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领小弧形切口在甲状腺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低领小弧形切口在甲状腺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李丙锋

李丙锋

(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宿州234000)

【摘要】目的探讨低领小弧形切口在甲状腺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低领小弧形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5.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56%(χ2=15.6863,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领小弧形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术能有效地缩短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切口愈合情况较好,美观效果显著,微创安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低领小弧形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峡部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0-0028-02

甲状腺肿瘤为临床一种常见、多发疾病,由于其病灶的特殊位置,患者在切除病灶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治疗的微创性及美观性[1]。为此,我院在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采用低领小弧形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瘤患者57例,疗效显著,现将其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11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标准[2]。将11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中男性8例,女性49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8.8±10.7)岁;36例左叶,21例右叶;49例实性肿物,8例囊实性肿物。观察组57例中男性9例,女性48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39.1±10.2)岁;35例左叶,22例右叶;48例实性肿物,9例囊实性肿物。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病情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高度可比性,入选患者依从性好,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相关的协议,自愿接受治疗并参与本次研究。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传统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低领小弧形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术治疗:于患者颈静脉切迹上1cm~2cm处,沿着皮纹行正中3~5cm的切口操作,切开患者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并沿着颈阔肌下方,选用电刀往上分离皮瓣,直至喉结,往下分离1cm,沿着颈白线将各层切开,直至甲状腺,以此拉开各肌群,行甲状腺真假被膜间隙分离操作,然后进行甲状腺(双侧)以及肿物的探查操作,确定患者的病变范围,然后行甲状腺中静脉常规处理,将甲状腺上极游离,坚持“优势手”的操作原则,即右手优势者,则应由右至左行分离,左手优势者,则应由左至右行分离,将甲状腺上极动脉、静脉暴露,然后紧贴甲状腺行钳夹—切断操作,近心端行丝线双重结扎处理,再对甲状腺下极行重点处理,处理喉返神经时应坚持“选择性暴露”的原则,若患者喉返神经和甲状腺的关系较为密切,则可进行全程解剖,以此减少有效副损伤的概率;处理甲状腺下动脉时应坚持“处理其分支,保留其主干”原则[3]。选择超微化解离技术处理甲状腺后被膜,以此才能完整地切除腺叶,同时切除峡部,将吸收止血材料置入残腔,并将引流管和血管及神经分隔开,完成引流管放置操作后,再进行各层切口的缝合处理,患者皮肤进行皮内美容缝合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其中并发症主要包括了:切口粘连、吞咽不灵活、颈前区疼痛、切口皮下结节等。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分析(-x±s)n=57

3讨论

甲状腺肿瘤为临床一种常见、多发疾病,由于其病灶的特殊位置,患者在切除病灶的同时,尤其是女性患者越来越重视治疗的微创性及美观性,而传统的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将会遗留下较为明显的瘢痕,致使大多患者难以接受。另外,传统的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将破坏患者颈前血管和淋巴管的正常回流,以致于术后极易并发切口皮下结节症,再加上其切断颈前肌,致使患者颈部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且结扎肌肉端也提高了手术的操作繁琐度,致使其治疗效果欠佳,难以达到治疗的预期目标[4]。

本研究采用低领小弧形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瘤患者57例,既能满足患者美观要求,也能做到真正的微创,该术式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区别对待不同关键点,主要表现为:(1)切口低小,行分离皮瓣后,沿着颈白线将各层切开,直至甲状腺,以此拉开各肌群,再行甲状腺真假被膜间隙分离操作,如此便可避免传统术式因大面积分离皮瓣而产生的不必要创伤,减轻术后皮瓣水肿现象,符合微创手术的基本原则。(2)对患者行腺叶+峡部切除术符合肿瘤手术的操作原则,降低了患者术后复发率,减小了患者行二次手术的概率[5]。(3)低领小弧形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术操作空间受限,已经达到开放式手术空间操作的极限,却灵活机动,若患者出现大出血意外,操作者可快速延长切口,便于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6]。(4)低领小弧形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术不需要特殊设备,而且操作较为简单,但对操作者的技巧要求较高。

综上所述,低领小弧形切口甲状腺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术能有效地缩短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切口愈合情况较好,美观效果显著,微创安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前隆,马建仓,申亚伟等.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52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340-1341.

[2]李劲东.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的切除范围[J].医学与哲学,2012,33(20):11-13.

[3]罗金石.甲状腺微小癌21例报告[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92.

[4]张伟,仇明,江道振等.完全腔镜与中转开放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1):33-35.

[5]卞永德,周俊甫.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40例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9):1112-1114.

[6]郭晋,雷福明,王鹏等.低领小弧形切口术式在甲状腺近全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0):2107-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