿过颈椎两侧五个横突孔,易受椎体移位变形受压而变形;这种变形包括颈椎变直、反凸、颈曲过大、椎体间隙变窄、椎体压缩性骨折等;当出现椎动脉受压供血不足时,肌浆内钙离子的浓度升高达到一定水平(大于107摩尔)时,通过钙和钙调素相结合,并激活肌凝蛋白,促使与肌动蛋白相互作用,最终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如果流入的钙离子过多,血管即发生持续性痉挛,从而引起剧烈的脑血管痉挛性头痛,多数会伴有原发性高血压同时发生。

同时Ca2+对脑细胞会造成损伤,脑细胞内钙离子升高可引起线粒体内钙离子升高,使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开放,也可引起氧自由基生成增加,加重脑细胞的损伤;细胞内钙离子升高通过激活各种酶以及各种反应,产生脂肪酸、前列腺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的产生,它们可对细胞膜和组织循环造成损伤;脑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超载,可以起血管收缩,加重脑缺血。由此可见脑缺血会造成该部位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升高又会加重脑细胞的损伤。表现为脑萎缩、老年痴呆、严重的健忘症等。

2典型病例:

(两年内的不完全统计)

1李宝成,男,57岁,企业家,右侧偏头痛16年,平时靠药物和中医按摩治疗,只能缓解,为此深受病痛折磨。

诊断:\C5\C5\C7椎间盘突出,重度挤压脊髓,脊髓内压增高,反作用力向上至脑桥,脑桥将压力传导到三叉神经,造成偏头痛。

治疗:2012年11月8日-10日经过3天4次用逆治学方法治疗痊愈,至今再没有疼痛,彻底康复。

2于文圣,男,51岁,军官,经常性头痛、偏头痛20多年,头脑不清,疲乏,记忆力、反应能力下降,听力下降,眼睛干涩,视物模糊,颈部肌肉僵硬,后背形成硬皮症。

诊断:C3\C4\C5\C6椎间盘突出并形成反凸,椎间盘增生,挤压硬脊膜,反作用力向上至脑桥,脑桥将压力传导到眼神经、三叉神经,造成偏头痛。项韧带钙化,椎骨有陈旧性压缩性骨折,同时具有椎动脉变形,脑供血严重不足,造成头痛。

治疗:2012年12月14日起治疗,经过15天治疗,痊愈。

3刘永平,男,52岁,地产商,头痛、偏头痛15年多,行走时小腿以下至足部无力,落地不稳,近3年手开始抖动,头不自主摇动,出现帕金森症。

诊断:C4/C5/C6椎间盘突出,伴有增生,硬脊膜严重受压,反作用力向上至脑桥,脑桥将压力传导到三叉神经,造成偏头痛。

治疗:2012年6月-12月,经过半年左右治疗痊愈。

4王长锋(作者),47岁,医生,偏头疼、后脑疼痛、丛集性头痛、前额痛20多年,疼痛时伴随高血压(低压90,高压180),从轻到重,几乎天天头痛,痛不欲生,几乎自杀。

