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浅谈学生胆怯心理的成因及其克服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浅谈学生胆怯心理的成因及其克服方法

陈武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场桥中学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大量存在学生的胆怯心理现象,从而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胆怯心理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克服学生胆怯心理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体育教学胆怯心理原因对策

我们在体育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因为体育成绩不好,或者曾经在体育课中受到过意外的伤害,教师的过于严厉,害怕参与竞争,学生的自信心不足,而不敢表现自己;或者是等到老师已经抽到别的学生表演时,他才敢在下面悄悄地模仿;偶尔被老师点名展示时,也是扭扭捏捏,满脸通红,一些本该会答的问题或会做的动作,因为胆怯而不敢回答和展现。这种现象在学生中并不少见。存在胆怯心理的学生共同特征是:因惊恐、焦虑,导致其言语和整体行为出现异常,甚至是局促不安、手足无措。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情绪状态,势必影响学习,形成畸形乃至“厌学”心理。通过研究发现学生体育课中存在胆怯心理的共性和共性,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体育课堂学生胆怯心理的成因

造成学生胆怯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因每个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的内容的不同而不同,但又有共性。共性原因主要有:

1、教师过于严厉

有的老师上课过于严厉,不注意学生的感情上能不能接受,有时学生动作稍不规范、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过于吵闹等,老师就大声的批评,这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做动作练习时就会担心我的动作完成得好不好?会不会挨老师的批评?想得越多,往往越做得不好,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胆怯心理。

2、学生体育基础、运动素质较差

有些学生先天体育基础、运动素质较差,在学生的眼中他们是与其他同学相等的个体,所以他们在体育课中往往成为被歧视的对象,特别是在一些小组比赛中,他们经常会给大家拖后腿而遭其他同学的鄙视。如果老师不加以引导,这部分学生就会怕上体育课,产生胆怯心理。

3、教师对学生负性评价过多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优点也是一种流动的液体,即便是教师把它捧在手上,也有随时“流失”的危险,更不用说不闻不问了。而历史传承下来的一些“律条”,诸如“优点不说跑不掉,缺点不说不得了”,或者是“用显微镜来查找自己的缺点”等等,都会让学生造成一种生活在缺点空间中的假象。对于一个在缺点空间中穿梭的学生来说,心理难免受到缺点的挤压,形成一种害怕错误的胆怯心理。这样的心理又会导致学生从这个缺点的阴影中陷入另一个缺点的泥潭,进而形成一种“优点不说流失了,缺点越说越多了”的恶性循环。

4、挫折,挫折,挫得太凶

挫折可以提高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发展学生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优良个性。但是一些教师直接把“挫折”和“批评”甚至是“体罚”等同起来,却不知这样的等同隐藏着巨大的危机。一些挫折容忍力低的学生因为这种“批评、体罚式的挫折”而显得惊恐和不堪一击,严重的甚至丧失自信与尊严。这样看来,对于学生胆怯心理的形成来说,“挫得太凶的挫折”也难脱其责。

二、体育教学中克服学生胆怯心理的对策

陶行知注重体育的自强教育。他把学生现在的体育学习与学生将来的生存、创业、竞争、遭遇的困难和挫折充分联系起来,明确在体育中注重自强教育是学生自身的发展的需要。现在的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平日家长都很娇惯,稍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等、靠、要”,缺乏自信,难以自立,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他们进行自强教育势在必行。

学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让学生和胆怯心理告别,还须尽早抓起,为此我提出了如下的几种方法。

1、对比鼓励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体育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体育知识传授和运动技能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感情展露,心灵沟通和思想交流的加温过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于学生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使他们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色彩。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采用对比鼓励法,即让学生在一种横向(纵向)的比较过程中,有效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唤醒沉睡的自尊、自信意识和自我表现的勇气,逐渐消除胆怯心理。众所周知,学生最崇拜的人通常是教师,因而教师切不可一味地把自己打扮成权威、完人的化身。而应该以自己为例子,让学生认识到人人都是有缺点的。

2、优点放大法

所谓优点放大法,就是教师采用一种欣赏与赞美的心态来对待学生微小的闪光点,并适当而又巧妙地加以放大,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突破因缺点和失败困扰所形成的胆怯心理,找回自信。例如,有一名学生由于长得比较胖,体育成绩难如人意,每次在课外见到我时总是低头不语,或者老远就躲避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投篮还有两下子,一连战胜了三个同学,好不威风。借此机会我亲自参战,而且屡战屡败。一些学生对我说:“陈老师,您太笨了,连个小男生都打不赢”。我自我嘲解到:“哪里是我笨嘛,分明他就是一个‘篮球高手’,我怎么会是他的对手,大家以后可不要小看他……”当时,李某那股自豪劲儿就别提了,一个劲儿地大喊着:“陈老师,再来一盘……”后来再见到我时,他低头躲避的习惯被一句我所熟悉的话所取代——“陈老师,一会儿我们比投篮”。

3、竞争消除法

我们常可以看到一些足球或篮球比赛开局的几分钟,比赛双方队员都可打得很乱,毫无章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后面的比赛会越来越精彩。这种现象是因为竞争结果的不确定性使队员们产生了一种紧张、焦虑的情绪,但是随着对比赛的适应,队员的焦虑感会渐渐地降低。体育比赛中的这种现象对于我们帮助那些心里力求表现自己,却又不敢表现自己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于是,在教学中我常常组织学生进行学练比赛,让那些胆怯心理比较重的学生进行展示和表演,长期坚持,对于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培养他们坚定勇敢、赋予挑战的性格,能起到水滴石穿的效果。

总之,体育教学中学生胆怯心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其改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体育教师本人也更应该认真对待学生中存在的每种心理问题,认识到它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利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点滴言语和行为帮助他们改变。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论集锦》安徽省芜湖市陶研会1998年

2.余冀南.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8:113-155

3.徐一舟.21世纪中学对体育教师素质结构要求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