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建设——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4

专业化建设——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杨云安

关键词:大学英语专业化建设;综合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建设;“写中学”

中图分类号:G423.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3X(2011)10-0000-00

*本文系四川省社科联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合资助的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四川省高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与发展项目之“大学英语4+1+N专业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SC11WY010)、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基金项目“以写促学——过程与综合培养”(CCRF200807)、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改项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方向探讨——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专业化建设研究(一)”(FL200905)系列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杨云安(1969.5-),男,四川省简阳市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成都邮编610225

多年来,社会各界对我国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一直不满意,眼下已演化成一些学校内部开始挤压大学英语学时学分。为此,很多学校大学英语从课程体系入手,减少或取消两年中综合阅读课时,把余下或全部课时以必选或任选的方式开设语言、文化、文学、听说读写译训练、影视欣赏等英语语言文学初级课程和经贸英语、法律英语、计算机英语、科技英语阅读、物流英语、医学英语等专业英语初级阅读课程,期望激发学生兴趣、扩大大学英语的实用成分。与此同时,大力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期在教学效果上有所成效。

不过,尽管这些改革有进步,但还是局限于英语语言文化这一与学生专业关系不大和不足以帮助专业知识学习和运用的普及性阅读材料的圈子里,即,所学内容在学生看来除了对付考试外依然“不”实用。对传统教学法的沿袭也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语言学习和运用能力,更不用说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其它素质方面综合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也主要限于电子课件的课堂运用和使用效果不理想的校内教材复习或听力训练“自主”学习系统。计算机互联网数据库中课本以外的大量有用信息很少被学生用来帮助学习,其作为资源的价值远远没有得到发挥。也就是说,现有改革还是不能很好体现语言的工具本质,不能很好地促进用英语这一工具进行专业知识口头、笔头输入输出这一学生和用人单位主要需求的技能的发展。“学不能致用”不仅让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动力,还激起学生对教学、老师、学校甚至全国高校教学的不满和指责。要比较理想地改变这种局面、最大限度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应有的社会价值与可持续发展以及教师的自我发展,大学英语改革必须走英语语言文化和技能的教学与英语老师直接承担一定量学生专业课双语教学,即语言文化、语言技能同特殊用途英语(ESP)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专业化建设道路,方法上要最大限度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将外语教学与学校其它学科的课程知识点结合起来”这一既“教给学生语言的用途,又教会学生恰当使用语言的最好方法”(Widdowson,1978:19-20),并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协助下,通过教学活动、教学材料的科学建设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研究能力、交际能力、健康心理和互助精神。

为此,大学英语改革还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建立、完善、实施新的课程体系

大学英语专业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综合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基础、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用英语的听说读写译技能输入输出文化和专业知识的能力。课程体系专业化建设也就不仅仅是英语专业语言、文化、文学等基础课和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训练课加上一般性专业英语阅读课的模式,更应当是英语语言、文化、文学、听说读写译训练等深度选修课加上英语老师承担的一些专业双语课(特别是业务性、实践性课程)的模式。

在服务于英语水平越来越高的大部分学生的新课程体系中,不应再有传统的综合英语,专业英语普及性阅读也只作为分级教学中英语基础差的学生的入门选修课,而是直接在1-4学期开设培养“语法能力”(grammaring,LarsenFreeman,2003:13)、与专业基础相关的英语听说译写技能的课程,以及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时代文化课,3-6学期由英语老师在各院系承担的一些双语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开设实用性更强的行业内外实用英语写作、专业英语口语、行业文化英语阅读等选修课,直接在英语技能课和双语课中训练学生用英语输入输出专业知识,同时发展语言知识技能和专业知识技能。以此让学生体会到英语知识和能力的升华,也因为英语语言所载信息的实用性而积极学英语。

新课程体系建设不仅要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觅得指导,也要重视一些学校工程类专业正在实施的CDIO教学大纲(陶勇芳,商存慧2006:82;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2009)之类的非外语类专业大纲对毕业生在行业跨文化基础和英语能力方面的要求。这种根据各校特点制定的开放性课程体系发展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课程设置”(2004:18)的要求,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和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也有参考价值。

二、尽快实施师资力量的学科专业化建设

大学英语专业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和建设过程的实施需要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为前提,因为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专业能力中的任何一项都决定着教学成败。

