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数名族地区护患沟通交流障碍的原因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浅谈少数名族地区护患沟通交流障碍的原因与对策

王朝蓉

王朝蓉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卫校附属医院四川甘孜626001)

【摘要】目的: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藏区)护患间沟通交流障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服务,利用不同的沟通技巧,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结果:护患间关系进一步和谐,提高了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结论:有效的沟通更有利于患者得到整体、全方位、科学、满意的医疗服务。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护患沟通;交流障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381-01

护患沟通是指护士在护理病人中的信息传递、交流和理解过程,是护士做好心理护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手段,护患沟通是医生与患者交流的桥梁,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保证[1]。护患沟通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身心状态,向患者获取准确的信息,掌握患者更多的住院需求,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我院是一所少数民族地区(藏区)基层县级医院,由于民族习俗和语言上的差异,护士在与患者沟通中存在着一定的障碍,现报告如下:

1.护患沟通交流障碍的原因分析

1.1来自护士的原因

1.1.1对护患沟通重要性认识不足护士的沟通意识不强,缺乏沟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导致不愿沟通或很勉强进行沟通。

1.1.2语言障碍我院有汉族、藏族等不同族别的护士,其中大部分汉族护士不会说藏语,而藏族护士对汉语不够熟练,这就造成了与不同族别患者沟通的障碍。

1.1.3沟通语言不当住院患者来自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文化水平及对医学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等不同,如果护患沟通时,护士过多采用专业术语或者地方方言与患者交流,容易产生误解或不解,影响交流效果。在住院患者中,他们都渴望医护人员将专业术语通俗化、口语化,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1.1.4知识面不够宽当病人表示对病情、治疗等感到害怕或焦虑时,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所学知识为病人解惑释疑,做好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工作。

1.1.5技术水平不高医疗是服务行业,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要求很高。如果护理过程中技术差,服务不到位,很容易造成患者的不满[2]。

1.1.6交流信息量不足患者住院首先接触的是护士,这时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都非常焦虑,迫切的想知道有关住院治疗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如病情、用药、治疗措施、预后、护理安排,由哪位医生主管,责任护士是谁,业务水平等情况。

1.1.7表述、解释不到位工作中语言失度、解释工作不到位现象时有发生。在护患之间,或与患者家属的交流中,护士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

1.2来自患者的原因

1.2.1对护士缺乏信任感由于民族不同,一些慢性患者希望得到本民族护士服务。但是由于护士缺编,少数民族护士偏少,很难满足患者对本民族护士的需求,从而使患者心理上产生了对不同民族护士的抵触情绪,加上护士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及语言上的障碍,因此,患者对护士产生不信任感。

1.2.2沟通困难少数民族地区病人文化水平低,多数仅接受小学教育,对医学知识接触很少,年龄大的更不懂汉语,造成语言沟通障碍,这样就增加了护患沟通的难度。

1.2.3对医疗、护理期望值高,护理操作难度大的想一次成功,入院一用药就要见效,达不到就不满意。

1.2.4患者心理差异患者由于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不同,心理活动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也会导致护患沟通困难。

2.解决护患沟通交流障碍的对策

2.1认识护患沟通的重要性“人是多种多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信仰、生活习俗和文化程度的不同,所患的疾病和病情也不同,要使千差万别的人都能达到治疗或康复所需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这是护理学的创始人南丁格尔对护理工作特点的概括。作为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护理工作者,应该时刻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创造最佳身心状态的需要,促进护患间理解与支持,提高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护患沟通是医生与患者交流的桥梁,护士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可以把患者的治疗进展、医疗服务需求、是否发生不良反应或不适等告诉医生,也可把医嘱向患者详细说明;沟通顺畅可以增加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2.2为患者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护士首先应在仪容仪表上给患者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仪表整洁端庄,举止得体,语言、动作、表情友善温馨。如站立迎接,主动问候,使用尊称,热情接待和介绍,处处体现慈爱、关怀和体贴,把握说话的语调、语气、语速,使患者产生亲近感,从而为今后的沟通与交流奠定好基础。

2.3加强少数民族语言及文化的学习大力营造两个民族互学语言的良好氛围,医院可举办针对不同民族的语言学习班,使汉族护士能够更好的掌握基本的藏语,争取每个护士掌握两种语言,更好的为各族患者服务。护士还要对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民族风俗有所了解,学习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4注重沟通技巧在沟通交流中,护士与病人平等相待,双方都是谈话对象,必要时请翻译帮助,这样容易形成较和谐的气氛,便于加深与病人的感情,取得病人的信任。尤其是医生管的病人多或手术忙的时候,护士与病人的交流尤其重要,在加液体这点时间中,可以有一句问候,一个掖被子的动作等。尊重他们的民族语言,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他们交谈,交流困难的话不急不躁,耐心、热情。

2.5非语言性沟通护士要学会使用非语言性沟通技巧,注意自己非语言性行为的影响,及时善于观察病人的非语言性信息,要以诚恳的态度、热情的微笑、慈善的目光、温暖的双手和端庄稳重的仪表迎接每一位病人,保持与病人的亲和力,并给予病人适当的移情[3],使病人在住院期间能从护士身上获取信任感、安全感和亲切感。

2.6倾听患者心声倾听时要专心地听、耐心地听、有分析地听、冷静地听。设身处地地体验患者的内心世界,言语准确地表达对患者内心体验的理解,使患者对其内心体验做进一步的思考,以促进护患沟通。

2.7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护理人员应坚持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在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人人具有精湛娴熟的护理技术,从而提高护理技能和护患沟通技巧。

3.小结

健康不仅是没有生理上的疾病,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不仅要护理病,而且要护理人。特别要重视各种文化现象对病人的影响。对于身处少数民族地区的护理工作者,充分了解当地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宗教习惯,及其对人们生活行为的影响,正确处理医疗活动与特定民族文化模式的关系,对提高护理质量,保障人民的医疗和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立鸿,吴晓兰.护患沟通技巧[J].护理研究,2007,21:119.

[2]王妹,刘明敏.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9,23:206-207.

[3]吕海燕.发挥五大功能建立和谐医患关系[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