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的影响

朱永丽

朱永丽(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四川德阳61800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我院9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护理满意度、不同时期段的智力发育指数与运动发育指数。结果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及6个月智力发育指数与运动发育指数、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护理中,辅以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智力与运动发育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护理干预;护理;儿科;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供减少或暂停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是新生儿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经系统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幸存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及智力障碍、癫痫等后遗症[1]。新生儿期后的治疗对智能及体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常规护理干预达不到满意的效果,早期护理干预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经大量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护理及康复效果[2]。本研究为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对我院既往91例患儿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我院9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5例。所有患儿均满足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关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先天性及遗传代谢性疾病、早产儿、宫内感染、电解质紊乱、颅内出血、产伤、早产儿、死亡患儿、随访资料不全者。其中对照组患儿日龄2.5~8.5d,平均日龄(4.3±1.5)d,男性25例,女性28例,HIE临床分度轻度30例,中度13例,重度2例;观察组患儿日龄1.5~9.5d,平均(4.1±1.8)d,男性27例,女性26例,HIE临床分度轻度28例,中度17例,重度1例。组间性别、日龄、临床分度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对照研究价值。

1.2方法

对所有患儿采取控制惊厥,防治脑水肿,对症支持治疗及智能体能康复训练。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指导患儿家长学习护理干预方法,对患儿在视觉、听觉、触觉方面进行训练。按照新生儿的生理发育及智能发展状况,通过播放优美的古典音乐刺激听觉;使用鲜艳气球等在适当距离移动刺激视觉;在病情稳定条件下,使用摇床,通过摇摆刺激前庭功能;哺乳过程中以眼神、语言、表情与患儿交流,予以感觉刺激;予以抚触按摩,给予适当的物理刺激。(2)出院后,嘱患儿家属继续智能及运动的训练,保持持续的护理干预。(3)保持对患儿病例的随访,为期6个月,同时随时指导护理干预。

1.3观察指标[3]

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评定两组患儿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及6个月的智力发育指数与运动发育指数;记录两组患儿在护理过程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包括颅内高压、低血糖、惊厥、呕吐呛咳;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记录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统学分析

采用IBM公司SPSS19.0软件分析全部数据。两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与运动发育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为统计学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时期智力发育指数与运动发育指数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与运动发育指数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0.05);经干预后两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与运动发育指数与组内对比均增高,观察组患儿干预后3个月及6个月的智力发育指数与运动发育指数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

3.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以缺氧为发病核心,其中围生期窒息是最主要的原因,另有肺部疾病、心脏病变及严重失血或贫血亦可引起该脑损伤。发病机制主要有脑血流改变和脑组织代谢改变[4]。病理表现主要有脑水肿、选择性神经元死亡或梗死、脑出血,在早产儿还可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及管膜下-脑室内出血。幸存患儿常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及智力障碍、癫痫等症状,因此早期护理干预对患儿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5]。

本研究为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我院9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及6个月智力发育指数与运动发育指数、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以看出,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康复治疗具有积极作用,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智能与运动发育水平。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辅以早期护理干预,较传统护理具有明显优势,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石小娟,袁瑞琴,谢华蓉.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4):5-6.

[2]王岚.循证护理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发育及康复情况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112-114.

[3]杨进,刘小红.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北京农村地区常模的制订[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9):1031-1034.

[4]马霞.早期护理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128-130.

[5]钟金富.早期护理干预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8):897-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