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型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体验型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研究

崔艳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杭州3113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观光园这种新型产业应运而生,它把农业产业未来的发展与生态休闲旅游结合起来。生态农业观光园区景观的生态设计,提供了参与玩赏、休闲娱乐、度假等游憩类功能,不但提升了园区自身的景观效果,满足了市民迫切希望回归自然生态环境的心理需要,同时还净化了环境状况,充当生态庇护的屏障,对维系自然生态平衡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体验型;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

引言

我国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近代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过程,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持续平稳的发展农业,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农村生态平衡的工程中“生态农业”的概念和设想应运而生。在我国,生态农业并非现代的新鲜产物。在明清时期中国南方的桑基鱼塘农业模式就为我国现代的生态农业积累了良好的经验。这些生态农业模式为我国现代的生态农业建设提供了基础性的实践依据。

1农业观光园概述

随着农业产业化高速发展,其生产性功能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也在发展,要求把发展粮食与第二、三产业相结合,进行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与乡土农业文化,其渠道是人工生态设计工程,将经济的迅速发展、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能源资源的有效合理运用之间的矛盾进行调和,形成有利于经济与生态关系之间的良性循环,最终达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相统一。观光农业的本质理论是指在完全发掘具有旅游价值意义的农业资源和当地乡土农产品的基础上,把科学技术原理、农业产业生产、艺术手法加工综合运用并使游客参与且融于其内的一种观光旅游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旅游活动。生态环保意识为农业生态观光园的核心理论,其建设无论从景观规划、农业资源还是农产品开发等任一角度入手,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环保意识均为其首要前提。由丰富的生态学理论、景观生态理论与农业发展生态原理所组成的生态性是农业生态观光园迄今为止最大的特征。果林园蔬、动物植物所赖以生存的方寸土地、水域均与其共同维护着区域内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持续性,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护意识被贯穿于园区内的游客们的观光旅行的始终,这也为实现生态农业观光园景观多样性、动植物的丰富多样性打下了坚固的基础,最终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农业观光园为达到景观多样性,必须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结合,以满足其本质要求。置身于农业观光园中,游客不仅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憩活动,更可以亲自置身于农业劳作活动中,比如品尝自主采摘的新鲜水果,与农业劳作者进行农业技术交流,还可以于旅行途中欣赏乡土文化、体验风俗民情等。

2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原则

2.1景观多元化原则

园区自身为游客提供亲自感受劳作快乐的娱乐项目,对远道而来的城市游客提供设施,满足城市游客放松身心的精神需求,是大众旅游和游乐园娱乐的两大不同之处。同时生态农业园内拥有丰富的四季景观,景观与体验活动也富有不同的主题和变化,发展应时时蔬花果产业以满足生产、示范、观光等多种多样的农业生态产业园的功能设施建设。

2.2功能性原则

对于农业观光园的景观规划者而言,园区内的功能仅拘泥于观赏或体验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规划者在对整个园区进行功能性的配置时,必须要坚持功能综合性的原则,既要设计出吸引游人目光的园林节点,又要划分出满足游人休憩需求的半封闭区域。不仅如此,作为农业观光园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对农产品的采摘及购买区域也要进行充分考虑,不仅要激发出游客的消费欲望,更要使游客在体验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农业知识。

2.3生态性原则

农业观光园作为大众接触自然景观的重要场所,在对其进行景观规划的过程中,就需要注重规划过程汇总的生态性原则。利用植被的色彩、形状和生活习性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配置。不仅如此,在植被的选择上也要注意以人为本,将拥有一定威胁性的植被规划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将农业观光园作为主要关联契机,使人与自然发展的联系更加密切。

2.4观赏性原则

农业观赏园最重要的是观赏二字,因此在进行景观规划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专业素质,切实地提升整个园区内的观赏性,确立鲜明的设计主题。利用该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进行道路及水系的总体规划。不仅如此,在选择配置植被种类时,设计人员也需掌握不同植被的特性,将常绿树种、落叶树种和花卉与地被植物进行空间与时间上的综合考量,以确保不同季节前来观赏的游客都能体验到不同自然景观带来的视觉冲击。

3内容规划要点

3.1明确景观规划的主题

在农业观光园的景观规划之前,设计人员必须要明确规划的主题与观光园的产业模式,既要以农业观赏与体验为主,又要拥有独具匠心的设计思路。因此,设计人员可对当地民间风俗进行充分的挖掘,在园区中增添更多具有鲜明民间色彩的园林表现形式,使游客在近乎雷同的景观规划中找到能够吸引其关注点的农业观光园。

3.2重视功能区设定

在对农业观赏园进行景观规划时,首要工作就是功能区的设定。设计人员需结合社会发展与大众不断增加的需求,做好功能区的定位,不仅要凸显出农业在整个园区众所占地位的比例,又要坚持以人为本,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划分出相应的功能。如将农作物较多的区域作为体验区;将绿植配置最丰富的区域作为观赏区;并在微型节点广场上,设置儿童活动区;将植被数量较多的区域作为休憩区等,利用多种功能区的设定,给游人带来最好的观赏体验。

3.3农业观光园植物设计的研究

(1)植物种类的选择。通过整体结合景观园区内景观设计生态设施的要求,调查植物种类、种植情况以及生长发展等趋势,确定需长期种植保留的植物,运用生态学研究方法方式,对农业生态农业园景观规划中植物规划进行适当调整、设计与改造,因地制宜,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并出台严格景观规划设计条例,以最大程度地维护植物周边环境的整体性。(2)植物的生态设计研究。水生植物的种类选择列为首要解决问题,例如应强烈避免水葫芦这类水生植物的形成与繁衍,虽其具有强大去污作用,但其繁殖能力巨大,极易导致水面封闭,水体含氧量急剧下降,从而衍生生态失衡这种重大棘手问题。而位于沿街道路两侧的植物,在对其景观设计上应以绿色生态功能设计与丰富观赏效果两者相结合的设计为主。并且为了构成合理适当的植物种植景观结构,在创造良好丰富的景观规划设计的同时,满足游客强烈的视觉享受,因此,在植物种植种类选择中应首先考虑具有较强耐破坏、耐践踏、韧性较高且适宜粗放管理的草种植物种类。

3.4规划道路及园林建筑小品

对于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而言,道路是支撑整个园区的“骨骼”,而园林建筑小品则是发挥重要作用的“器官”。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此阶段的规划时,就要严格遵守设计原则,保证各级道路的通达与园林道路的趣味性。而在设计园林建筑小品时,设计人员则应结合当地的民间风俗,利用具有民间特色的建筑物及农业不同的表现形式,给游人带来层次丰富的感官体验。

结语

农业观光园不仅为市民休闲娱乐开辟了一种新的途径,并且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社会以及新理论的不断发展,生态农业园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承载,许多方面有待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李彤彤,吴晗,张天颖.农业生态观光园的规划进展和探究[J].现代园艺,2017(16):13.

[2]黄丽霞,杨振华,李琴,等.基于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大足石刻农业观光园规划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2(5):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