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危重症的CT监测及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外伤性危重症的CT监测及护理分析

王晓云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人民医院云南保山6781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外伤性危重症患者进行CT监测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114例外伤性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实施CT监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结束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的结果准确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上对外伤性危重症患者进行CT监测并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结果准确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外伤性危重症;CT监测;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5-0216-02

目前国家的经济水平在不断上升,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医学方面,CT监测技术也在不断的成熟[1]。在现如今的医学领域,在对外伤性危重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CT监测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手段,可以明显的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14例外伤性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进行CT监测,同时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将整个过程中的护理体会做出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重症监护室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4例外伤性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患者中有77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37例,年龄在11~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岁。采取随机实验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经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如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结果没有出现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上具有明显的可比性。

1.2方法

在患者住院治疗的过程中,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

1.2.1CT监测:对患者的不同部位进行监测,主要有以下部位:(1)颅脑:在对患者进行基础检查后,对患者进行CT监测,主要依据是外伤性危重症患者的颅内血肿发生时间和脑水肿期,必须在有效时间内对患者进行CT监测。(2)腹部:为了提高医生对患者的诊断的准确性,需要对患者的腹部进行CT监测,操作人员应在首次对患者进行CT监测之后,根据患者的症状选择合适的时间对患者再进行CT监测,次数为两次。

1.2.2护理措施

1.2.2.1CT监测前的护理:在对外伤性危重症患者进行CT监测之前,需要参考患者的具体身体情况,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和患者沟通交流,提高患者的言行举止了解患者的患病情况和患者的患病史,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护理人员应保持和蔼友善的态度,对于焦虑恐惧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将CT监测的相关注意事项和操作过程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获得他们的配合[2],提前准备好CT监测的器械和药品。

1.2.2.2CT监测中的护理:在对患者进行监测的过程中,患者极易出现脑疝和颅内出血等危急症状,为了缓解患者的病情,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

1.2.2.3其他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顺畅。在对患者进行监测时,指导患者尽量不要进行咳痰等剧烈动作。当发现呼吸有困难的患者时,应根据患者的困难症状对患者进行氧气治疗。

1.3评估标准

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将两组患者的结果准确率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对比。

1.4数据处理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是呀结果采取SPSS11.3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如果P<0.05,则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的结果准确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内容如表。

3.讨论

目前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水平在不断的提升,为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临床上为了提高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外伤性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开始在手术室运用高技术监护设备。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高技术监护设备即为CT监测,无创伤性、准确、安全、快速是CT监测方法的主要优点,对外伤性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于外伤性危重症患者进行CT监测可以准确的判断患者的受伤部位和情况,为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依据[3]。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CT监测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对换线进程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4]。综上所述,在临床上对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外伤性危重症患者实施CT监测以及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结果准确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申晓春.急危重症患者做CT检查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3):197-198.

[2]毛笑西,程爱林.儿童患者腹部增强CT检查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9(29):128.

[3]刘亚楠.危重症患者及其家属赋能心理护理量表的研制及临床实证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15.6(6)488.

[4]梁英林.CT检查过程中的护理人文关怀[J].当代医学,2015,15(13):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