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急性乳腺炎合并乳房脓肿采取临床手术治疗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研究急性乳腺炎合并乳房脓肿采取临床手术治疗的应用价值

杨聪德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人民医院四川巴中恩阳636064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急性乳腺炎合并乳房脓肿采取临床手术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0年5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急性乳腺炎合并乳房脓肿病患中选取50例实施分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法及微波治疗,观察组则实施手术治疗,各25例。结果: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提示观察组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使用手术疗法进行急性乳腺炎合并乳房脓肿的治疗可有效提高该病症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故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乳腺炎;乳房脓肿;手术治疗;临床效果

急性乳腺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该病症多见初产产妇,有研究证实初产产妇患急性乳腺炎的几率约为56.4%,这不仅不利于患者的产后恢复而且也为正常哺乳带来不良影响[1-2]。急性乳腺炎合并乳房脓肿的几率较高,以往临床多采取手法以及微波治疗,但有研究提出使用手术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故此次研究将以2010年5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急性乳腺炎合并乳房脓肿病患中选取50例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实施分组治疗,以此探析急性乳腺炎合并乳房脓肿采取临床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0年5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急性乳腺炎合并乳房脓肿病患中选取50例实施分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法及微波治疗,观察组则实施手术治疗,各25例。对照组:年龄:24-41岁,平均为(34.2±4.6)岁。12例为左侧乳房内部脓肿、6例为左侧乳晕下脓肿,5例为右侧乳晕下脓肿,2例为乳房后脓肿。观察组:年龄:25-42岁,平均为(34.1±4.8)岁。13例为左侧乳房内部脓肿、7例为左侧乳晕下脓肿,4例为右侧乳晕下脓肿,1例为乳房后脓肿。两组病患均存在乳房疼痛、局部红肿、淋巴结肿大以及白细胞升高等临床表现。统计分析2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结果P>0.05,差异并不显著,研究中2组比较数据可比性增强。

1.2方法

对照组:本组25例病患均使用手法联合微波治疗,具体如下:①手法治疗:使用一只手托住乳房,另只手五指分开采用梳理的方式从乳房根部向乳头方向按摩,向患者乳管方向施压,按摩由轻至重,以患者耐受度为准。②微波治疗:使用微波治疗仪,将探头对准乳房病灶部位进行垂直照射,距离在5-10cm之间,输出功率控制在30-40W之间,温度以患者局部感觉温热为准,每次治疗30min,1日1次。共治疗7d。

观察组:本组25例病患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13例病患在乳房波动明显的部位作放射状切口进行引流治疗,11例采取乳晕旁边弧形切口引流术治疗,1例采取乳房下弧形切口引流术治疗。所有病患术后均常规放置引流物,每日更换敷料,并进行局部热敷,常规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1.3疗效评价标准[3]

经治疗后患者乳房疼痛、局部红肿等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肿块消散则可判定有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减轻,排乳基本顺畅则可判定为有效。未达到如上标准则为无效。显效+有效=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病患经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较之对照组提高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乳腺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该病症多因乳汁淤积同时细菌侵入导致。急性乳腺炎高发于哺乳期,以初产产妇发病率最高。一般在生产后3-4周左右为该病症的发病高峰时段[3]。急性乳腺炎会导致患者出现乳房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乳房可触及肿块、触痛明显。以往临床治疗多采取保守治疗,如使用手法按摩联合微波治疗,但目前临床认为在脓肿形成后及时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该病症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在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麻醉,避免对乳管造成损伤,形成乳瘘[4]。一般而言进行手术治疗的急性乳腺炎合并乳房脓肿的病患并不需要停止哺乳,但患侧乳房应停止哺乳,同时要使用吸引器将乳汁吸净,以便促进乳汁排出[5]。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病患均采取手术治疗,结果显示较之采取手法按摩联合微波治疗的对照组而言,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提高至96.0%。此项研究结果证明对急性乳腺炎合并乳房脓肿病患实施手术治疗具有可行性。另外若术后出现乳瘘的情况则可使用药物停止乳汁分泌。同时为避免该病症的发生,临床医生也应对患者实施基础健康宣教,如告知孕产妇注意保持乳头清洁,避免损伤,若发现乳头出现皲裂则要及时将乳汁挤出,不要吸吮乳头,每次哺乳后要使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净。

综上所述,使用手术疗法进行急性乳腺炎合并乳房脓肿的治疗可有效提高该病症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尽快解除患者患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值得推广。

参考资料

[1]高霞,吕钢.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治疗策略[J].广东医学,2015,16(20):3210-3212.

[2]王璐,陈洁,徐蓉,等.中医换药技术在急性乳腺炎脓肿切开引流治疗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7):73-74.

[3]李从林,周高东,孙正娌,等.急性乳腺炎并乳房脓肿的手术治疗研究[J].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15,41(1):37-38.

[4]李从林,周高东,孙正娌,余明斌.急性乳腺炎并乳房脓肿的手术治疗[J].黑龙江医学,2014,43(5):581-581.

[5]何莉雅,宿茂伟,黄国威.试论急性乳腺炎并乳房脓肿的手术治疗[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46(11):1605-1606.