师资专业化建设不仅仅是老师在英语知识和技能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学习。只有当老师首先具备与学生需求相一致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使教学任务、内容、活动与学生专业需求的一致性更直接、更明了、更具体,才能使学生心目中英语和专业方向之间的意识壁垒、学科鸿沟逐渐消失,让学生自然而然将英语看作信息的载体、用作促进专业学习和发展的工具。老师也才能被看着益师而受到尊重。

目前国内的专业英语课基本上由各校专业高学历老师中英语较好的老师承担。不过,根据笔者对一些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随机调查,海归老师虽然在专业英语口语上不错,但把英语码表示的信息较好地让外语环境下的学生明白或吸收的效果并不好,特别是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的回答基本上都是“听不咋懂”。其原因应该在于这些老师重视了自己的单向授业而忽略了学生英语能力和英汉转换效率的问题。同时,海归老师没有将国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带回来帮助实施教学,依然采用填鸭式单向灌输的“教师中心法”,这也让学生对海归派“理应高于”本土老师的“洋价值”感到失望。本土专业英语课老师的教学就更不用说了。一些学校甚至因学生抱怨教学效果而停开双语课。这种教学不仅不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的专业学习,反而浪费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加剧对英语的反感和对学校甚至整个中国高校教学的批评。如何弥补外语技能的不足并比较理想地帮助学生理解外语信息是外语老师的优势。外语老师同样具有较早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理论的优势。

同时,大学老师的学习能力也可为获得上专业双语课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供保障。尽管目前有些人对外语老师承担学生专业方向双语课存在质疑,认为难以确保专业信息和能力的质量。这个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首先是因为专业课里也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的课程,对于专业信息和技能要求不太高的理论或实践课程,外语老师也是可以学会的。这在调访的一些文理科专业老师以及目前承担专业英语一般性阅读课的英语老师那里得到认同。对英语老师来讲,一些文科课程比理工科课程更容易上手。这给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和师资专业化建设提供了又一个选择,即,可以先从文科专业课程开始,特别是在对现有师资进行培训时。英语老师理工科化的培养,有条件的学校,即有英语老师具备一定理工科基础的情况下,如计算机学科基础,可以与文科化英语老师的培养同步进行。条件不成熟的则可以采用下面的师资长远建设。

师资学科专业化建设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现有大学英语师资专业化建设。老师在团队带头人带领下,根据相关学科专家的指导,通过至少两年的自学或跟班上课学习相关课程,或建立相关基金和优惠政策鼓励外语老师在相关学科攻读第二学位,同时组织老师到相关单位业务部门从事一定时间的业务实践。第二阶段是师资的长远建设。作为完善大学英语师资专业化结构的最终方案,各校可根据各学科专业英语老师需求计划,从英语好的专业学生或专业技能强的英语学生中挑选愿意从教者,委托能同时培养英语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和相关专业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的一流大学在英语和专业方向继续培养这些苗子,鼓励他们攻读第二硕士或博士学位,量身打造某学科的专业英语老师。这也可以是相关一流大学研究生培养的模式之一。其实,对现有老师进行专业方向培训才是眼下的首要任务。

尽快实施师资学科专业化建设不仅是大学英语改革形势所逼,也是教师更好地拓展生存空间的需要。现有教师,特别是青年老师,要认识到新形势下走这条路的必要性、紧迫性、必然性和它的长远意义。在思想上要有再次做学生的吃苦准备。同时要相信自己能够掌握足以胜任相关专业一、两门专业课双语教学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当然,大学英语师资专业化建设并不意味着英语老师要忘掉英语语言文学这个本,这也是不可能出现的。而只是希望大学英语老师也能做到一专多能,更好适应教学和社会的需要。

课程体系和师资专业化建设将加速大学英语的转型。

三、利用“研创式”综合培养过程,建立真正意义的学生中心法,改革教学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要实现上述目标,革新教学法与革新教学内容和师资专业化建设同等必要。而要培养综合基础、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通过教学任务和活动的科学设计、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尤为重要。

