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外交流的乐趣与雷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与老外交流的乐趣与雷区

杨榕

——怎样提高跨文化交际

杨榕

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一、引言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学习汉语,大街上见到老外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儿,与老外打交道亦是大部分人不可避免的现象,跨文化交际现象时刻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总会发生一些由于文化冲击带了的不愉快;在国内外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也随时会遇到交际障碍。如何妥善处理这些不快、如何应对对外汉语教学中遇到的障碍已成为现今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研究现状

20世纪50年以来,关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期刊、著作非常之多,也有很多学者与专家提出了非常有效的解决文化冲击带来的问题的方法,研究成果颇多。如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2013)运用理论系统地给我们介绍了何为“跨文化”、“跨文化交际”,并举例来说明了交际中产生的问题和应对方法。类似的著作还有贾玉新的《跨文化交际学》(1997)、杨红军的《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2009),以及姜良、汤明润在期刊《人民论坛》上发表的《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及对策》(2012),等等。

三、研究内容

曾看到一篇网上发表的文章,讲述的是一个老外娶中国太太的下场,语言幽默、诙谐,令人喜欢。但,笑过之后,就会令人深思。其中一段是这样说的:

在我自己家里,不论我走到哪,都发现老岳父或者老岳母或者他们这一对组合总是跟着我,我前边走,他们就在我后面关灯。基本上我走过的地方,身后都一片黑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令老外不解的情况?其实,这得从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说起了。中国这个泱泱大国,从古至今崇尚的都是以“节俭”为美德,不必要浪费的坚决不浪费,这种习惯已经流传至今以至于已经成为大家的一种习惯了[除却当今一些没有历经过生活的艰辛、只懂浪费的小青年。]。当出现这种因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时,我们应当及时与之沟通,让其知晓其缘由。

3.1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是指从一种文化过渡到另一种文化。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杨惠英在《基于跨文化交际案例语境教学法的教学改革研究》(2014)说道,跨文化交际主要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和理念。正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才导致人们在互相交流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3.2跨文化交际问题(cultureshock)

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人际交往之间都会产生跨文化交际,我们平时在宿舍看外国电影、教外国人学习中文,都是跨文化的表现。在我们享受跨文化交际带来的新鲜与乐趣的同时,如果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人不了解,就会误解对方、给对方错误的指导等等。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会下意识地用自己的文化准则和价值观来指导言行,造成文化差异,从而引起文化干扰,导致文化冲突,使交际过程不顺畅,甚至停止,这就是跨文化交际障碍。

当你和一个泰国女孩处得很好时,会让你觉得大家的思维方式大部分都是相同的,于是就会毫无顾忌地问东问西,以至于问了一些敏感的话题都不自知,比如皇室的问题,黄衫军、蓝衫军的问题等等。当然,这并不是所有的泰国人是这样的。为了能够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最好还是先了解一下该国家的文化。

有的老师在教外国学生文化课的时候,一味地说中国文化的好,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古老文化怎么怎么样,这会让学生反感该老师。因为他们觉得这个老师就是在炫耀自己的国家,看不起他们的国家。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首先,该老师用错了教学方法,一味地强调中华文化的好,太过于强势。其次,每个人心中都认为自己的国家的文化才是最好的,都会或多或少地排斥他国文化,而这些学生的心理就是这样的,它属于文化定势的方面。④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有的高校直接用中国式的管理方法来管理留学生;有的高校为了避免冲突,对留学生过度宽容;有的高校在课程建设上不够全面和专业,不能满足留学生的需要,等等。⑤甚至是在汉语学习上,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学得好、有的学不好。这些都可以从跨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其原因。

针对“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学得好、有的学不好”的问题,可以用歧义容忍度来说明。⑥歧义容忍度高(低排斥)的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新性和创造性,汉字识别能力强,但容易忽视细节,书写正确率不高;歧义容忍度低(高排斥)的学生通常将歧义视为心里威胁,学习语言现象比较教条,缺乏创新,汉字识别能力弱,但注重事物差别异同,在汉字书写方面要么不会写,要么只要能写出来的就是正确的字或别字。⑦

四、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应对策略

任何文化都是一种历史形成的客观事实,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却绝无好坏之分。在交际过程中,我们不能贬低对方的文化而抬高我们的文化;我们不能摒弃对方的文化而单方面地只宣扬我们的文化。

在教学中,我们要了解彼此的文化异同,尊重对方的文化观;重视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求同存异,这样方能敏锐预知跨文化交际的障碍点的能力;同时,要多留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多做调查,制定出符合学生学习的一套教学方案。

在教育管理方面,要识别异国文化差异,尊重留学生生源国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加强管理的科学性,完善留学生管理制度,同时要有耐心。

课程设置应分班授课,将同水平的学生分在一班进行授课;所教内容应注意相关理论和典型案例的结合,课时量不宜过多,尽量每周2-3节;在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授课方式进行教学。⑧

参考文献

[1]作者不详,《老外含泪诉说娶中国太太的下场,眼泪都笑出来了!》,2014.09.09.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年9月第17期,1页。

[3]王悦欣.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管理的问题与策略[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6月第16卷第2期.

[4]张全生,刘欢.歧义容忍度对中亚留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1月第11卷第1期。

[5]张春燕.关于“跨文化交际学”课程设计的探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7月第13卷第4期。

[6]杨惠英.基于跨文化交际案例语境教学法的教学改革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6月第34卷第2期。

[7]蔡绿.对外汉语教学中国文化定势及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应对策略[J].黑河学院学报,2013年6月第3期。

作者简介:

杨榕,女,汉族,云南德宏人,硕士,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