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李凤

李凤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急诊科629000)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引入护理风险管理,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对护士加强法律知识、专科知识、沟通技巧的培训,提高服务意识等手段,保障护理安全。结果与结论: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有效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风险急诊科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1-0236-02

风险管理指对经济损失的风险予以发现、评价,并寻求其对策的管理科学,以减少经济损失的风险和法律诉讼为目的[1]。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护理行业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急诊护理行为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的人群,以及被动面临的偶然和意外灾害事故所致突发伤、批量伤病人的救治,是超过各种服务之上的高技术行为的组合活动,具有高风险性,也常导致纠纷和投诉发生。因此,加强急诊科护理质量细节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增强抗风险能力,保障护理安全,已成为当今护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科自2010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以来,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实施风险管理的核心就是用制度来规范、约束各项活动,以达到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目的。针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建立切实可行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使每位护理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及风险,主动规范自身的护理行为,有效规避护理风险。制定急诊护理紧急预案,防备突发事件发生。严格执行护理上报制度,使护理安全隐患显著降低。

2、加强法律知识学习

提高急诊护理人员法制观念,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消毒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组织讨论会遇到的相关法律问题,学习及分析典型案例,从中吸取教训,并得到启发。培养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让护理人员明确护理相关法律法规中的权利及义务,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病人和自我保护,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牢固树立“质量安全第一、服务第一、病人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将差错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3、加强急诊岗位培训

(1)重视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对新护士除医院统一的岗前培训外,针对急诊护理的特点重点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经示范-练习-考核(指出不足)-再练习-考核,直至掌握。选择技术好、责任心强的资深护士负责带岗,使新护士能尽快地适应急诊护理岗位。(2)护理操作技术和急救技能训练:每月选择一个危急症进行抢救流程演练,人人过关,对不合格者进行个别辅导,限期补考合格。(3)对护理工作中涉及的新药物、新技术、新设备及时组织科内学习。

4、规范护理文件书写:

急诊护理文件是护理人员为病人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及病人病情动态变化的记录,不仅是护士执行医嘱的主要依据,更是护理举证的重要依据。加强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的学习,制定抢救记录书写模版,及时、客观、准确的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尤其对“三无”人员(无意识、无陪人、无资金)及120送诊人员来科的时间、状况、采取的抢救方法、护理措施及效果、病情转归等进行规范记录并存档,质控成员和护士长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共性问题在护理质量分析会上讨论,避免纠纷和投诉。

5、提高护患沟通技巧

良好的沟通技巧有利于患者的诊治与抢救,增强患者与家属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依从性,防范和杜绝护患冲突的发生。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做到语言规范、解释耐心、通俗易懂。切忌漠不关心、言行粗暴。学会倾听,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护患氛围。

6、更新服务理念

很多护理纠纷是由于护士在服务过程中态度欠佳,或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要求高,未能达到其期望值引起的[2]。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开展急诊优质护理活动,建立急诊绿色通道,热情接诊患者。改善服务态度,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进行各种护理操作前,及时履行告知义务,避免无声处置,客观真实地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面临的风险,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主动接受和承担风险。针对急诊患者的特殊性,开展灵活多样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和家属及时获得与疾病相关的信息。

7、充分调动人力资源

合理安排班次,实行弹性排班,重点保障非行政时段的人员力量。除常规排班以外,设立科室备班制度,备班人员24小时待命,随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护士长不在科室的时段内,至少有一名责任护士在岗,负责协调处理日常工作。

8、鼓励护理人员如实呈报风险事件

风险管理推行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险事件的有效呈报。向护理人员说明风险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护士面临护理风险的大小,而不能反映护士的工作业绩。让护士意识到风险事件的呈报是为风险管理提供信息,而最终目的是保证护理安全,鼓励护理人员及时、真实、主动的呈报风险事件,将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9、体会:

我科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以来,护理投诉事件明显降低,护理缺陷、护理差错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且实施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在急诊科安全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训,提高护士风险意识,加强高危环节的安全管理等措施,可以保证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有效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管理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刘莉,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89.

[2]李迎今,韩腊梅,张竟元,等.急诊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J].吉林医学,2009,30(4):33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