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裴吉泉

浙江婺城区实验中学教育集团裴吉泉

阅读作为外语学习的一个部分,既是外语学习的手段,又是外语学习的目的。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能力,它由理解程度和阅读速度组成,并受到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影响。要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应重视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在阅读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及策略。现在无论是在SEFC教材中还是在历年高考试题中,阅读理解部分所占比重是其它各项远非可比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训练学生阅读技巧,是我们阅读课课堂教学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模式单一

虽然实施了新课改,使用了新教材,但仍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些教师在阅读课上只是让学生“听录音,翻译成中文,讲语言点,做练习,对答案”,他们更多关注的只是学生是否能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成绩,而较少结合实际充实一些和时事挂钩的教学内容、必要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等,使教学失去弹性,因而也就失去了许多功能性和时效性,阅读课也就完全失去了训练学习者阅读技能的功能。

(二)完全开放式的教学

名为阅读课,但学生在整堂课中根本就不用打开课本阅读,他们只是在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中热热闹闹地“活动”。有的课进行了20分钟后,学生还不清楚该授课教师要讲哪篇课文。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阅读课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与学生没能形成一个互动合作的教学氛围,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能得到发挥,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

(四)学生依赖母语现象比较严重

一般来说,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拥有一定数量的英语词汇,并且对英文的各种基本结构也有所掌握。但是实践表明,很多学生并不懂得如何正确进行阅读理解。通常情况下,他们在阅读英语文章时都是逐词逐句地去读,并且在阅读过程中总是不自觉地将文章先翻译成中文,再总结文章大意。成绩好的学生会有选择地查阅阅读中的生词,而成绩差者往往遇到生词就查,这就影响了他们阅读的效果和一些基本阅读技能的提高。

(五)缺少对阅读能力的自我评价

学生依据评价标准评价自己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对英语学习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可以使他们在自我评价过程中获得向上进取的内在动力,从而不断地激发学习动机。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可以做到在阅读中集中注意力,选择有利于阅读的环境,但往往不能合理地分配注意力,做到有选择有重点地阅读,且一般对所读文章不作评价,权当任务去完成阅读内容。因此,学生很少进行阅读自我测试,不了解自己的阅读速度、理解情况以及对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

二、有效提高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我以探究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自己的不断实践,在阅读课教学中总结归纳出了“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整体理解——细节理解——巩固操练——创新应用——反馈矫正”七步阅读课教学法。该教学法是探究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充分体现了让学生感知语言、理解语言、巩固和运用语言的习得过程。

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上述各步骤的练习;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各个环节均作用于学生,由学生来完成教学的各环节,结果再由学生通过活动反馈给教师,而后教师做出校正来调节教学过程。其具体细节分述如下。

(一)复习旧课

根据上节课所授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通过口头提问、学生练习、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听写、学生默写、学生提问、分组讨论、小测试等形式,进行重点概述,适当释疑,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时间安排为2-3分钟。

(二)导入新课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导入得当,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的导入要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思维方式的不同,所设计的新课的导入法也是异彩纷呈。笔者常用的导入法有:

1.表演导入。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好表演、欲成功、易满足等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导入课文。新编高中英语教材中许多内容都可以编成课本剧,如“TheNecklace”,“TheMerchantofVenice”等,教师可事先指导成绩较好的学生将课文改写成简单易懂的剧本,再由学生进行简单的排练,在上课时进行表演导入。

2.实物导入。实物导入法是最直观、最形象的导入方法。把实物带入课堂进行教学,学生觉得新鲜、有趣,而且方便、简洁、语境真实。如在教学Smoking这一单元时,我把一包香烟带入课堂,让学生讨论吸烟的危害,之后引出本课的中心话题:NoSmoking。

3.图片导入。现在,高中英语教材图文并茂,以及网络资源也能为英语教学提供丰富的图片。通过对这些图片的提问和描述,导入新课话题,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视听导入。视听法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也是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手段之一。播放电影片段或英文原版歌曲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SEFC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可以用电影片段作导入,如上CharlieChaplin一课时,可直接放映由其主演的电影片段,学生往往在笑过之余,会更迫切地希望了解与CharlieChaplin有关的背景知识,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5.背景知识导入。对于一些历史题材的课文,可以介绍作者、讨论课文背景为切入口;而对一些科普题材的课文,则可用一些学生熟悉的事例为切入点,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语境中去。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选择使用不同的导入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时间安排为2-3分钟。

(三)整体理解

整体理解的目的是通过快速阅读掌握文章大意。一般情况下,多数文章尤其是课文均给出了文章的标题,阅读时要重视对文章标题的阅读。通过阅读文章标题,可以预测出文章大意。以SEFCStudent’sBook1AUnit2为例,该单元中IntegratingSkills标题为AmericanEnglishandBritishEnglish。根据题目一眼便可看出本文论述的主题是“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并可能由此预测出:WhatarethedifferencesbetweenAmericanEnglishandBritishEnglish?Howdothedifferencescomeabout?等。时间安排为5-6分钟。

(四)细节理解

在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掌握大意的基础上,教师给出有关文章内容细节的理解问答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重新阅读课文。此时,学生应快速跳读,选择所需信息。运用跳读法阅读,可以快速进行信息比较、筛选,达到阅读速度快、理解准确率高的目的。学生带着问题跳读后,教师要检查阅读准确率,然后让学生提出课文中的难点。老师对课文重点、难点、重要短语及词汇的用法等集中处理,对学生进行言简意赅的释疑,对话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分析操练,实现语言材料由“整体——局部——整体”的过渡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时间安排为15分钟左右。

(五)巩固操练

根据所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师生间、分班、小组、逐对或个别等交流活动,完成课文后的practice或notemaking等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恰到好处的提示和指导,如在黑板上给出文章关键词、时间顺序等,以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时间安排为7-8分钟。

(六)创新应用

在学生理解并初步掌握重点、难点及大意后,教师对语言材料进行深加工,充分挖掘语言材料的思想内容及主题的深化,对学生进行扩散性思维训练,即根据交际法教学原则,把真实情景引入课堂,如问题抢答、文章改写、课文缩写、采访、故事延伸、话题讨论等形式。话题要源于课文但又高于课文,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开阔学生视野。这部分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课堂完成,或作为作业课后完成。时间安排为6-7分钟。

(七)反馈矫正

反馈矫正融于前六个环节之中,教师将各个环节作用于学生,然后学生将所掌握的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再进行矫正,以达到掌握的目的。

总之,教师只有立足于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认清影响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因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对策,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才可以得到稳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