然而,尽管“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呼声一片,但教学中真正有效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成功经验不多。除了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或没能抛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来思考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建设教材和从小就习惯了家庭宝贝教育和学校、社会被动学习的传统教育环境并已经深陷于惰性和怕苦怕累怕困难这些顽疾的学生对学生中心法的抵触情绪外,主要是由于对“以学生为中心”教育观的认识局限。一是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局限于交际语言教学法(CLT),忽略了“在目前的美国写作教学实践中占着绝对主导地位”(祈寿华,2000:65)的、同样是“以学生为中心”、同样可以实施交际式教学并在一定程度上实施综合教学的过程法(ProcessApproach)之类的教学法。即便在认识CLT时,也受CLT大纲中占主要篇幅的教学任务和内容的误导,“简单地将‘交际能力’等同于‘会说话’,因而培养交际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开口说话的能力”(束定芳,2004:14),把交际语言教学仅理解为交际语言的教学,而非交际式语言教学。二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解一般也都局限于“让学生实施主要教学活动”。实际上,“以学生为中心”还应理解为“以学生工作、生活所需能力与素质的综合发展为中心”。有了这样的认识才可能从CLT大纲推荐的任务和内容跳出来,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出更全面的规划。也就是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之所以未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没有真正将“以学生为中心和”“交际教学”的理念从CLT和写作教学中的过程法等中提炼出来,同我国大学生的实际环境、实际策略、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学生中心法。具体说,就是没能找到可行的、足以代替“教师中心法”并超越CLT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学上盲目照搬西方CLT大纲那些更适合初学者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模仿CLT著作中推荐的活动,而忽略了我们的大学生已不是英语初学者,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提高交际语言的使用效果,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为交流而学习英语更高层知识、综合发展包括语言和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研究能力在内的高层能力,最终在英语技能的帮助下掌握和运用其它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将遵循“读写为先”的外语学习理念,将建立、实施和维持一个有意义的、循环的、主要由学生实施的、自然包含学生读写译听说技能和多种素质共同训练的、主题式和内容式学习研究相结合的读写过程作为第一任务,并借助这一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各种活动实施综合培养。老师根据课程设计的单元主题和任务,引导学生对比性读写相关语言、文化、技能基础知识或专业方向知识(比如英汉谓语结构对比,国际结算工具,等等),构建以处理需要学生掌握的语言文化知识(小)点、语言技能基础知识(小)点(比如学生写作中主语的处理)或专业方向知识(小)点(如国际结算工具特点讨论)为主要任务,以自然涉及的个人和小组查阅、研读、写(译)、讨论(听说)为主要活动的“研创(研读、研究、创作、创造)式”(杨云安1,2,4,5,6)综合培养过程(杨云安3,7,2006,2010:176-179),搭建交互式综合培养平台,建立形成性综合评价体系,形成一种将对比性写作用作一种综合学习和发展手段的“研创式综合培养过程法”,实现“为学而写”、“在写中学”(杨云安7,2010:176-179)。

这种方法“利用(一种)技能的特点来促进和带动其他技能的发展”(桂诗春,2004:37)。它通过每一次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实用内容、自然合理的个人和集体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个人与集体学习研究过程中掌握语言、文化或专业方向知识的同时,发展语言技能、业务基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研究能力、科研论文写作能力、实践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批判性思维、责任心、健康心态、互助精神等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不同任务、不同目的和意义的活动中学习研究知识、培养技能、感受进步、提高修为,逐渐消除由于被动学习传统和环境而产生的惰性,努力学习。这种教学法与实践课相结合还可以发展和巩固业务基础技能,让实践进一步发展为理论。引导学生对比性学习研究语言文化,可以切实实现学生在学习研究西方语言文化中批判性地吸收英语国家文化精髓、“培养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20)的同时,发展母语水平,传承中国文化精髓。

由于教学过程中本身就将读写听说作为训练活动来运用,此外在写某一知识项的短文前对学生有阅读主题、阅读范围和阅读量的要求,在熟练驾驭这种方法后,老师可以用这些任务和活动代替课程体系中语言文化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一些课程,在一定程度上简化课程体系,通过避免人力物力的重复投入、增加主要课程的权重,提高主要课程的效益。这也适用于研究生英语和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这种教学法还可以由英语教师团队引入其它学科,通过跨专业老师又一个层面的合作,带动其它学科“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教学改革。

四、建设实用教材体系,完善教学资源数据库

新型大学英语建设的另外一重要任务是开发既符合校内外同专业学生实际需求,又能帮助实施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材体系。

