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检修方式发展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变电检修方式发展探索

李伟维

(国网山东博兴县供电公司)

摘要:事故后检修、预防性检修都是随着技术发展而发展的,状态检修也不例外。完善传统检修方式的同时也提高检修的效率,实施状态检修要有一定技术基础支持。只有掌握了技术,状态检修工作才能够向前发展,获得更远、更大的利益。本文从变电检修工作实际出发,对变电检修中的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进行比较,同时分析了两种模式的优劣。

关键词:变电检修;传统检修模式;状态检修模式;比较探究

变电设备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变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性能状况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较大的影响。因而,做好变电检修工作至关重要。

1.变电检修主要方式

在我国现阶段的电力行业,对变电设备进行变电检修的方式主要有三类:事故检修、定期计划检修和状态检修。

1.1事故检修

事故检修是指在变电设备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工作后针对变电设备中出现故障的点进行检修。事故检修一般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针对具体的故障点进行检修。

1.2定期计划检修

定期计划检修是指按照变电设备投入运行使用的日期及日常工作运转状况等因素制定与之相关的检修计划,每隔一段时间对变电设备进行全面诊断及检修。定期计划检修具有覆盖面较大的特征,但相比事故检修,定期计划检修缺乏较强的针对性。

1.3状态检修

状态检修是指在对变电设备进行状态检测的基础之上,按照变电设备实际运转情况采取有目的的检修的一种方式。状态检修具有事故检修和定期计划检修所没有的优势,首先,状态检修比事故检修的预防效果更佳。其次,状态检修比定期计划检修的目的性更强。

2.变电检修中的传统检修模式及其不足

2.1变电检修中的传统检修模式

变电检修中的传统检修模式主要包括事故检修和定期计划检修(又称预防性检修)两种模式。事故检修模式在变电检修中是最早开始采用的检修模式,同时也是最简便的一种检修模式。这种检修模式相对比较被动,缺乏主动性,往往是在变电设备发生严重故障,必须检修或者变电设备维修难度系数较大的情况下进行的,因而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对变电设备进行事故检修之时,必须以影响变电设备正常运转的故障作为根据,在对变电设备进行检修之前,变电设备已被损坏,甚至损坏加重,导致变电设备不能进行正常运转时,才进行设备维护及设备检修。

变电检修中的另一种检修模式是定期计划检修模式,即预防性检修模式。该检修模式相比事故检修模式,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庞大的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得益于无数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转,随着变电设备数量越来越多,定期计划检修模式也在变电检修中被应用。定期计划检修模式一般根据实际工作状况和有关资料决定检修时间,相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定期计划检修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其按时间和计划确定检修的周期,并按照订立的计划进行检修工作,检修模式比较固定,无需过多考虑变电设备运转状况,也无需考虑变电设备的既往故障史。

2.2传统检修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2.2.1缺乏明确的检修目标,检修成本高

传统的变电检修多为定期检修,即定期计划检修,其检修的时间比较固定,不够灵活。而且,由于此类检测是按相关的检修规则和流程订立检修计划及具体的检修目标后,按其订立的检修计划实施先停电后检查的措施,检测完毕即表示检修任务完毕。因此,缺乏明确的检修目标。另外,此类检修方式还存在一定的弊端,那就是没有考虑变电设备的磨损规律及其寿命发展趋势[1]。而且,对一些刚刚投入使用无需过多检修的新设备过度检修,造成检修成本高。

2.2.2缺乏事后反馈和有效评估

传统检修模式,缺乏对变电设备进行检修后的反馈和全面分析,因而不能对检修工作是否到位、是否存在不足做出有效评价,而对于变电设备检修后是否恢复应用的性能也没有进行及时反馈和合理呈现。此外,在对变电设备进行检修后所作出总结和工程报告中,没有对设备检修效果作有效评估和分析总结。

2.2.3对设备运行状况分析不够准确

现阶段,一般采用比较成熟、先进的技术,如在线检测技术对变电设备进行检修,经过检修后会得出与变电设备运行状态相关的数据信息,但由于相关变电设备管理人员不注意及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保存,造成了许多数据信息的浪费和缺失。因而,无法对设备运行状况做出准确的分析。

3.变电检修中的状态检修模式及其优势

3.1变电检修中的状态检修模式

状态检修是建立在变电设备的监测状态和状态测评的基础上的,是通过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异常现象和故障记录等进行综合分析,有针对性的确定设备检修内容及设备检修时间[2]。相比传统变电检修模式,状态检修模式要更加先进、更加完善,并且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更高。状态检修最大的优势是能够保证变电设备以及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及稳定。状态检修能对变电设备进行全面监测及评估,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检修方式中定期计划检修模式存在的不足。

状态检修模式从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检修工作。首先,状态监测。主要有在线监测、离线监测以及定期点检。其次,状态预测。即研究分析变电设备的监测数据及结构,根据数据对变电设备运转状况进行预测。最后,故障诊断。故障诊断可从两方面来分析:一、综合诊断法。即通过对收集到的大量数据做综合性的分析以得出诊断结论。二、通过射线、振动等因素,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对比,进而得出变电设备出现故障的规律。

3.2状态检修模式具有的优势

状态检修模式主要具有三大优势。第一,低消耗。第二,高效益。第三,先进性。对比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了,对于如今更复杂、更信息化的电网来说,传统的检修管理不但强度大而且造成了人力技术资源的浪费,同时对于突发情况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对此在管理方法上要加以改善,采取去粗存精的方法,摒弃过去检修工作中强度高效果低的部分,集中力量对关键部分进行检修;对于检修计划的设计,检修目标和工作责任分配要足够明确,模糊的检修目标和责任分配会降低检修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阻碍了检修工作的进行,使工作效率大大降低。此外,状态检修模式还具有能够为变电设备提供覆盖点线面、安全性和稳定性俱佳的保障体系的优势。状态检修既能合理规避传统检修模式存在的不足,又能有效提升变电设备的牢靠性,此外,还能有效节约资源的耗费。

传统的变电检修方法不仅效率低,成本也比较高,定期的检修模式在造成高强度的检修压力时也带来了不低的检修成本,而且由于其过度检修的原因导致了资金的浪费,对突发故障的应对能力不足又使得额外花费增多,从而使检修的总成本进一步增加,资金极不充分的利用给企业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花费。在当今电力的体制之下,电力企业要想良好发展必须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一致,对此变电检修在改进技术,加强管理的同时还必须要做到对检修成本的有效控制,才能使电力企业长足发展。

检修模式由定期检修转变为状态检修能够有效减少成本,状态检修模式通过对设备的监测要求设备在需要维修的时候才进行维护和修理,而且由于掌握了故障原因,修理费用也会比传统检修方法低很多,虽然状态检修所需的核心设备和技术在初期投资会比较大,但考虑到后期对于设备维修成本、人力成本的减少和对于设备寿命的延长,企业在变电检修上的综合成本其实是得到了降低,所以状态检修模式对于成本的控制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缺乏明确的检修目标且检修成本高、缺乏事后反馈和有效评估、对设备运行状况分析不够准确等。与传统检修模式相比,状态检修模式则具有低消耗、高效益、先进性等优势。因而。在变电检修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用于实际需要的变电检修模式,以保证变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陈涌.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模式和状态检修模式的比较及趋势分析[J].科技创业家(上),2015,(1):134-135

[2]叶生.传统检修模式和状态检修模式在变电检修中的对比解析[J].信息通信,2014,(12):269-269.

[3]洪培源.探讨传统检修模式和状态检修模式在变电检修中的实践[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5,(6):100-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