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县中学生艾滋病知识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1

罗城县中学生艾滋病知识调查分析

吴梅翠潘绵方

吴梅翠潘绵方(广西罗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河池546400)

【摘要】目的:为了解青少年对艾滋病(AIDS)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态度及获得这些知识的途径,并为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宣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罗城第二高中(二高)每个年级抽4个班,共651名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艾滋病基本知识认知尚不够全面,有的认为与艾滋病感染者交往是不安全的,存在对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的歧视态度。结论:今后对中学生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待深入开展。

【关键词】艾滋病基本知识态度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366-01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一种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及民族兴亡的严重社会问题。我国艾滋病感染处于快速增长期,我们广西的情况更为严重,青少年是艾滋病传播的易感人群。为此,做好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工作,让青少年彻底摒弃造成艾滋病传播的各种危险行为,免遭艾滋病威胁尤为重要。为了解青少年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态度及获得这些知识的途径,并为进一步控制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于2012年11月底对罗城二高学生进行了调查。

1材料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罗城县二高高中部每个年级抽取4个班,一至三年级共调查12个班651名学生。其中男生289人,女生362人;高一235人,高二196人,高三220人;平均年龄17.2岁。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态度及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采用不记名自填方式回答问卷,当场发卷,独立完成,不予任何提示,当场收卷,共发放问卷658份,有效问答卷651份。

2结果

2.1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

高中各年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中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垂直传播)的知晓率分别为93.86%、93.24%、86.48%。

2.2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

有98.4%(582/651)的学生认为艾滋病离我们不远,在报纸杂志、电视上看到过;有82.64%(538/651)的学生认为应该把艾滋病患者隔离集中起来管理;有36.56%(348/651)的学生认为应该终止朋友关系,拒绝来往;有85.71%(258/651)的学生认为可以与艾滋病患者继续交朋友,正常来往,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并且关心和帮助他们;有45%(293/651)的学生认为应该对艾滋病病人的隐私保密,43.01%(280/651)的学生认为可以公开对艾滋病病人的隐私。

2.3获得艾滋病知识的来源途径

中学生爱滋病知识来自报刊杂志、宣传资料占92.93%(605/651),电视广播占80.18(522/651),卫生保健课、健康教育课11.67%(76/651),老师、同学、朋友占62.37%(406/651),浏览网页占49.31%(321/651)。可见,大众传媒是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主渠道,也说明我国传媒业近年来实施艾滋病预防知识等方面起到良好效果。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罗城县二高高中学生普遍对艾滋病知识有正确的认识,三大传播途径较高知晓率分别为93.86%、93.24%、86.48%,,但对艾滋病基本知识认识还不够,甚至有8.14%(53/651)的学生认为共用游泳池、马桶,卧具也可以传播艾滋病,认为与艾滋病感染者交往是不安全的,有36.56%的人会终止朋友关系;普遍存在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歧视现象,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可见消除社会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歧视不仅仅是提高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就能简单解决的问题,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需要付出比传播知识更大的努力。应在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中,一方面加大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减少由于误解和认识模糊而产生的歧视现象;另一方面通过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态度和行为,为消除歧视做出努力。本次被调查者艾滋病防护知识的获得大多是电视、广播和网络,课堂获得较少。目前,学校偏重文化课的教育,健康教育是一个弱点,有必要用学校教育形式,适当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和性知识讲座,普及艾滋病知识,提高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识水平,增强学生自身防护意识,控制艾滋病在学生中发生和蔓延。

参考文献

[1]陈瑞玲,陈俊荣,刘铁柱等沧州市不同年龄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6)1761-1763

[2]聂少萍,沈彬.广州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5,31(6)5-8

[3]刘国礼,王朝龙等煤矿职工艾滋病相关态度、行为与家庭功能关系的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6)639-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