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114例小脑出血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治疗114例小脑出血临床研究

邵荣花

邵荣花(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公疗医院河南商丘476100)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6-0181-02

【摘要】目的研究小脑出血的临床特点,研究病因、临床表现等。方法收集114例小脑出血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及共济失调等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脑半球出血为94例,蚓部出血为20例。血肿直径小于等于4cm或者出血量小于等于15ml的患者,需要保守治疗,并且预后较好。血肿直径大于4cm或者出血量大于15ml的患者,预后效果较差。结论小脑出血量的预后与出血量、出血部位及其昏迷时间的长短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内科小脑出血临床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114例,男58例,女56例,年龄42—75岁,平均63岁。其中,突然发病48例,有高血压病史45例,血压正常的9例,有糖尿病患者10例,有脑出血病史2例。

1.2临床表现

头晕目眩50例,呕吐32例,语言障碍18例,走路不稳8例,眼球震荡6例。

1.3CT检查

小脑蚓部出血20例,小脑半球出血94例。出血直径在0.5-4.3cm,出血量一般在5-18ml,其中<10ml35例,10-15ml40例,15-18ml29例,破入脑室50例,脑池受压26例,破入蛛网膜下腔30例,双侧脑室扩大8例。

1.4治疗

均采取内科保守治疗的方法治愈,控制血压、营养神经、脱水降颅压、防治并发症以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过程大约为35天,在患者住院之后,每隔3—7天做一次复查头颅CT检查。

2结果

本组114例,已经痊愈的58例,走路不稳但是可以独立行走的约32例,死亡24例,出血量>15ml,其中破入第四脑室的有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9例。

3讨论

3.1病因和发病部位

小脑出血引起疾病的发生,主要发生在小脑上动脉供血区域,出血量最多的发生在侧小脑半球,小脑蚓部也有可能出现。而常见的小脑出血的病因为高血压、血管畸形、溶栓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等等,发生的原因主要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在本组114例患者中,两侧小脑半球出血94例,小脑蚓部出血20例。

3.2临床症状表现

小脑出血的临床症状的特点主要由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决定,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脑神经受损,另一类是临近组织受压。根据出血量和出血部位的不同,上述两种症状可能分别或者同时出现。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小脑出血主要发生在侧小脑半球,短时间内出现颅内血压增高,压迫脑干,出血过多的也可能会出现枕大孔疝。小脑出血会出现一定的症状,极少数人会立即昏迷,甚至短时间不能呼吸;大多数人往往是大脑不清醒,后枕部位发生头痛和头晕,说话声音不清楚,呕吐次数较多,瞳孔变小。发生病变的肢体活动不协调。小脑位于后颅窝,虽然空间范围小,但是却与颅内很多重要的结构有关联。小脑因血肿或者血液直接进入到第四脑室内,使得脑干神经受损,造成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由此看来,得出小脑出血的临床特征还是比较复杂的。一般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以患者呕吐、头晕发生症状较多见。但是在刚发病时,并不表现出大脑意识有障碍;对于青年患者的发病症状多为头痛。呕吐。根据年龄、有无高血压的病史、临床表现特征来判断是否是小脑出血。在本组114例患者中,其中有2例67岁的女患者出现头痛较剧烈,呕吐一小时后被送入医院进行治疗,血压较高,经过头颅CT证实小脑半球已经出血,并且第四脑室神经受到压迫,血液甚至破入到蛛网膜下腔部位,所以,患者表现为剧烈的头痛和呕吐。所以,有关科研人员认为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来说,突发性的头痛、呕吐比较频繁、意识较差等,应及时送到医院做头颅CT检查。

通常情况下,头颅脑CT是诊断小脑出血的最好的办法。但是由于小脑的位置比较低,平扫看不太清楚,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通常都是采用CT薄扫,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在本组114例都已经经CT证实,小脑半球出血占大多数,而小脑蚓部出血只出现在几个人身上,二者同时出血的人数就更不多了。

3.3年龄因素与小脑出血的关系

一般中老年小脑出血的发病率较高,在60-70岁是高发年龄段,而本组发病年龄在42-75岁之间。青年比中老年的发病率要低很多。

3.4小脑出血的治疗

治疗小脑出血成功的最关键之处就是及时发现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小脑出血发病较快,临床特点较复杂,如果怀疑是小脑出血要及早做脑CT检查加以确诊。对于高血压患者,要及时采用一定的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升高,一般中老年人的高压在150mmHg,低压在90mmHg。降低血压恢复到正常,可以防治各种疾病的出现,并且随时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3.5小脑出血量与预后之间的关系

使小脑出血量减小,采取内科保守治疗的方法既快速而且效果也很好,死亡率减小,恢复率高。相反的,出血量越多,死亡的可能性越大,恢复正常的可能性就越低。如果患者的出血量相同,没有破出小脑比破出小脑的预后条件要优越的多。

总而言之,在本组114例小脑出血的患者中,进行早期诊断,要结合出血部位、大小和临床上想表现特点,选择好适合治疗的方法,防止并发症的再发生,保持最佳的营养状态,把握治疗的时机,对特殊的患者要特殊照顾,以尽最大努力治疗患者、挽救生命为目的。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培全,龙健中,冯兵,张夏伟.内科治疗60例小脑出血临床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5).

[2]王斌,徐秋华.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应用于小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09(20).

[3]兰海涛,张庆俊,王立江.小脑出血24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