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人原发性翼状胬肉疗效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人原发性翼状胬肉疗效比较

王前程刘奔

王前程刘奔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浙江台州318050)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翼状胬肉单纯切除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老年人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采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126例131眼翼状胬肉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B两组,A组60眼采用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治疗,B组71眼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结果A组治愈55眼,复发5眼,治愈率91.7%;B组治愈69眼,复发2眼,治愈率97.2%χ2=5.785,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人翼状胬肉,在防止胬肉复发上,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优于翼状胬肉单纯切除组。

【关键词】翼状胬肉老年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翼状胬肉是我国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翼状胬肉有效的手段,对于翼状胬肉单纯切除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两种术式的效果比较目前文献报道较多,结论均为后者术式明显优于前者,但作为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都比较大,从30岁到80岁左右,而对于老年人这两种术式有无明显差异尚无太多的报道,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老年患者,比较这两种术式在老年患者身上是否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60岁以上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21例(131眼)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呈典型的翼状胬肉表现,发生于鼻侧,长入角膜大于2mm,病程在1年以上。A组采用翼状胬肉单纯切除,共59例(60眼),其中男33例,女26例,年龄62-88岁,平均(72±5.2)岁。B组采用翼状胬肉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共62例(71眼),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61-83岁,平均(70±4.3)岁。所有手术都由同一个眼科医师在显微镜下完成。

1.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手术前一天予氧氟沙星滴眼液(商品名:泰利必妥滴眼液)滴术眼,每日4次。A组(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眼常规消毒铺巾,0.75%奥布卡因滴眼液作术眼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针作胬肉颈部结膜下局部浸润麻醉,小圆刀片距胬肉头部0.5mm的正常角膜处划界,剖切胬肉头部,使胬肉组织完整从角膜上剥离,钝性分离胬肉颈部,剪除胬肉头颈部,球结膜保留至对应胬肉的颈部,继续钝性分离胬肉体部结膜组织与结膜下肥厚增生的筋膜组织,剪除肥厚筋膜并烧灼止血,10-0尼龙缝线将结膜切口间断固定在距角巩缘2mm的巩膜面上。B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翼状胬肉头颈体部的分离切除步骤同A组,然后再取自体上方带有约1-1.5mm宽角膜缘组织的结膜瓣,相当于胬肉切除区大小,不带筋膜组织,将结膜瓣平铺至胬肉切除区,移植片上皮面朝上,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固定。术毕结膜囊均涂适量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加压包扎术眼。

1.3术后处理及随访术后第一天就可以解开加压包扎,之后每天使用氧氟沙星滴眼液4次,使用四周,氟米龙滴眼液4次,使用两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睡前涂眼一次,使用一周。A组7天拆线,B组10天拆线。一个月内每周随访一次,1-3个月每月随访一次,之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随访时间1年。

1.4疗效判定[1]治愈: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无新生血管及胬肉,透明光滑,结膜平复无增生。复发:结膜充血增生,局部增厚隆起,角膜创面新生血管及胬肉组织侵入。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采用χ2检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后均未发生术眼感染,但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眼局部异物感、疼痛、畏光、流泪症状,一般2-3天后明显缓解,1周后复查时角膜上皮完全愈合,角膜表面透明、光滑,结膜切口对应愈合良好,未出现移植片脱落、排斥等。A组:术后随访1年期间,治愈55眼,复发5眼,治愈率91.7%;B组:术后随访1年期间,治愈69眼,复发2眼,治愈率97.2%。详见表1。注:两组治愈率比较,χ2=5.785,P=0.01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翼状胬肉现今被认为是自身身体因素及生活工作的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其发生可能与基因突变、风沙、烟雾、紫外线等有关,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翼状胬肉最有效的方法,因其属于一组增生性疾病,上皮细胞呈高度增生状态[2],手术后复发率较高,复发原因与多因素相关,主要为手术引起的创伤及术后炎症反应,激发胬肉组织中残留下的成纤维细胞和血管细胞活化,纤维血管组织形成[3],而复发率的高低又与很多因素相关,比如年龄、手术操作技术、环境、术后处理等。目前已有众多学者对翼状胬肉单纯切除及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比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大部分结果均显示后者手术方式明显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以上研究的对象年龄跨度较大,从中青年到老年人均有,对于上述两种术式在老年人中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尚无确切的研究,本文笔者考虑随着年龄的增大,细胞增生活性逐渐下降,故推测上述两种术式在老年患者身上可能差异不大,为求证该推断是否可能,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均为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但的得出的结果为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即使在老年患者身上,因优先选择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

鉴于翼状胬肉术后容易复发这个难题,为降低术后复发率,目前对于翼状胬肉的治疗,手术方式繁多,除以上两种方式外,目前比较热门的还有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羊膜移植术复发率国内外报道不一,一般为2.9-15.0%[4];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有文献报道复发率高达30-70%[5],本文单纯切除术复发率为8.3%,明显低于文献报道所述,提示老年患者胬肉复发率相对中青年仍有明显下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复发率约为2.5-13.6%[6-7]。羊膜移植术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复发率比较相近,单纯切除术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前两者,其主要原理目前被普遍认为羊膜具有促进角膜上皮生长愈合并维持正常的上皮表型,使炎症细胞凋亡、减少血管化等作用;而角膜缘干细胞则是结膜组织与角膜之间的栅栏与屏障,能阻止新生血管的生长及异常结膜组织的增生。本文未对羊膜移植术进行研究,但根据最近的研究显示,羊膜移植术有开展的必要性,尤其对一些胬肉较大的患者。如羊膜缺如或取材不便的情况下,对于一些面积较大的胬肉,如采取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有导致角膜缘失代偿造成假性胬肉发生风险的老年患者可考虑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治疗,本文研究显示该术式在老年人中复发率已明显下降。

参考文献

[1]王大萍.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30例疗效评估[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2):171.

[2]郑卫东,徐国兴,林雯,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J].眼科,2003,12(3):137-138.

[3]MaharPS,ManzarN.Pterygiumrecurrencerelatedtoitssizeandcornealinvolvement.JCollPhysiciansSurgPak2013;23(2):120-123.

[4]汪文芬,詹士江,吕灶林,等.二种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疗效分析[J].实用防盲技术,2013,8(4):175-177.

[5]李线,何艳,陈剑.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8):860-861.

[6]马玉胜,韩莉,杨伟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J].中国馆实用眼科杂志,2006,24(5):432.

[7]李线,周灵,李绍伟.羊膜移植与自体角膜缘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初步疗效对照[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24(5):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