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蝶垂体瘤手术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

/ 2

经鼻蝶垂体瘤手术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

易琛浩王小东刘序斌

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湖南娄底417000

【摘要】目的:综合分析经鼻蝶垂体瘤手术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对照原则,分组我科门诊2014年6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46例垂体瘤病例:A、B两组均23例。A组行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手术治疗,B组行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手术治疗。观察两组肿瘤切除情况,比较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结果: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04%,B组为39.13%。A组明显低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48.5±6.1)ml、术后住院时间为(5.2±0.9)d,B组分别为(78.6±12.9)ml、(9.2±0.4)d。A组明显优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神经内镜技术,对垂体瘤患者实施经鼻蝶术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关键字】经鼻蝶手术;垂体瘤;显微镜;内镜

本次研究,笔者抽取46例垂体瘤患者(择取自2014年6月~2016年8月)为对象,着重探讨经鼻蝶垂体瘤术的治疗方法及效果,供临床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6月~2016年8月,我科门诊收录的垂体瘤病例,共计46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对所选入的46例患者进行分组:A、B两组各23例。A组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35~60岁之间,平均(49.1±3.6)岁;病程在0.5~4年之间,平均(1.9±0.7)年;肿瘤直径在1.8~6.9cm之间,平均(4.0±1.3)cm;激素分泌异常者,12例;头痛者,7例;视力视野异常者,12例。B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34~60岁之间,平均(48.9±3.7)岁;病程在0.6~4年之间,平均(1.8±0.9)年;肿瘤直径在1.8~6.7cm之间,平均(3.9±1.4)cm;激素分泌异常者,13例;头痛者,8例;视力视野异常者,10例。两组肿瘤直径、家庭状况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1]

两组都排除如下病例,即:术前接受过放射亦或者是药物治疗者;既往有垂体瘤切除手术史者;病例资料不全者;未取得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者。

1.3方法

A组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3],具体为:全麻,视术前影像学检查的结果选取鼻孔。取麻黄碱适量,收缩鼻甲。经术鼻将内镜规范化的置入鼻腔,然后再对患者的鼻腔内结构进行详细的探查,并将鼻中隔与中鼻甲间作为患者手术的通道。待扩张通道后,仔细探查中鼻甲向上结构,直至蝶筛隐窝。找到蝶窦开口,并经开口内上缘,用直镰状刀对鼻粘膜做一弧形开口。先把黏膜翻向下方,后用磨钻于两侧蝶窦开口间对鼻中隔与蝶窦前壁骨质进行规范化的磨除。开放蝶窦腔,按要求除去蝶窦黏膜,然后再用磨钻对蝶窦间隔进行规范化的磨除,让鞍底充分显露。磨钻磨开鞍底下部骨质,让鞍底硬膜充分暴露。直镰状刀呈十字切开硬膜,让肿瘤彻底暴露。待用取瘤镊取少量肿瘤组织送检后,利用吸引器与环形刮匙对肿瘤进行分块切除。切除时,注意对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进行合理的保护。

B组采取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即:利用显微镜对本组23例患者实施垂体瘤切除治疗。

1.4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有无出现脑脊液鼻漏或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记录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后住院时间。

1.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用SPSS20.0软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t作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中出血量的分析

A组术中出血量为(48.5±6.1)ml,B组为(78.6±12.9)ml。A组明显低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1162,P<0.05)。

2.2两组术后住院时间的分析

A组术后住院时间为(5.2±0.9)d,B组为(9.2±0.4)d。A组明显短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4777,P<0.05)。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分析

如表1,A组并发症发生者共3例,所占百分比为13.04%;B组并发症发生者共9例,所占百分比为39.13%。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综上所述,垂体瘤[3]乃神经内分泌肿瘤,病因主要有两个,即:垂体激素分泌量增多;肿瘤压迫。目前,我国临床对垂体瘤患者的治疗常采取的是外科手术疗法,比如:经蝶入路术[4]。研究发现,相比较于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在临床上更具有应用优势[5],譬如:(1)内镜不仅具有良好的深部照明特点,同时还能自由调整深度与方向,让整个手术的操作过程更加简单。(2)内镜镜头所特有的鱼眼效应,可充分扩大术野,让手术医师能更清楚的观察到患者的鞍底结构,以便于肿瘤与正常垂体组织的区分[6]。(3)病灶定位更准确,手术更安全、可靠。(4)术中高速磨钻的应用,可大大降低患者的出血量。(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病情恢复更迅速。(6)因术中无需使用到鼻窥器,所以大大降低了患者发生鼻中隔骨折的风险。(7)可对患者的鼻腔正常结构进行有效的保护。可尽管如此,因内镜对操作医师的业务水平有更高的要求,所以临床医师还应通过不断的培训与实践,努力提高其自身的操作技能与业务水平,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做出最有力的保障[7]。

本研究结果表明,A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04%,B组为39.13%。A组明显低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于患者经鼻蝶垂体瘤手术中积极引入神经内镜技术,可提高其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张红赟,邢振义,孙来广等.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对比[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5,32(3):618-620.

[2]徐钰,肖群根,刘胜文等.二次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45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1(3):358-360.

[3]赵国强,宋来君,郭付有等.非典型垂体瘤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8):43-44.

[4]宋冬卓,王华,宋天君等.内镜经鼻腔蝶窦入路治疗垂体瘤的显微手术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4):1315-1316.

[5]薛亚军,楼美清,赵耀东等.导航辅助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9(5):456-460.

[6]仇波,王勇,刘源等.449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鞍底重建[J].中国肿瘤临床,2012,39(9):611-614.

[7]魏健强,薛婷婷,马剑等.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7):1098-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