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动脉彩超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筛查中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动脉彩超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筛查中的意义

吴震

吴震

宾县人民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400

【摘要】目的:验证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筛查中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动脉彩超联合检查比单独采用上述两者的效果好。方法:将200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单独采用两种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及两种方法联合检查,检测病患TG、TC、LDL、ApoB、HDL、ApoA-I数值。对检查结果进行讨论分析。结果:100例患者行CDFI检查,52例异常占52%,100例患者全部行TCD检查,66例异常占66%。结论: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动脉彩超联合检查对筛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颈动脉彩超;缺血性脑血管病

【中图分类号】R6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105-01

引言:最近几年,脑血管疾病患者数量持续增多。如何快速准确的筛查脑血管疾病患者有着重要的临床研究意义。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法与颈动脉彩超检查法是两种常用的筛查手段。两者各有优势亦各有不足。为了更好的筛查病患,此次就这两种方法做出研究以确定更好的检查手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我国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主要原因是供血动脉的狭窄和闭塞,部分患者有临床症状,而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无症状,因此难以预防卒中,在闭塞前检出血管狭窄的改变,对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有重要临床意义。此次研究对象为随机选择的200例于2012年4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200例患者分别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颈动脉彩超(CDFI)检查及联合检查,其中男142例,女58例,年龄在34~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4岁。其中伴有高血压31例,高血脂26例,糖尿病12例。注:所有研究均经过病患本人及家属同意。

1.2方法

TCD为德国EME,TC2020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颞窗探查双侧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及后动脉,经枕窗探查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通过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可间接判断血管狭窄的程度,通常以≥50%的血流速度变化作为判断颅内血管狭窄的存在。动脉狭窄标准为颅底动脉平均流速高于其年龄组正常均值2个标准差,并有频谱形态异常伴或不伴涡流、杂音。动脉供血不足标准为平均流速低于其年龄组正常均值2个标准差。并有频谱形态异常。颈动脉超声检测方法采用Acu-son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线阵式探头频率7.5Hz。取患者平卧位,头稍后仰,检测部位有:双侧颈总动脉开口、近、中、远端处,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近、中、远端以及椎动脉,采取横切面和纵向轴面检测方式,以最佳角度和最佳图像进行检测取样。步骤如下:首先用高频线阵探头(频率为7.5MHZ)对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部分椎动脉进行检测。然后用腹部突阵探头(频率为3.5MHz)检测颈内动脉中、远段,椎动脉开口及部分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近段,用该探头检测时,需要对仪器进行相应调节,以获得较好的图像效果。最后用心脏相控探头(频率为2.5MHz)来检测主动脉弓部位,对头臂干,双侧颈总动脉开口,双侧锁骨下动脉开口处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

2.结果

2.1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本组中100例患者全部行TCD检查66例异常占66%,提示血流速度减慢31例,血管轻度狭窄22例,中至重度狭窄14例。

2.2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

本组中100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52例异常占52%,提示一侧椎动脉狭窄21例,一侧颈内或颈总动脉狭窄18例,一侧或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14例。

2.3血液检查结果

对比两组血液采样相关检测值数值可以发现,两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时TG、TC、LDL、ApoB水平低于单独采用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HDL和ApoA-I水平高于单独采用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

3.讨论

3.1TCD原理及临床应用分析

自从1982年Aaslid发明经颅多谱勒(TCD)以来,TCD检测技术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临床,TCD不仅对颅内血管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TCD诊断颅外动脉严重狭窄与闭塞的可靠性也已得到验证。经颅多普勒(TCD)原理是借助于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对颅内大血管中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测分析的一门新技术,具有无创性、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的特点,可以连续、长期对对患者进行动态观察,摒弃了传统的脑血流图检测的不准确性和脑血管造影检测的创伤性,通过对脑血液动力学变化分析,能够为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监测、治疗提供参考信息。但经过大量临床试验表明,TCD测血流速度仅取血管的几个点,而不能全面观察整个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具有一定局限性,仅血管狭窄超过50%方可发现,同时TCD属于手动技术,受操作者的技术、经验影响较大,故限制了其临床运用。

3.2CDFI原理及临床应用

颈动脉彩超(CDFI)可以检测血管狭窄的程度、范围,为选择脑血管造影及其介入提供重要信息,且具有无创性,可反复追踪随访等特点。近年来脑血管病变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关系密切,而且病变的出现几乎同步与主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因为颈动脉位置相对表浅,超声检测较为容易,因此经颈动脉超声检测成为心脑血管疾病检测诊断的重要指标。但其不足在于:该方法不能检测颅内动脉、椎动脉的病变。并且有时较难鉴别重度狭窄和闭塞。与TCD相同,该方法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也较高。

3.3TCD与CDFI联合检查结果分析

通过检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动脉彩超各有其优缺点,在临床上将两者联合使用可以互为补充,为脑血管病的诊断提供更多的帮助。有一项研究显示,87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有症状的颈内动脉闭塞只占67.5%,需要全面评估颅内外血管及为手术治疗提供准确定位时则选择另一种检查手段即脑血管造影(DSA)检查。

4.结语

近年来,随着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增多及死亡率增高,如何筛查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相关医者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次研究的颈动脉彩超及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各自的检查手法上都有优势与不足。为了更好的帮助患者,在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筛查时,应首先选择TCD作为筛选手段,全面调查颅内外血管,如有颅外血管病变,可采用CDFI进行筛选。唯有将两种手段结合,才能尽早发现病患,提早治疗,降低死亡率。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有很多,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若大家能加强自我管束力,就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对自己及家人也是一种安慰。

参考文献:

[1]瞿鹰,林海,张敏.椎动脉MRA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J].重庆医学,2004,33(9):1372.

[2]高山,黄家星.微栓子监测在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病人中的应用[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4,30(1):74-76.

[3]邓红亮,元小冬,申健,等.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危险程度的预测价值[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1,8(10):526-529,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