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睑黄色瘤的手术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1

眼睑黄色瘤的手术治疗体会

韩芷敏曹国平董莉莉

韩芷敏曹国平董莉莉(泰州市人民医院眼科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目的:探讨眼睑黄色瘤合并眼睑皮肤松驰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组20例(40眼)眼睑黄色瘤合并睑皮松驰者采用联合手术,将黄色瘤切除同时行上睑松驰矫治术。结果:20例(40眼)眼睑黄色瘤均切除,眼睑无张力,双重脸形成,随访(38眼),时间6月~2年,眼脸外观形态良好,无明显瘢痕,均无复发。结论:眼睑黄色瘤切除联合上睑松驰矫治术,合理设计,可获得理想的治疗、美容双重效果。

【关键词】眼睑黄色瘤;上睑成形术

【中图分类号】R73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2-0042-01

眼睑黄色瘤是眼睑皮肤出现的对称、不规则,边界清楚的黄色扁平斑块,一般认为与脂肪代谢有关,发展缓慢,但不能自行消退,影响外观。手术切除是最常用的方法。[1]

单个、小面积的黄色瘤通常单纯手术切除即能达到治疗效果,但面积大,多个的黄色瘤,单纯手术切除常导致内眦上提,造成相对性上睑外侧部皮肤松驰加重,形成上睑臃肿,故我院采取切除黄色瘤联合上睑松驰矫治术,手术都收到了满意效果,现就2008年以来实施手术的20例(40只眼),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0例(40只眼),其中女性17例(34只眼),男性3例(6只眼),年龄45~65岁,平均52.5岁,均为双眼,发病部位均在上脸内侧皮肤,最小者5mm×3mm,最大者6×8mm,与睑缘垂直直径3~12mm,均有不同程度的上睑皮肤松弛。

2手术方法

2.1切口设计:自然光线下用美蓝于黄色瘤边缘外侧1mm作标记线,顺黄色瘤的长轴兼顾眼轮匝肌的方向设计梭形切口线,用美蓝在距睑缘上方5.5~7mm处在内、中、外定3点,画第一条重睑线、用无齿镊夹提法估计并画出需切除的松驰皮肤范围,将预定切除松驰皮肤之内侧切口线向外平移与黄色瘤水平径相等的距离,弧度与黄色瘤之外侧切口平行,上下切口线自然联结。

2.2手术步骤:眼部常规准备,消毒,局部浸润麻醉,沿梭形切口切除黄色瘤病灶,仔细清除其皮下组织和皮下脂肪,适当作切口两侧皮下分离使皮肤切口对合,上下切口可延长,避免出现“猫耳”现象,采用双针6/0,2×6锦论无损伤缝合线连续间断缝合,按实际确定的松驰皮肤切除线切开,切除皮肤及其相应的眼轮匝肌,水平剪除一条眶隔膜,去除膨出之脂肪,间断缝合眶隔膜,然后,用5~0线自皮肤切口下缘进针,穿过提上脸肌腱膜,从皮肤切口上缘穿出对合切口皮肤,将缝合后形成的重睑线自然内延,即在内侧重睑设计线上作1~2组眼睑全层褥式缝合,以缝合压线法作成重睑皱壁。

3结果

术后随访6月~5年19例,术后2~3月肿胀完全消退,无明显瘢痕,无一例复发。

4讨论

黄色瘤为临床常见的眼睑慢性病变、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常双眼对称发病,典型病变在两眼上睑内侧出现,呈圆形或椭圆形,黄色扁平形隆起,触之柔软,发展缓慢。

黄色瘤主要为单细胞皮脂腺的病变,眼睑内侧皮肤的皮脂腺不够发达,但单细胞的皮脂腺较多,故此病变多从内侧眼睑皮肤开始,其病因可能与脂肪代谢障碍有关,或因胆固醇增高,也多见于血管病变及糖尿病,多发性黄色瘤目前病因不明。[2]

眼睑黄色瘤虽不造成眼部功能损害,但单纯切除可能出现内侧皮肤紧张度增加,加重外侧皮肤下垂,造成“三角眼”现象,因此,我院将黄色瘤切除与上睑松驰矫正手术同步进行,可改善上睑臃肿形态,同时,不作睑板前眼轮匝肌切除,形成以上脸提肌腱膜为依附的重睑皱襞,减少对切口下方组织的损伤,术后反应轻,重睑形成自然。

术后黄色瘤的形成机制为脂代谢紊乱及类脂质沉着,显微镜下见皮肤浅层内有灶性含脂肪组织细胞聚集而成,主要围绕血管和网状真皮附件结构,而从不蔓延至皮下。[3]我们采用自然光线下以超过黄色瘤边缘1mm标示切除范围,注意清除皮下组织和切口缘可见皮下脂肪组织,避免了术中遗漏及皮下脂肪成分的存留。

在设计手术时,保留黄色瘤切除区外侧邻近处预定切除范围的相应皮肤,充分分离皮肤,缝合黄色瘤切除区缺损,可起到相当于推进皮瓣的作用,避免直接缝合可能出现的局部外翻,设计切口时尽可能保留内侧有限皮肤,充分分离外侧松驰皮肤弥补缺损,不伤及深部眼轮匝肌,对缺损较大者,可以通过延长切口,改变梭形切口的长轴达到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凤鸣.中华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86

[2]那静.黄色瘤切除美容缝合联合双重脸术[J].中国医药前沿,2007,(1):77

[3]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