当然,教材体系建设初期可以选用市面上与学生专业需求关联度最高的中英文课本、专著和文章。但由于目前的英语课本和专业课本基本上都是阅读材料、技能练习材料、系统知识项、技能操作步骤等选编加一些复习性练习或实验,不是根据“以过程为中心论”(黄国文,1999:195)开发的,也很少能较理想地实现“教学材料的建设机制要有利于学生尽可能自然地训练各种技能”(Byrne,1981:109)这一要求,所以,要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上述改革,新型大学英语教师团队的主要任务还包括发展现有的教材,开发确保学生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研究过程中综合发展的课本。这同样是研究生英语和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任务。

新的课本不再是知识项或操作步骤的罗列或技能训练材料选编,而是具体、系统引导学生个体和集体通过各种途径和活动、充分利用相关资源学习研究英语和专业知识、发展英语和专业技能、甚至进行一定程度创新的学习研究实践指南。此外还包括学习研究某一主题应该注意的问题、获取学习研究该主题所需信息的参考文献、甚至与该主题相关的其它主题或课题等有效引导学生学习研究实践的辅助信息。课本整体设计和各单元任务与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建立起“研创式”综合培养过程,确保“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教学的有效实施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各种任务和自然活动中能够掌握知识并发展多种能力和素质。

教材体系建设还包括建设一个尽可能涵盖某学科相关知识的开放式教学资源网络数据库。这个数据库里可以包括中英文文字资料、视频材料、网络资源和关联资料链,甚至学生的作品。不仅要在数据库中存储大量信息,数据库的使用频率和效果还应作为对学生进行形成性综合评价的重要信息之一。建设这种数据库,也再一次促成外语院系和各相关院系的合作。

五、结语

总之,大学英语专业化建设是对“将外语教学与学校其它学科的课程知识点结合起来”这一既“教给学生语言的用途,又教会学生恰当使用语言的最好方法”(Widdowson,1978:19-20)的最好实践,同时也是对《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提出的“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渗透”(2000:38)这一改革思路的实践。也只有这种教学培养的学生才能真正用英语提高自己、服务社会。所以,不管是为了真正体现语言作为工具的本质,还是为了服务CDIO之类的教学改革,不管是为了适应大学英语改革以满足学生和社会对大学英语的要求,还是为了大学英语教师的自身生存和发展,大学英语在课程体系、师资、教学方法和教材的专业化建设都迫在眉睫。这样的改革不仅可以使捷足先登者引领全国大学英语改革,还可以帮助建立校内外的合作机制,共同实现本校和其它学校所有学科的教学方法改革,让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站在全国高校教学改革的新高度,实现外语教学改革最广泛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Byrne,Donn.IntegratingSkills[A].InKeithJohnandKeithMorrow(eds.).CommunicationintheClassroom:ApplicationsandMethodsforaCommunicativeApproach[C].Essex,England:LongmanGroupLtd.,1981:108-114.

[2]Larsen-Freeman,Diane.TeachingLanguage:FromGrammartoGrammaring[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Widdowson,H.G.TeachingLanguageasCommunication[M].OxfordUniversityPress,1978.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桂诗春.“以写促学”——个人的经历和看法[A].郑超.以写促学:英语“写长法”的理念与操作[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4-38.

[7]黄国文.从以结果为中心到以过程为中心[A].张后尘.外语名家论要[C].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95-200.

[8]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项目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教学大纲)[S].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祈寿华.西方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0]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1]陶勇芳,商存慧.CDIO对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启示[J].中国高教改革,2006(11):81-83.

[12]杨云安1,胡英.研创式英语视听说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7):50-52.

[13]杨云安2,胡英.研创式英语写作课教学[A].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外语研究专辑)[C],2002(12):189-191.

[14]杨云安3.EducationofAll-PurposedEnglishStudentsinanIntegratedCommunicativeWritingProcess(在综合交际式写作过程中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论文.2006.6.

[15]杨云安4.关于研创式英语翻译教学的思考[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4):125-128.

[16]杨云安5.研创式英语文化课教学[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1):111-113.

[17]杨云安6.研创式英语语法课教学[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3):67-70.

[18]杨云安7.“以写促学”——英语学生综合培养过程法研究(一)[A].外语教学(2010专刊)[C],2010(11):17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