诊断:外伤造成颈椎损伤,生理弯曲变直,C3、C4、C5形成反凸,棘间韧带钙化,神经根受压,硬脊膜受压,椎动脉受压,造成脑部缺血性疼痛、丛集性头痛等。

治疗:2004年经我师父赵贵森三次,每次1-2分钟,彻底治愈。

5王颖,女,50岁,CEO,偏头痛、后脑头痛、丛集性头痛20多年,头痛时时常发生恶心呕吐,面色潮红,痛苦不堪。

诊断:颈椎生理弯曲消失,C3-C7各节椎间盘不同程度挤压硬脊膜,椎动脉在C3\C4\C5处变形,脑供血严重不足,造成头痛。

治疗:2012年12月3日开始治疗,先后20次左右治愈。

6刘拓,女,25岁,美容师,头痛、丛集性头痛6年多,伴随眼涨疼痛,视力模糊,精神恍惚,整日疲惫不堪。

诊断:C3\C4\C5\C6反凸,使得椎动脉严重变形,造成脑供血不足,形成缺血性头痛。

治疗:2011年8月-9月,共3次即痊愈。

7刘诗诗,女,38岁,记者,头痛、偏头痛、眩晕、视力模糊10年左右,6年前不能使用电脑,后来甚至不能注视电脑屏,头痛、眩晕加重。

诊断:颈曲过大,挤压椎动脉,C5\C6突出,压迫硬脊膜,造成头痛、偏头痛、眩晕、视力模糊等。

治疗:2012年11月14日起,先后10次左右,即治愈。

8姚丽云,女,32岁,家庭主妇,2010年因在车祸中头重重撞击前排座椅。后来陆续出现头痛、双手握力不足,视力模糊等。

诊断:颈椎弯曲消失,椎动脉受压,C2\C3\C4\C5\C6\C7\T1椎间盘挤压硬脊膜,造成头痛、双手握力不足,视力模糊等。

治疗:2012年10月17日、18日连续两次,即痊愈。

9房丽妍,女,32岁,家庭主妇,头痛、眩晕5-6年时间,不能仰头,否者即刻晕倒,精神抑郁,记忆力下降。

诊断:颈椎生理弯曲消失,椎动脉受压,脑供血不足,造成缺血性头痛,各个椎体间隙变窄;由于神经是从椎体后面分出,仰头会使椎体间隙变小而压迫神经根,出现重度眩晕。

治疗:2012年3月24日起先后治疗6次,即痊愈。

10杨朔,女,43岁,公务员,偏头痛20多年,睡眠不好。

诊断:C5\C6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脊膜,造成偏头痛。

治疗:2013年5月10日起4次即痊愈。

11史红,女,48岁,企业家,患多种头痛病近30年,曾经卧床30多天,受尽折磨,多次昏迷,生活痛苦,后皈依佛门。

诊断:C2\C3\C4\C5\C6\C7\T1椎间盘突出严重压迫硬脊膜,造成多种头痛。

治疗:2013年5月起开始治疗,经过2个月时间痊愈。

3治疗方法

1)通过病人的颈椎MRI解读颈椎的物理变化;

2)询问病人的现病史;

3)不属于颈源性头痛的患者嘱其去相关科室诊断,如属于颈源性头痛则开始治疗:

(1)病人在治疗床上分别采用仰卧、俯卧、侧卧等姿势,医生用手对其颈部的各条肌肉和韧带进行触压以确定是否有钙化、粘连以及程度;

(2)如有钙化、粘连,首先采用中医按摩手法进行按摩,需要病人配合粘连,因为对钙化和粘连进行按摩,会产生疼痛乃至剧痛,疼痛会随着钙化、粘连的消失而消失;医生一只手托住病人后脑,另一只手拉住病人的下颚处,左右旋转角度大于75度,否则继续对钙化、粘连处进行按摩直到左右旋转角度大于75度;

(3)如颈部左右活动受限,病人采用仰卧姿势病将头悬空在治疗床外,病人双手抓住床边,医生用手托住病人的后脑部,用同侧的胯部抵住其耳根处向肩峰方向推拉颈部,左右各拉15-20次,以其颈部左右侧歪角度大于30度即可,否则重复推拉直到颈部左右侧歪角度大于30度;

(4)病人采用仰卧,医生一只手在病人的后脑处搬起头部,另一只手扶在病人的锁骨下方,将头用力向胸部搬起以拉伸颈后部肌肉和韧带,以下颚能抵到锁骨为准,否则继续重复上述动作直到下颚能抵到锁骨为止;

(5)医生坐在治疗床的床头扶病人仰卧在治疗床上,用一只手托住病人的头并悬空在治疗床外,用另一只手用力拉住病人的下颚,用与拉下颚相反侧膝盖顶住病人的颈部与肩的交叉处,左右手同时用力快速旋转颈部一次;双手和膝盖交换位置,将向另一侧用力快速旋转颈部一次;

(6)医生坐在治疗床的床头扶病人俯卧在治疗床上并将头悬空在治疗床外,医生用一只手向下压住病人的后脑部,用另一只手用力拉住病人的下颚,左右手同时用力快速旋转颈部左右各一次;

(7)病人背靠医生骑在治疗床上,双手交叉抱在与耳部平行的后脑部,医生双手从病人的两侧腋下穿过压住病人的后颈部,嘱咐病人全身放松,用大臂快速提拉病人一次;

(8)病人背对医生骑坐在直背椅子上,医生双手分别拉起病人的左右下颚骨,嘱咐病人颈部放松,向左右快速旋转各一次,然后双手交叉拉住下颚向上用力快速提拉一次。

4)治疗过程中主要依靠与病人配合,如病人不能配合,绝不可以强行使用以上动作。

4治疗原理

1)椎体移位、纤维环破裂等会压迫硬脊膜、神经根、椎动脉,会随着时间而产生椎间盘增生、韧带钙化、肌肉粘连等症状,韧带钙化将减少弹性,并使得椎体间距变小,挤压椎间盘变形,形成膨出,肌肉粘连将减少力的传导;

2)首先将钙化、粘连恢复原性,使得椎体间有弹性,肌肉可以正常运动;

3)对颈椎的各种旋转是为了椎体间的小关节重新对应;

4)快速提拉可以将颈椎瞬间拉长,将会在椎管内与破裂的椎体纤维环内产生一个很大的压差,使得突出的髓核被压回纤维环内,纤维环在弹力作用下也将恢复原状,重新包裹髓核,解除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

5)椎体间距恢复正常会使得后纵韧带拉直,将增生勒小,同时减小对硬脊膜的压迫,经过多次对颈椎的左右旋转,会将增生摩擦粉碎,并被吸收排走;

5结论

综上所述,原发性头痛病的根本原因在颈椎,只有对颈椎对症治疗才能从根本上治愈患者。

《脊椎与神经相位逆转治疗学》是针对脊椎物理性变化产生的疾病最有效、最正确、简单的治疗手段,从根本上解决病因,彻底解除病人的痛苦,恢复健康。

《脊椎与神经相位逆转治疗学》是人类医学史的创举,是人类战胜疾病的一个宝典,它属于全人类共享的财富,我愿与世界上追求真理的院校合作,传授、传承。

参考文献:

郭光文王序《人体解剖彩色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

《神经生物学》

图片来源:患者的MRI影像

3DBODY5.0软件上海桥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