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匹林及氯比格雷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阿斯匹林及氯比格雷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陈延平

陈延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32107部队52分队;内蒙古021207)

【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3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用药方法的不同纳入阿司匹林组与氯吡格雷组,对比两组各项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氯吡格雷组患者在用药后APTT、PAG、CRP、PT水平改善情况优于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用药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组间互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关注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相比对临床指标的改善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少,利于患者接受。

【关键词】:阿斯匹林;氯比格雷;冠心病;凝血功能

冠心病治疗过程,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是一项治疗重点,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1]。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常用的抗血小板用药,本文分析了两组药物的应用效果,旨在探讨更加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选择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3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用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别纳入阿司匹林组与氯吡格雷组,每组有67例患者。两组临床资料:阿司匹林组中有男性36例,女性31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4.3±6.2)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2±1.5)年。氯吡格雷组中有男性38例,女性29例;年龄43~73岁,平均年龄(54.7±6.4)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7±1.7)年。收集两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患者来院后明确为冠心病后入组,进行个体化的对症支持与治疗,包括应用血管扩张类、他汀类、β受体阻滞类药物等。

阿司匹林除基础治疗,选择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11021028,曙光药业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施治,使用方法:阿司匹林,每次应用100mg,每天应用1次,开始用药根据实际情况对应用剂量进行灵活调整,本组患者共用药1个月。

氯吡格雷组除基础治疗,选择氯吡格雷(国药准字H20056410,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施治,使用方法:氯吡格雷,初始应用剂量是50mg,每天用药2次,开始用药根据实际情况对应用剂量进行灵活调整,本组患者共用药1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变化,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凝聚率(PAG)、C-反应蛋白(CRP)、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掌握两组患者用药过程发生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用药后相关临床指标

两组患者用药前,氯吡格雷组APTT、PAG、CRP、PT等水平分别是(34.14±2.17)s、(73.13±3.86)%、(5.82±0.83)mg/mL、(10.76±1.55)s;阿司匹林组APTT、PAG、CRP、PT等水平分别是(34.17±3.25)s、(73.01±3.78)%、(5.79±0.79)mg/mL、(10.84±1.72)s;用药前两组患者APTT、PAG、CRP、PT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后,氯吡格雷组APTT、PAG、CRP、PT等水平分别是(47.27±1.68)s、(47.28±2.64)%、(5.05±0.34)mg/mL、(14.16±2.67)s;阿司匹林组APTT、PAG、CRP、PT等水平分别是(39.13±4.55)s、(56.32±4.22)%、(5.39±0.46)mg/mL、(12.11±2.05)s;两组患者用药后APTT、PAG、CRP、PT水平均有所改善,氯吡格雷组患者在用药后APTT、PAG、CRP、PT水平改善情况优于阿司匹林组,组间互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2对比两组用药过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氯吡格雷组用药过程发生出血2例,胃肠道不适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是7.46%(5/67);阿司匹林组用药过程发生出血3例,头晕4例,胃肠道不适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2.39%(15/67);氯吡格雷组用药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组间互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发生率偏高的心血管疾病,疾病的发生,主要是机体受到冠状动脉狭窄、心肌供血不足等影响影响所导致的器质性病患,既往以年龄偏大人群患病率更高[2]。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是冠心病治疗过程常用药,阿司匹林是有悠久例数的药物,在世界范围内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均有广泛的应用,具备镇痛、解热和良好的促进血小板分散、抗血栓作用,冠心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能够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有效抑制,对血管内存在的动脉粥样硬化进行缓解,阻止斑块形成,进而增加动脉血流量,改善了血供,预防血栓产生[3-4]。但不容忽视的是,应用阿司匹林,患者较容易有不良反应产生,以胃肠道不适、出血、过敏反应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氯吡格雷同样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常参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能够在应用后结合于血小板膜局部二磷酸腺苷受体,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对血栓形成的预防有积极的意义[5]。更加重要的是,氯吡格雷具备更高的用药安全性,分析原因,主要在于该药代谢途径为肝脏,减少了胃肠道不适的发生,且不会对前列腺素、环氧化酶的生成造成不良影响。

综合本文结果,证明冠心病关注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相比对临床指标的改善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少,利于患者接受。

参考文献:

[1]罗伟俊,吴仙军,李付远,张伟,周云芳.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8):122-124.

[2]许忠祥.肠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3):229-230.

[3]李英松.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1):214-215.

[4]崔焕俊.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3):125-126.

[5]罗静,王明生,杨新春,刘群,王磊,李乾坤.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分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4,28(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