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吴洁芝1施剑萍1陈玉芳1郭跃萍2

吴洁芝1施剑萍1陈玉芳1郭跃萍2(1深圳市保健委员会办公室<深圳保健办>518020;2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51802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4月我办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诊断准确率。对比不同病变冠心病患者的12导联心电图诊断价值。结果冠状动脉狭窄在50%以上患者35例,其中使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检出缺血性ST段改变30例。其中多支病变组患者诊断准确率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较高,尤其是对多支病变组诊断更准确。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冠心病诊断12导联动态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54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2-0189-02

Dynamicelectrocardiogramofcoronaryarterydisease.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dynamicelectrocardiogramofcoronaryheartdiseaseinclinicaldiagnosticvalue.METHODS:March2010toApril2012,45casesinourhospitalinpatientswithcoronaryheartdiseaseforthestudy,allpatientsunderwent12-leadHolterchecksandcoronaryangiography,analysisof12-leadHolterdiagnosticaccuracyrate.Contrastthedifferentlesionsinpatientswithcoronaryheartdisease,12-leadECGdiagnosticvalue.Results:Coronaryarterystenosismorethan50%in35patients,includingtheuseof12-leadHolterdetectionofischemicST-segmentchangesof30cases.Multivesseldiseasepatientsdiagnosticaccuracyrateinsingle-vesseldisease(p<0.05).Conclusion:TheuseofdynamicECGfordiagnosingcoronaryarterydisease,inparticular,amoreaccuratediagnosisofmultivesseldisease.

【KeyWords】Thedynamicelectrocardiogramcoronaryheartdiseasediagnosis12leadHolter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冠心病,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一半以上。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死亡率也升高了52%。因此,冠心病已经成为临床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疾病,提高早期临床诊断技术对患者十分重要。目前临床冠心病的诊断金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由于具有创伤性,成本高,风险高,因此难以普及。本文研究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患者由于胸痛和胸闷等临床症状就诊,确诊或疑似诊断为冠心病,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前2周完成12导联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在50%以上。排除:急性心肌梗死、预激综合征、电解质紊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炎、心脏起搏器安置、肾功能不全、妊娠期等。

45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在51~75岁之间,平均为(63.52±7.84)岁。

1.2方法

使用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对患者进行连续监测,并在检查前进行多体位的心电图检查和记录,以排除体位变化导致的ST段改变,检查前均停止使用β手提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可能会影响ST段改变的药物。记录内容包括I、II、III、V1、V2、V3、V4、V5、V6、aVR、aVL、aVF。电极安放要注意以下几点情况,首先左下肢电极要安放在左侧下腹,并尽量远离胸导联电极;地线电极要安放在右下腹,使电位较低。胸导联与常规心电图导联相同。注意详细地叮嘱患者记录休息、运动等情况,并尽量去除干扰。

患者在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后2周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诊断准确率。对比不同病变冠心病患者的12导联心电图诊断价值。

1.3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

患者有ST段水平或下斜压低在0.1mV以上,在J点后的0.08s进行测量。ST段移位在1min以上。患者两次缺血时间在5min以上。患者ST段抬高在0.2mV以上。

校正心率以减少对ST段改变的影响:在心率在120bpm时,在下移点选取J点后的0.08s。此外,还要排除假阳性,有PR段降低,则不考虑此时ST段降低的病理性改变。有突然发生的ST段下斜型下移,则考虑为体位改变或伪差。在ST段降低前10个R波升高>ST段降低最显著期R波的20%,考虑为体位改变[2.3]。

1.4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组间通过χ2检验对比。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7.0软件包。以0.05为检验水准,可信区间范围为95%,p<0.05为样本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5例患者使用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中,冠状动脉狭窄在50%以上患者35例(77.78%),其中使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检出缺血性ST段改变30例(66.67%),无异常改变5例(11.11%)。冠状动脉狭窄50%以下为10例(22.22%),其中使用动态心电图检出ST段缺血性改变1例(2.22%),无改变10例(45.45%)。

31例患者中,单支病变患者12例(38.71%),多支病变患者23例(51.11%),其中多支病变组患者诊断准确率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表1单支病变与多支病变组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的诊断准确率

方法例数单支病变多支病变χ2P

冠状动脉造影3512235.24<0.05

动态心电图30822

注:#p<0.05,样本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是临床较好的一种检查方法,其操作较为简单,对患者的创伤小,且医生操作简单,因此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而动态心电图检查不但适合正常人,对有躯体残疾和其他不能运动的患者也能够进行诊断。

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主要是发现日常状态下的心肌缺血,通过心肌缺血时的ST段移位,进而分析心肌缺血的情况,发作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及昼夜分布情况等,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判断出患者的心肌缺血诱发因素,以有助于判断不同类型的心绞痛,如劳力型心绞痛、休息型心绞痛等。而且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多发生在静息状态下,一般为午夜到次日凌晨,使用动态心电图能够更好地观察到患者的病变,为无痛性检查的有效方法。

而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患者的ST段移位。ST段移位是由于心肌受到损伤,进而导致细胞末表面的极化程度降低,而部分极化被维持,因此在心肌损伤部位与正常部位会形成一个电位差,导致ST段偏移情况发生。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可以为自发性,也可以与运动有关,与冠脉舒张和收缩有关。

但是,冠状动脉的血供由于有较好的代偿能力,因此会导致冠状动脉血供降低幅度较大时才有心电图的改变,一般为30%~65%下降幅度才能出现ST段下移等情况。同时,一旦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好转,就会导致ST段下移好转。

从本次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冠状动脉狭窄在50%以上患者35例使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检出缺血性ST段改变30例。

此外多支病变组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大量临床报道一致。这主要是由于多支病变组患者的缺血心肌更严重,患者病变范围更大,冠状动脉缺血发作时其ST段压低幅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发作次数更多,导致临床诊断更容易。

但是在临床工作中,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也会发生误诊和漏诊,这主要是由于ST段改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除极异常、生理因素等。此外,在右冠状动脉的中远段,单支病变区域较小等,均很难从动态心电图中检出。

综上所述,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较高,尤其是对多支病变组诊断更准确。

参考文献

[1]王倩,李祉丹,王金丽等.平板运动试验结合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综合临床,2012,28(1):5-8.

[2]于亚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566-567.

[3]陈胜,徐昕,陈艳清等.运动平板试验结合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2):2155-2156.

[4]邓志妤,陈敏,黄明毅等.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40-42.

[5]李碇.24h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518-1519.

[6]董新,张岩,张春艳等.动态心电图结合颈动脉斑块超声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1):1472-1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